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没有宣发的情况下,《庆余年》这部剧大火,其中陈道明出演的庆帝,不修边幅、心狠手辣,但这些都不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最让人难忘的是庆帝,总是穿着“深V”白色长袍走来走去整个人显得慵懒,与人物性格大相径庭,为的是表现出来他自己饰演角色的深藏不露。

有次《庆余年》主演在李佳琦的直播间里,张若昀说道陈道明的服装细节。

服装道具老师一直在问,“陈老师,你还要V吗?”

陈道明则是不苟言笑,两根手指拖着下巴,面带思索的说,“额,我觉得还可以再V一点!”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1)

这样个一个严肃认真的演员,竟然有社交恐惧症,不喜欢酒桌,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

一、

1955年的4月,陈道明出生于天津中医世家,家住在重庆道163号,他家住的还曾是租界时代的三层小洋楼。

陈家有8个子女,陈道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小名叫“小八”。

出生于书香门第,就连名字都是可考究的,据说他的名字取自于《道德经》里的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陈道明的父亲曾是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后在天津的一所大学教英语。

陈道明原本的理想是想做一个医生或者外交官,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从事演员的职业。

当时大环境就是知识青年需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2)

1971年,16岁的陈道明在天津十二中(2000年并入天津六十一中学)上学,毕业后要按照毛领导的要求上山下乡。他不想上山下乡,也不想离开父母。

有一天,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去天津十二中招演员。陈道明本不想去,同学非要拉着他去,并且说“道明,咱们去试一把,只要不上山下乡,演汉奸也成呀!”

有时候就是这样,有心栽树树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不愿去的他,一脸的不情愿,却被老师一眼选中,夸他“有一种和时代格格不入的清高”。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3)

于是陈道明便进入了天津人民艺术学院主攻舞台剧,而和他一起来的同学却没有被选上。

陈道明父亲也在无奈中默许了陈道明,因为他的人生注定和别人走不一样的路。

陈道明在天津人艺一待就是7年。

这期间他一直都是跑龙套,甚至都没有露脸的镜头,更别说台词了。

这段时间里,陈道明从来没有觉得是一个角或者在表演上有任何天赋,每天就是演小兵,和群众演员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4)

后来陈道明也说了,支持他留在天津人艺的是那份并不多的工资。

“在当年,无论演主角还是龙套,拿的夜宵补助都是2毛5,吃不饱,也饿不着”。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7年后的1978年,陈道明认识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二、

1978年,24岁的杜宪在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她去天津看望舅舅。

杜宪同样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1977考上中国传媒大学。

她的舅舅也是考虑到侄女的终身大事,就把单位里看着不错的陈道明介绍给她。

这一年,陈道明23岁,不久两个人便私定终身。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5)

陈道明知道两地分居的难受,于是便决定报考一所北京的学校。

同一年,陈道明考上了与中国传媒大学距离16公里的中央戏剧学院,进入了表演进修班。

1981年,杜宪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做《新闻联播》的播音员。

陈道明则成为了杜宪的忠实观众,只要新闻联播一开始,他就会准时坐在电视机旁,关心国家大事的同时看看女朋友。

1982年,27岁的陈道明和28岁的杜宪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两人结婚。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6)

妻子的事业做得有声有色,陈道明自己还是不温不火。

一直到1984年,陈道明出演了一部电视剧《末代皇帝》,饰演青年时期的溥仪。

这部短短28集的电视剧,拉拉扯扯拍了4年,而陈道明则研究溥仪这个角色4年。

为了更好的演绎出来末代皇帝的各种状态,陈道明常常一个人在故宫里转悠,嘴里还时不时的冒出一句台词,情到之处甚至还大声说起来,以至于游客以为他是个神经病。

苦心人,天不负,陈道明凭借着这个出彩的角色,获得“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和“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7)

1985年,陈道明女儿出生,当时《末代皇帝》正在热播,大家都以为他女儿的名字“陈格”是因为这部剧,因为清代皇帝的女儿都被称为“格格”。

实际上是陈格的姥爷,清华大学教授起的名,出自王阳明著作中的名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陈道明不仅仅在表演方面火了,娱乐也没有落下。

三、

1990年,导演黄蜀芹筹拍《围城》,谁来演主角方鸿渐,因为要演出民国知识分子、留洋学生等等一股文人书生的酸味。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8)

钱钟书、黄蜀芹

不知道谁把葛优拉来试镜,当时就被导演否了。然后就又把葛优的邻居陈道明拉过来了,穿着白衬衣,导演一看带着些许知识分子又饱含忧郁气色的陈道明,一下子感觉就是他了。

陈道明极其敬重钱钟书先生,生怕演不好书中的角色,生于天津的他,出口就是“嘛嘛嘛”的,硬生生的练出来了流里流气的“上海普通话”。

陈道明曾三次拜访钱钟书先生,钱钟书家里没有任何电器,只有一个煎药的电锅子,整个家安静、祥和,而这一切又显得那么真实。

《围城》播出后大火,也使得陈道明获得了第九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

电视剧播出后,钱钟书先生还曾给陈道明写过一封信,“你让我看见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围城》中扮演“方鸿渐”岳父岳母的是当时上海市电影局的局长吴贻弓和夫人张文蓉。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9)

吴贻弓是导演出身,虽有《城南旧事》、《巴山夜雨》等经典作品,但作为演员真的是难为他。

有天拍一场搓麻将的戏,吴贻弓要么牌出错了,台词说对了,要么牌出对了,台词又说错了,弄得黄蜀芹导演急不得哭不得,只好重拍几条。

搞的张文蓉上海话骂起了吴贻弓,“戆是戆得嘞”,“哪能介笨,这几句台词也讲不拎清?”

