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勇气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越是历经挫折和苦难的人,越是明白它的可贵。

大到在历史上留下丰功伟绩的伟人,小到日常生活中感人的逆行者和好心人,他们无不是面对危险甚至绝望,依然选择前进的勇者。

勇气不是天不怕地不怕,而是你平时虽然十分惧怕毒蛇,也能在别人被毒蛇袭击的一刹那,迈开脚步,冲上去和毒蛇搏斗。

试想,如果你出生时含着金钥匙,却被下放深山,看不到走出大山的希望;想要参加高考改变人生,却被身边人拼命阻拦;克服无数困难,终于可以享受人生,却罹患癌症,在鬼门关前数次徘徊。

你能做到依然怀揣希望,勇敢地和命运搏斗吗?

有一个人做到了,她的名字叫张京。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

高干子弟,下放深山

张京生在北京军队大院,父亲是新中国首批飞行员,功勋卓著,身居高位,母亲是部队医生,医术精湛,受人尊敬。

自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张京,过着被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熏陶的童年。

听着父母年轻时为新中国奋斗的故事,年幼的张京盼望着自己快点长大,幻想着日后建设美好祖国,像父母一样实践自己的理想。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2)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京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但命运迎接她的,不是想象中的风和日丽、绽放自我,而是疾风骤雨和近乎摧残的捶打。

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迎来了动乱的十年,时代的尘埃像一座大山,砸向了张京的家庭。

张京父亲被抓走关进牛棚,晚上睡在牛屎牛尿混合的烂泥里,白天被人拉着游行,张京母亲也被气得卧床不起。

15岁的张京来不及流泪,就在动荡中,被下放到大东北一处贫困的山沟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她的人生仿佛一瞬间从天堂跌入地狱。

在这冰天雪地的山沟里,从前自己觉得再普通不过的一切,如今都让张京无比怀念。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3)

母亲的唠叨,父亲的严厉,自己的旧书桌和泛黄的连环画……甚至家里那个旧厕所,想起来都觉得那么可爱。

张京以前总喜欢躺在床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是那么暖洋洋。

而现在锄地、播种、除草、刨粪,住在六个人一起的土房宿舍,野外旱厕苍蝇蚊子黑压压一片,直往鼻孔里钻……

每每收工躺在床上,手上的茧子和脚上的水泡火辣辣地疼,漏风的窗户呼呼作响,明明十分疲惫,张京却怎么也睡不着。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4)

一个怀揣理想和抱负的知识青年,就这样被时代抛弃在大东北的山沟里。

张京十几年来积累的知识和见识,在这里毫无用处,既换不来一顿饱饭,也无法让她睡上一个好觉。

日复一日的繁重劳作,很快让这批知识青年认清了现实,这里不是实现理想的热土,而是埋葬青春的坟场。

无数人在挣扎中选择逃离,有关系的托关系,有门路的找门路,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也要拼了命逃离这个漆黑的山沟。

但张京和那些人不同,在那个一切看出身的年代,父亲受到不公平对待,是打在身上永远洗不清的烙印,这条路她没法走。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5)

更何况她要去求的那些人,正是做决定欺辱父亲的人,即使能走通,张京也决不愿意抛弃自尊,“卖父求荣”。

还有不少人没关系、没门路,又或者与张京情况类似,在这寒冷的山沟里,他们看不到任何走出去的希望。

他们中绝大多数选择在绝望中认命躺平,在这山沟里不再难为自己,得过且过地度过一生。

而生在军人之家的张京,从小便懂得“在战场上随机应变,才能绝处逢生”的道理。

她放下身上的娇气和傲气,扔掉在这片土地毫无用处的知识储备,从零开始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农民。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6)

万事开头难,城市里的大小姐做农活,干得慢,出错多。

张京的积极主动,换来的却是旁人的讥笑和满手的血泡,但她毫不退缩,咬牙坚持。

渐渐地,身体力行的张京做农活越来越上手,收获了村民和大队的认可,而那些“躺平”的讥笑者,还在浑浑噩噩中堕落。

他们依旧冷言冷语“在这样的地方,干得活再多再好,除了出风头,能有什么用!”

