导读:如今还有多少人依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事实足以证明,大多娇惯的儿子未必是个顶梁柱,大多不被期待的女儿却是能力可见。

原生家庭对女孩的影响 重男轻女(终其一生只为摆脱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枷锁)(1)

表姐是我们众多亲戚当中,极为特别的人。

她从小就沉默寡言,即便是受了委屈也是眼泪往肚吞。蜡黄蜡黄的脸上眉琐紧皱,看不到一丝笑容。

小时候,课后其余同学都会迫不及待地往教室门口狂奔,争先恐后地选择同伴做游戏,只有她如雕像般静座如泥。

她的与众一不同,不合群被同学冠以"傻瓜"的头御。

那会儿我们都还小,我曾在饭席间和父母提到了她的种种迹象,母亲边扒着踠里的饭,边说道:你伯父伯母那样重男轻女,她的日子怎会好过。

幼稚的我似乎不太明白其中的含头,直到那天,我放学回家经过她家门口时,亲眼看到堂屋里的伯父指着表姐厉声厉色地说道:"你一个丫头片子,吃啥啥不剩,还想让我给你交口粮,真是异想天开!我是造了什么孽,才会省下你一个女娃!"

恶毒的言语在伯父扭曲的脸上,显得更加的面目可僧。

表姐仰头直直地看着父亲,晶莹的泪珠在她眼眶里翻滚着,洁白无暇的牙齿紧紧地咬着嘴唇,瘦如鸡抓的手紧握着拳头,透过指尖的间隙,隐约可以看到掌心淡淡的血迹。分钟过后,便飞步如履地夺门而出。

望着表姐飞奔而去的背影,我怕她出意外便慢慢尾随身后。表姐沉重的脚步由快变慢,由深变浅,最终在那个人烟稀少的小溪边停了下来,一言不发,也没有嚎嚎大哭。

我想,她不会是想不开吧?我慢慢地走向失魂落魄的她。说:"你别难过了,伯父也许只是一时之气……"

表姐转头看向一旁的我什么也没有说,表情痛苦地一点一点地轻轻掀开自己的衣服。

原生家庭对女孩的影响 重男轻女(终其一生只为摆脱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枷锁)(2)

我鄂然,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呀,小小的身板上一条条一道道大小不一的伤口,由深至浅,颜色分明的伤痕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的清晰可见。

那一道道印记,看得我胆战心惊,又心痛不己。看着泪流满面的表姐,我抿了抿嘴,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受伤的她。

我小心翼翼把她拥入怀中,明显感觉到她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多少次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会看到小小的她一手持牛绳,一手持木扇不断扑赶着叮咬家畜的蚊虫。那时的她很小,家畜却很大。不足一米二的她,站在这个庞然大物旁边,显得那么微乎其微。

童年的记忆里,她似乎每一天都很忙碌,放学后同龄小孩做完功课后,便可随心所欲地玩乐。而她每天放学后都会马不停蹄往家赶,洗衣,做饭,割猪草,放牛。稍有差池,轻则辱骂,重则便会迎来毒打。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我表弟,也就是表姐之亲弟,伯父伯母视他为手心的宝。真正的演绎了什么叫"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我时常会看到伯母追着五岁表弟喂饭的场景,有时出去玩乐,伯母也会把她那五岁多的宝贝儿子抱在手里。以她的话来说:孩子太小,走路太累,看着不忍心。

也时常会看到伯父从工地回来,袋里揣着不同的糖果带给儿子吃。在我印象里,表弟有穿不完的新衣服,吃不完的零食,用不完的零花钱。

然而伯父家并不宽裕,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竭尽全力去满足儿子的一切要求,以现在的流行词来说就是极力地为他打造着富二代的形象。

原生家庭对女孩的影响 重男轻女(终其一生只为摆脱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枷锁)(3)

