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下分数的加减法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同分母分数加)(1)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90例1及“做一做”第2题,完成教科书P91“练习二十三”中第3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初步理解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才能相加、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归纳法则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运算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89例1的主题图部分信息。

师:小女孩一家幸福地坐在一起吃饼。一张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几分之几张饼?妈妈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从分数意义或计算的角度进行思考: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也就是吃了这张饼的,一张饼的就是张饼。同理,妈妈吃了这张饼的,也就是张饼;也可能从分数单位的角度切入:3个张就是张。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小女孩说的话。

【教学提示】

回顾、的意义,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打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

师: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预设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预设3:妈妈比爸爸少吃了多少张饼?

预设4:还剩多少张饼?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89~90例1的两个问题。

2.列出算式,揭示课题。

师:这两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解答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就是把和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求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就是求和的差,用减法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这两个式子中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块饼是几分之几张饼”是旧知识,将整数块数转化为分数张数,有利于学生把整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联系起来,实现意义类推迁移,同时也为学生从分数单位累加的角度解释算理作铺垫。

二、自主探索,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写详细。

【学情预设】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时,要特别关注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必要时,可以参与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去。

2.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师:都做完了,谁愿意先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选择典型算法,组织学生分层次、有梯度地进行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通过画图直接得到计算结果。

预设2:学生从分数的意义角度理解: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合起来就是4块,也就是一张饼的,是张饼。

预设3:学生从分数单位累加角度理解:3个加上1个就是4个,也就是。

预设4:部分学生能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并能对计算结果进行化简。

预设5:极少数的学生可能会把分数化成小数。+=0.375 0.125=0.5。

师:刚才大家都想办法得到了正确的计算结果,第4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写得详细准确,谁能结合图示再来解释分子3加分子1表示什么意思?分母8为什么不变?

学生结合图示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分子3表示3个,分子1表示1个,分子3加分子1表示3个加上1个,是每份数,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加前后是不变的,和是4个。

师小结:和的分数单位都是,所以分子3和分子1可以直接相加作分子,表示分数单位个数的累加;而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数单位始终是,没有发生变化。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直接相加。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如:=。

【设计意图】按学生思维层次安排汇报顺序,从直观到抽象,确保活动有效。由原来借助图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解算理的理性认识,结合直观图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为什么是分子相加,分母不变,从而掌握算法。体会约分的合理性和简洁性,明确计算结果都要求化成最简分数。3.自主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和可以直接相减吗?借助刚才的计算经验想一想、算一算。有需要的也可以再次借助直观图进行思考或验证。

【教学提示】

也许还有错误的算法,教师同样要展示,分析错因,进行纠正,不能回避。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将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经验,类推迁移到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减中。-===。全班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算理,并适时强调对计算结果进行化简。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直观呈现。

师:-表示3个比1个多几个,分子直接相减,多了2个。

师: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

【学情预设】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分子可以直接相减,分母不变。

三、迁移类推,归纳算法

1.直观计算,理解算理。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列式并完成计算,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反馈。

师:结合刚才几个题目的解题过程,再想想整数加、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吗?

【学情预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说明。分数加法的含义和整数加法相同,都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分数减法的含义,同样也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以及对算理逐步理解的过程中,同时也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2.观察分析,归纳法则。

师:观察这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吗?请你尝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用文字语言描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用分子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还有可能用符号语言描述:(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

【教学提示】一般学生都会计算-,知道怎么算,但不一定理解为什么这么算,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提示】

借助图示的直观性,会让学生的描述更加形象、言有所指,理解更加准确清晰,目标达成更加有效。

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而且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总结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自主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学生经历完整研究过程,反思探索成果,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既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熟练法则。

师:请大家打开教科书P90,完成“做一做”第2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学生的计算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计算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分数与整数相加、减有困难。

