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1)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2)

9月1日,2022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拉开帷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引导企业弘扬工匠精神,落实主体责任,走以质量取胜的路子,着力依靠创新推进质量攻关,打造集质量、标准、技术、品牌等于一体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锻就中国质量、培育中国精品。

从党的十八大,到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中国桥梁建设以质量实现跨越,以跨越昭示质量。鹦鹉洲长江大桥刷新三塔四跨悬索桥的世界跨度纪录,港珠澳大桥联结三地震撼全球,五峰山长江大桥开创世界高速铁路悬索桥建设先河……以中铁大桥局为代表的建桥企业向技术创新要质量,以智能建造促发展,树立起一座座质量丰碑,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质量发展之路。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3)

一 优质工程历岁月洗礼>>>>

中铁大桥局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成立。1957年5月4日,武汉长江大桥钢梁的最后一根上弦杆安装完毕,被视为天堑的长江两岸得以连通。虽历经无数次自然灾害,遭遇过近百次大型船舶的撞击,武汉长江大桥依旧岿然屹立、稳如磐石。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4)

修建南京长江大桥时,为控制大桥合龙精度,所有施工都要精确到毫米,拼装一个加劲弦的节间需拧紧9000个螺栓。大桥通车次年,116辆坦克成队驶过桥梁,大桥稳如泰山。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5)

1999年8月,芜湖长江大桥东岸,《芜湖长江大桥质量宣言》回声嘹亮:“我们郑重承诺:我们将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世纪大桥的质量,我们将为世纪大桥的质量终身负责……”宣言就是要向世界承诺——这座由大桥局建设的世纪大桥将是桥梁界的“质量丰碑”。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6)

2020年12月,长江下游,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一跨过江。首件制、联合检查签证制、安全质量责任制等多项规范严控工程质量;全桥1787根钻孔桩全部为Ⅰ类桩,钢梁焊缝合格率100%,成桥试验下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7)

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越天堑;进入新时代,长江之上画出道道飞虹。

“成长之路也是质量蜕变之路。”中铁大桥局安全生产总监兼安全质量环保监督部部长吴杰良介绍,到目前,大桥局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45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3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勋章既是历史的见证,亦是对未来的许诺。

“作为建筑类央企,我们要为社会提供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公共产品。”吴杰良表示。

截至2022年4月,长江干流已建、在建桥梁计160座,大桥局参与建设的超过80座,占比超50%;国内已建、在建的长大跨海桥梁项目也时常能看到大桥局的身影。大桥局在质量上的精耕细作获得市场认可。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8)

6月25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通车。

除了助推国内桥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大桥局的业务在海外不断拓展,在越南、孟加拉、南非、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摩洛哥等全球20多个国家承建了40余个项目。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评选中,中铁大桥局被评为国际十大桥梁承包商之一。

“精雕细琢,百年品质”,星霜荏苒,岁月洗礼,大桥局对质量的执着追求愈发耀眼。

二 自主创新树行业标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有这么一股劲,要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各地企业考察调研时,创新是他强调最多的方面之一。

科学研究是技术革新的基础,自主创新首先是技术的革新。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9)

依托“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两个平台,大桥局在多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不断拔高着桥梁建设的质量上限,例如,通过对海工耐久性混凝土、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等新材料的研究,提升了不同环境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过减振抗震研究,研发质量液体双调谐阻尼器、大吨位塔梁抗震黏滞阻尼器等一系列减振抗震技术及产品,有效解决振动对桥梁结构质量的危害……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10)

大吨位抗震阻尼器

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能,离不开多项新技术的系统性应用。

雪山叠嶂、沟谷纵横、生态脆弱,高原铁路长期以来是铁路建设的“硬骨头”。为应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大桥局在大直径变径钢管混凝土桩施工技术和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分别在桩基和承台施工中,形成了成套的专利和工法,有效提高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成孔成桩质量,保证了严酷条件下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11)

兰合4标后台混凝土智能温控

创新不止一个技术、一项工程,更关乎管理模式和理念。

进入新时代,中铁大桥局提出全寿命周期质量观,将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装备研发、土建施工这四大要素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项目管控各层级、全过程,相互促进、互相支撑,逐步形成了“四位一体”质量管理模式。该模式着眼于工程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实现了从体系建设、源头设计到过程控制、竣工验收、工程创优,再到工程保修、质量回访、健康监测、诊断加固共计九个环节的质量管控,推动质量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12)

桥梁健康与安全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云平台

此外,大桥局还创立了“工程首件制、联合检查签证制度、隐蔽工程旁站及录影制度、班组长安全质量责任制、工程质量实名制、安全措施保证制度”六大制度,总结出“质量责任矩阵法、‘四化’管理、看板管理、背包管理、二维码管理、QC小组活动”六大工具方法,从制度设计到具体落实,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以自主创新带动质量提升,达到工程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的有机统一,擦亮‘建桥国家队’这一耀眼名片,是大桥局的不懈追求。”吴杰良说。

三 智能建造立时代潮头>>>>

“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高瞻远瞩,提前谋划,对实体经济智能化发展指明方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

刚刚合龙的金海桥百米高钢塔实现空中竖转,智能监测系统保驾护航;钢铁“蜘蛛侠”为拉索体检,智能大脑高精度“听诊”;自动预警系统睁开“千里眼”,实时监测车辆运行情况……近年来,大桥局紧跟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以智能技术赋能工程质量。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13)

第六代桥梁拉索检测机器人

“向科技创新要质量、向高端装备要质量、向工艺细节要质量、向内控标准要质量、向技术管理要质量、向智能建造要质量。”吴杰良认为,在“六大要质量”中,智能化面向未来,意义非凡。

在桥梁建设方面,大桥局将现代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传统桥梁行业深度融合,以高原铁路桥为载体,研发了基于BIM GIS的大临方案设计、基于虚拟建造的数字孪生桥梁、基于智慧监测的工程场地安全管理、基于虚拟拼装的钢梁节段安装技术四大虚拟建造技术,得到了建设单位的高度认可。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14)

桥梁AI视觉智能巡检分析系统

在桥梁监测方面,大桥局自主研发了“高速铁路高精度位移(沉降)自动实时监测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结构竖向位移测试系统”“桥梁梁底全自动检测机器人”“拉索检测机器人”“大跨度悬索桥索夹螺杆超声轴力测试系统”等系列检测技术、监测系统和装备,为智能检测和施工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侍刚表示:“智能监测系统可以有效消减安全隐患,保障工程质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升施工效率。目前,相关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常泰长江大桥、巢马铁路马鞍山大桥、G3铜陵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中。”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15)

中铁大桥局在建中的重大项目

2014年5月10日,在视察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8年来,大桥局持续贯彻落实“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以智能化引领产品创新,以数字化夯实质量基础,不断创造精品工程,擦亮中国品牌。

深耕建筑质量

革新工程技术

顺应时代潮流

中铁大桥局打牢质量基石

以高质量发展态势迎接新阶段、奋进新征程

满怀信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16)

监制| 舒智明

审核| 祁曙光

编辑| 王小梅 熊旭辉 周芮

文字| 黄琪峰 丁傲岸 付红艳

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科技赋能质量提升)(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