生在一样的家庭里,一样的父母,表姐和表弟却有着相差甚远的待遇,归其由因却仅仅只是因为她是女儿身。

也许出于同情,又或出于亲情,此后的每一天我都会用尽全力去帮助她。

在学校中餐时,我会拿出一部分给她吃。在那个辣条横行的年代,我们曾经一起偷偷地躲在某角落里畅所欲为。

放学后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功课,和她一起去放牛。顽皮的我经常会把牛绳选择一颗结实的大树,一圈圈绕过后绑个大大的死结。然后回过头去冲她抛个大大的媚眼,甜甜的说道"这样牛就不会跑啦,我聪明吧。"

我们还时常一起吃一包五毛钱的眯眯条,你一根,我一根,吃得津津有味。小小的一包糖,能让原本眉头紧锁的表姐,得以舒展。它,蕴含着彼此的"浓情蜜意"。

田梗里,道路旁,小溪边常常会看到两个小屁孩的踪迹,时而悄然无声地看着某本课外书,时而会为一道题愁容满面,时而欢声笑语地玩着某种游戏,那里有我和她的美好回忆。

一天玩到精疲力尽的我们,找了个干燥的田梗,如烂泥般躺在草地上,我静静地看着湛蓝的天空,突发奇想地问她"长大后你的梦想是什么?"

她看了看我,无比坚定地说:"好好学习,早点逃离这如恶魔般的家。"随后看向一旁的我问道,"你呢?"

"希望你早点脱离苦海。"我由衷地说道。

原生家庭对女孩的影响 重男轻女(终其一生只为摆脱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枷锁)(4)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在打闹嬉戏中慢慢长大。

初中过后,表姐便被父母强制地拽回家干农活,即便当时她的学习十分优异,也未能打动固执己见的父母。他们心里坚定地认为:女儿迟早得成为别人家的人,儿子才是家庭唯一的希望。

步入高中后学业的繁忙,我便与表姐的联系甚微,只能依稀地从母亲那里得到些支离片段。

我十六岁那年,丧心病枉的伯母通过熟人的关系,私自帮表姐找了份外省夜总会的工作,这无疑是让一个妙龄少女狼入虎口。

初次走出家门,踏入社会的表姐并不知道危险己悄然来袭。懵懂的她看着五颜六色的灯光忽闪忽闪地发光,浓妆艳抹的女孩穿着性感的紧身裙,手持酒杯肆意地扭动着身躯。

包厢内形形色色的男人们露出邪恶的眼神,目不转眼地盯着每一个女孩妖娆的身体,说着她听不懂的方言,一双肥大的咸鱼手肆意妄为地在不同女人身上游离。

眼前的这一幕,让她恶心阵阵而又胆战心惊。

手足无措的表姐害怕极了,想哭却不敢哭,想跑却跑不掉,听说在此期间熟人从中拿了鸡头一笔钱。可想而知鸡头又怎会放过如花一般的她呢。自此鸡头派着人每天寸步不离地跟着她。

表姐惶恐着,却也深深的明白,她的大好年华不能葬送在这酒红灯绿的场所里,她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逃出去。可是转头望着那几个凶神恶煞的男人,表姐不禁愁眉不展。

原生家庭对女孩的影响 重男轻女(终其一生只为摆脱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枷锁)(5)

那天,表姐遇到一位面戴口罩的阿姨,腰弯得很低很低,手持拖把正在卖力地一拖尘埃。从包厢到大厅,再慢慢走进女厕。

表姐眼前一亮,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草。

表姐说,她当时借着拉肚子的名义去上厕所,寸步不离的男人自然也不会跟着她进女厕,这让表姐有机会鼓足勇气走近那位阿姨。

表姐跪在素不相识的阿姨面前,泪水如泉水般涌出,压低分币哽咽地说道:"阿姨,请您救救我。"她边抽泣着诉说着自己的痛楚,边不断向阿姨叩着头,祁求着。额头因为地面的碰撞而通红。

中年阿姨看向这个满脸稚气的她,露出心疼的神情,"真是作孽呀,孩子,我能帮你什么呢?"