但陈道明却显得极为尊重,不厌其烦,并且还对“岳母”说,“老丈人被您骂傻了,这戏咋拍呀” ?

很多人都知道陈道明是麻将高手,而张文蓉则被称为“牌桌大咖”,一边打牌,一边顺词。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10)

很快这场麻将戏就拍完了,陈道明情商很高,也不忘夸一下“岳父”,“吴导演抢饭碗来了,我们当演员的甘拜下风” 。

从此以后,陈道明每次见到吴贻弓都叫“老丈人”。

或许是陈道明觉得出名太过于容易了,无数人关注他、称赞他,这让他内心很害怕。

不久后,陈道明父亲去世,这让他更加不安,于是他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看书,从书中找一些慰藉。

一晃又是几年。

四、

1994年,冯小刚筹拍电视剧《一地鸡毛》,主角小林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小人物,他在盘算着让谁来演合适。

他想到陈道明,但是一向清高,拒了很多剧本的他会演吗?冯小刚脑袋里也有很多问号。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11)

陈道明听说后,就约冯小刚到家里聊一聊。

他抽烟不喝酒,这大家都知道,一进门,就是桌子上的二锅头,没有任何菜。

陈道明仰头闷下一杯酒,直接对着冯小刚说,“这次我听你的,该怎么要求你就说。我喜欢小林这个人物,一切不在话下” 。

冯小刚一听,这下有戏,就说,“只要你不端着,一切包在我身上” 。

电视剧拍摄时,果然陈道明像是变了一个人,就是一个市井小人物,演的出神入化,活脱脱的。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12)

10集的电视剧拍完后,很快就又变回了自己原来的表情。

冯小刚笑着说,你变得可真快,原来都是装的。

陈道明则说,“演员就是我的一个职业,我就是一个戏子”。

此后,冯小刚评价陈道明就变成了,“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从1990年——1998年,这8年间,陈道明就拍了《一地鸡毛》这一部戏。

陈凯歌筹拍《梅兰芳》,找了陈道明,他说想歇歇,于是找了孙红雷;胡玫筹拍《孔子》,陈道明合同都签了,陈道明又想歇歇,于是找了周润发。

1998年,这一年陈道明得了一个奖项,麻将名人赛的冠军,也不得不服,演员中麻将玩的最好的。

这一年,陈道明13岁的女儿只身一人赴英求学,而妻子杜宪也慢慢的退居幕后,开始远离她热爱的传媒行业。

五、

陈道明总是给人一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觉。

1999年,他参演《我的1919》,饰演大知识分子顾维钧,凭借着这部戏,拿下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13)

一年后,又凭借此片拿下第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获奖后,他说了一段话,“当电影低迷水落石出的时候,我得了这个奖,我很惭愧,我希望有一天电影水涨船高的时候,我再能拿奖。其实我对奖兴趣不大,那都是演完以后的附加物。”

2001年,不能不说的一部电视剧,就是《康熙王朝》,多少人不知道刷了多少遍,演的是真的好。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14)

为了演好康熙,陈道明翻烂了清史书籍,常常穿着戏服在片场内外走来走去,身临其境地体验角色。

最终把一个善于运用权术、懂得恩威并济的康熙帝刻画得极其传神,甚至剧中好几场表演都是他临时起意改编而成的,但效果极好,最终都保留了下来。

比如,剧中康熙准备裁撤三藩的时候,索额图不停地劝说康熙不要如此,康熙一碗茶水就泼到了索额图的脸上。

这并非导演安排,事后,陈道明连忙向索额图的扮演者薛中锐道歉。

他解释说:“如果给你说的话,你就不会有这么真实的反应。当时,我感觉自己就是康熙了。”

此后他又演了《无间道》、《中国式离婚》、《楚汉传奇》、《归来》……

六、

陈道明与朋友冯小刚、张国立组成“慈善三人组”。

他们约定,只要三个人中任何一个看到这个灾难觉得很严重,就会打电话给对方,商量大家是否要捐款。

这个“慈善三人组”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一直都在发挥自己的能力,从印尼地震开始,到后来的雪灾、地震,再到2010年西南特大旱灾。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15)

他们表示:“除非我们三人有人死了,否则都会这样一直下去。”

2017年,他公开批评其他的演员:“演员手破了、摔伤、冬天在冷水里、夏天穿皮袄这些细节,都成了敬业,变成演员的功劳。”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16)

2018年末,他从演员李雪健手里,接棒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更是处处以身作则。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17)

佟大为出名了,接了很多戏,拍了很多烂戏。有一次见面,陈道明劈头盖脸就是一句:“少接点戏,别拍烂戏!”

陈道明的女儿在国外有段时间也迷上了奢侈品,他在LV店里买了一块皮革,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包。

他问她女儿为啥喜欢LV,她回答:质量好,款式新,手工定做……,然后就送了一个没有logo的包,告诉她,“你喜欢的不是包,是包上的logo”。

听了爸爸的话,女儿终于明白,这一切不过都是虚荣心作祟,真正的气质并不在于名牌的装饰,而是对自身涵养的追求。

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一个清高得只会在戏里低头的人)(18)

直到看到他平日里白发的照片,很多人才惊觉,陈道明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

用梁宏达的话说,陈道明和其他演员都不太一样。

他的不一样,不是他有多清高,多不食人间烟火,又或者有多超脱,而是陈道明始终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只遵循自己认可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