师小结:分数与整数相加、减,可以先把整数化成与另一个加数同分母的分数,再计算。当分数与整数相加时,也可以直接求得带分数结果。

2.变式练习,沟通联系。

课件出示教科书P91“练习二十三”第3题。

师:请同学们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展示交流并汇报。

师:说一说,你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每个空在算式中的位置确定计算方法,如()-=中,已知减数和差,求被减数,用差加上减数; ()=中,已知两个数的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等。

3.补充练习,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评价。

【设计意图】设计一道跟例题类似的问题,运用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解答,再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落实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

师:一节课结束了,静静地看看板书,想想自己的收获,在知识方面有哪些进步,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借助直观图形,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中,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会算,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并沟通整数、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都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所以教学时,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用分子进行加、减。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例1,完成教科书P91~92“练习二十三”中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提升计算能力。

2.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查漏补缺

1.回顾旧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说说?

指名学生汇报。

2.计算练习。

师:都会计算吗?完成教科书P91“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学生自主计算。

(2)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一方面是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是看看学生掌握的情况,针对没有掌握的学生再依次引导。

3.揭示课题。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二、探究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师:上节课中,小女孩一家吃饼,我们只是探究了爸爸、妈妈吃的情况,其实呀,小女孩也吃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还是这张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小女孩吃了2块。爸爸吃了几分之几张饼?妈妈呢?小女孩呢?

【学情预设】有了上节课的经验,学生能很快说出,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小女孩吃了张饼。

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情预设】因为涉及三个条件,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其中可能大部分是两个分数相加、减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连加或连减的问题。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

师:这两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解答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求三人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就是把、和三个分数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求还剩下多少张饼,就是用整张饼减去三个人吃的总和,用减法计算。教师要提示,整张饼用什么数表示,让学生理解整张饼就是单位“1”,用1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

【设计意图】承接前面的例题素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沟通知识前后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结合整数的连加、连减进行类推迁移。

3.独立尝试,探究算法。

师:这两道算式到底等于多少?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会计算整数的连加、连减,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独立尝试解决时,一般学生都会计算,只是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比较慢。

4.合作交流,归纳算法。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谁愿意先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师选择典型算法,组织学生分层次、有梯度地进行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计算加法时,3个加1个是4个,再加2个就是6个,还是分子相加,分母不变;计算减法时,1相当于,也就是8个减去3个就是5个,再减去1个就是4个,最后减去2个,剩下2个。

预设2:三人一共吃了,剩下的就是。

指名学生板演。

1---

==--

==-

==

【设计意图】按学生思维层次安排汇报顺序,在交流探讨中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的计算都是正确的。谁能说说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计算时,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计算时,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5.分数连加,变式应用。

课件出示教科书P92“练习二十三”第7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第一问分数连加,学生的计算可能有两种情况。

预设1:依次计算 +=+=。

预设2:一次计算 +==。

师小结:同分母分数连加,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直接用分子连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既巩固了知识,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91~92“练习二十三”第4、6题。

学生完成后,集中评价,对于出现的计算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错在哪里,该怎么更正。

【学情预设】第4题:本题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再填到右边的方框里。

第6题:有部分学生没有约分,教师注意强调约分的重要性。

2.完成教科书P92“练习二十三”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先算出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再比较结果的大小。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那个分数较大,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

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91~92“练习二十三”第5、11题。

教师分别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整理数学信息,再计算解答。

【学情预设】第5题: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单位“1”是全校学生的总人数。第(1)题学生可以用连减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答。第(3)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第11题: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中都涉及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知识,通过练习,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含义,沟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巩固算法。

四、游戏活动

同桌合作,完成教科书P92“练习二十三”第9、10题的活动,如果课堂时间充裕,教师跟学生一起玩游戏。

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1---

==--

==-

==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计算时,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例题虽然被课标教科书删减,但是在计算、解决问题的时候,又经常有这样的计算题,在后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也要以此为基础,所以在本节课中,以例题的素材为依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和算法。由于学生对于这样的运算有一定基础,也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所以,整节课教学比较轻松,练习处理也比较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