殊不知,这样的努力,很快就给张京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走出山沟,再陷困境

1971年底,地方军工厂招聘工人,需要能断文识字。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7)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工人身份意味着稳定收入和生活保障,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张京所在大队分到一个宝贵名额,但队里的年轻村民都是文盲,不符合要求,最终人选就落到了这群来自城市的下乡青年身上。

他们中间有出路的早走了,没出路的在混日子,已经成为“农活能手”的张京鹤立鸡群,毫无争议地获得了这张通往山沟外的门票。

面对绝望,张京鼓足勇气,通过3年的努力,终于迎来一缕曙光。

6年后,她又因为优异的表现,被军工厂选送到大连工厂,回到城市。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8)

从天堂到地狱,张京好像只用了一瞬间,而从山沟回到城市,张京却竭尽全力用了整整10年。

在大连工厂,张京的生活逐渐安稳下来,在厂里老师傅的牵线下,她认识了憨厚老实的男工友,相互了解之后,很快便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相比山沟里,永不停歇的劳作和拥挤破败的宿舍,如今相夫教子,两点一线的生活,自然要比前者好上千百倍。

但安稳也意味着平淡,意味着一眼望到头的后半生,骨子里的理想主义,让张京时常自问:“这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这样的自问,既像是张京对自己的约束和压抑,也像是在等待一个改变的契机。

1977年,被十年动乱中断的高考制作得以恢复,高考再次成为百万国人突破出身,逆转命运的最大机会。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9)

张京得知这个消息,心里如平地起惊雷,身体里压抑已经的理想,再次不可遏制地涌动起来。

她激动地和丈夫分享这个消息,眼里含光,手舞足蹈,但丈夫却坐在一旁,久久的沉默不语。

“你不能考!”丈夫终于开口,却是给张京一盆大大的冷水。

张京在厂里的工作并不轻松,孩子还小,婆婆卧病在床,张京和丈夫两个人的工资,刚刚好维持家里的开销,没有丝毫盈余。

张京和丈夫就像两个紧密衔接的齿轮,一起转动才能带动这个家庭运转起来。

如果张京参加高考,老人和孩子谁来照顾?如果考上大学,张京就必须辞去厂里的工作,家庭收入锐减,这个家就要破产。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0)

身为家里的女主人,张京比丈夫更清楚家里的状况,这个家离不开她。

此刻,张京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望不到出路的山沟,但困住她的不再是陌生人,而是身边的至亲之人,这让她更加无力和绝望。

1977年的冬天没有一丝寒意,570多万人参加高考,无数人因此重新拿起课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之中。

同样渴望的张京却在这炙热的学习浪潮中,压下自己的躁动,暂时回归家庭。

面对命运的捉弄,她又一次勇敢选择面对,走上了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

转眼8年过去,中国社会因为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1)

在张京和丈夫努力下,两个人的日子越来越富裕,孩子长大,听话懂事,婆婆也恢复健康,能够自理。

31岁的张京觉得时机已然成熟,她要再次参加高考。

时隔8年,中国的教育体系早已恢复如常,只有初中学历的张京,如今面对的竞争对手,远不是8年前的那一代人可比。

张京的决定再次遭到丈夫和婆婆的强烈反对,他们一方面觉得希望渺茫,一方面觉得日子刚刚变好,为什么还要折腾?