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如同冬天的一缕阳光温暖冰冷己久的心。她如弹簧般站起来,俯在耳边小声地说着自己的计划,女人面露难色,久久不语。

迟久后,阿姨终于揭下口罩,打了个电话,又脱掉身上的工作服,塞给了表姐。嘴里叨叨着"我跟你换衣服,那我也吃不了兜着走,你先穿我的离开吧,一会儿会有人给我带衣服过来的。"

表姐战战兢兢地走出厕所,以保洁的身份逃离了恶魔之掌。

也就在这一刻,她似乎读懂了人生。女人,不能在碌碌无为中苟延残喘,一味地忍受是会遭到更加的欺凌,哪怕亲生父母也不过如此。

"洗心革面"的表姐,用自己仅有的积蓄在工厂找了份流水线工作,让自己有了落脚处,也避免了被夜总会抓回去的可能性。

那些年,自知自己没学历没经验的表姐,工作做得一丝不苟,稍有空闲时间便会买些关于企划、运营管理方面的书给自己充电,还自学了高中知识,参加了成人高考,甚至英语考过了四级。

她比谁都清楚,在这个社会中,如果不付出最大的努力,很难被肯定。

日复一日的努力,表姐从毫不起眼的低层人员升为领班、组长,之后又升为城市区域主管。那年,她三十岁。

原生家庭对女孩的影响 重男轻女(终其一生只为摆脱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枷锁)(6)

去年,表姐突然联系我,我诧异至极。

再次见到表姐时,曾经凌乱得如鸟窝般枯燥的头发己剪至发耳,显得精神抖擞。蜡黄的皮肤变得白皙光滑,曾经空洞无神的目光也变得灵气十足,言语手足中处处透露着自信。

我们坐在咖啡店里,我说"自从你销声匿迹后,伯父伯母骂爹骂娘的找过你,可是一直没有你的消息后,他们也就不闻不问了。"

表姐说,"我知道,他们都当我死了。"

看着如今的表姐,我无法将她与曾经那个瘦如麻杆,穿着冼得发黄且破洞的白色连衣裙,胆小怕事的女孩重叠。如今的她,已然破茧成蝶。

表姐看着我说,"你别告诉他们,我找过你。这次联系你,一来想要告诉你,你的愿望实现了,我脱离了苦海。二来,我要去美国了,因为总公司人员调动,需要派人去美国,我申请到了名额。"

表姐交往了一个男朋友,是美籍华人,加上工作上的机会,表姐义无反顾。看着她灿烂的笑脸,我笃定她未来一定会很幸福。

原生家庭对女孩的影响 重男轻女(终其一生只为摆脱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枷锁)(7)

这些年里,我也目睹了伯父家的曲曲折折。

被伯父伯母视为宝贝的表弟因为从小过于被溺爱,以至于成绩不好辍学,成天沉迷于花天酒地的玩乐,如今近三十岁了,依然一事无成。

伯父伯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已很少下地干活,而表弟又没工作,家里的生活开销都成了难题。重男轻女,认为儿子最为重要、理应有出息的家庭,未必会有好的收场。反而过于溺爱儿子,在伤害了女儿的同时,也毁了儿子的一生。

在如今社会,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我已不想再吐槽这种无知、愚蠢的观念,毕竟如今社会的男女收入比例、学历比例的大数据已然让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和男性无话可说。

经济收入方面,在职场上,女性就业情况相对男性较困难,尤其是在女性结婚生子后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尽管如此,2011年中国男女收入比例为1:0.65,而从2011年至今,男女收入比例的差距越来越小。

教育学历方面,2015年,研究生总人数中,女性占据45.4%,并且数据始终处于上升状态。

如果女人不受结婚生子以及照顾孩子的影响,能够如同男性般专注于职场工作,这个比例就成了无稽之谈。

如果没有重男轻女这一思想,没有"女人早晚是要嫁人的,读不读书都一样"或者"女人学历太高,不容易找对象"的思想存在,所有女孩都能接受更多的教育,那么在教育学历方面的比例,必然就不会是如今的模样。

谁说女子不如男儿?

生而为人,一个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不是男人独自的功劳,没有女性,哪来人类?

家庭也好,生育也罢,男人和女人是两个相互相成的合体,没有高贵与卑微之分。尊重女性,便是尊重自己。


【本文版权归「花影故事」所有。花影故事,你心中的故事,在晨曦陪你苏醒,在夜里陪你安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