再次面对身边人的阻挠,张京没有丝毫退却,她用8年时间,给了这个家一个交待,余下的人生,她决心要自己掌控。

从此,张京开启了连轴转的生活,在通往大学殿堂的路上一路狂奔。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2)

她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到夜校上课,回家还复习到后半夜。大中午整个车间机器轰鸣,张京却疲惫得能站着睡着。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张京几次劳累过度病倒,却依然斗志高昂。走上考场的那一刻,她的目光从未如此坚定。

张京又一次用勇气和努力,换来了命运的垂青,她以487分的成绩被大连外国语学院录取,拿到通往大学的通行证。

斩断束缚,迎接未来

在丈夫和婆婆的抱怨中,张京毅然辞去了工厂的铁饭碗,开始自己心心念想的大学时光。

在那个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又身处一所外语院校之中,张京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着来自海外的新潮文化和思想。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3)

她和20多岁的同学一起赶时髦,穿喇叭裤,唱流行歌;她被性别平等的思想震撼,真正懂得了“女人能顶半边天”的含义。

进入校园的张京,像一朵迎着太阳绽放自我的花朵。

但在那个新旧思潮交融的年代,在婆婆和丈夫眼中,她逐渐失去了中国女性的含蓄和矜持,显得太过张扬。

毕业后,张京进入一家外企成为职业女性,工作经常早出晚归。无法全身心照顾家庭的她,与丈夫和婆婆的间隙越来越大。

最终,张京和丈夫因为思想观念的差异,和平分手,两人共同抚养女儿。

看着两张离婚证,前夫和张京都倍感轻松,张京更是像冲出笼子的飞鸟,开启自己自由翱翔的人生。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4)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国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条件的人都想走出去看一看,而首选目的地一定是当时最发达的国家——美国。

在那个人人争当“万元户”的年代,张京在大连的月薪能达到4000元,可以说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

然而,不安于现状又没有束缚的张京,却毫不犹豫地辞去工作,在38岁的年纪,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前往美国求学深造。

彼时的美国和中国的消费水平天差地别,美国的大学学费又十分高昂。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5)

和许多刚刚到美国的梦想家们一样,张京的积蓄很快见底,不得不在中餐馆打工维持生活。

学业上,张京更是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她英语在国内虽然不错,但是来到美国,却仅仅是能够交流的水平,大学课程的专业术语,理解起来宛若天书。

同时,张京选择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极高,而张京的数学水平还停留在中学水平,即使搞懂课本意思,也难以理解课本内容。

她在美国的求学,像一个饥饿的登山者在攀登,她面对的不仅是悬崖峭壁,还有孤独和无助。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6)

重压之下的张京并非没有退路,回到国内,她的资历依然能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好工作,衣食无忧。

但是张京却丝毫没有退意,她像一张充满了韧性的弓箭,越是强大的压力,越是能激发她强大的斗志和潜力。

张京一边做服务员,一边学习英语,并从头补习数学知识。

她用了整整两年时间,终于把数学学科的硬骨头啃下来,顺利取得统计学硕士学位。

这期间,张京还拿下“最杰出学生奖学金”,并被导师选为学科辅导员,参与数学教材的编撰工作。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7)

毕业后,张京在美国求职,进入世界500强公司工作,在业余时间,又取得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

随后,不到两年时间,张京在美国顶尖公司,从入职新人一跃成为实验室负责人,刷新公司历史记录。这一年,张京47岁。

20年前,张京还是一个刚刚走出山沟,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工人。20年后,她已经成为了,别人眼中创造奇迹的主人翁。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8)

然而,这样的奇迹却像烟花一样,闪耀之后陷入黑暗,命运铁锤再一次砸向这个从不向它屈服的女人。

身患重病,返璞归真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顶尖公司创造奇迹,这样的故事必然要引人注目,也注定会引来觊觎。

大公司的竞争向来是残酷无情,张京的事迹和身处的岗位,也被众多潜在的竞争者紧盯着。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19)

不仅需要业绩,还需要小心翼翼,这让张京一直在高压的心理状态下,严苛地要求自己,有时一个项目计划,她甚至要反复修改修改十几遍。

长期的工作压力,没日没夜地拼搏,张京的身体迅速恶化,各种“工作病”一点一点在蚕食她的健康。

终于,有一天,张京确诊乳腺癌,不得不入院治疗。她被迫接受三次手术,数次在鬼门关前徘徊。

躺在病床上,张京十分害怕,自己一路走来,好像还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人生,她不想就这样离世。

这一刻,张京恍然大悟,自己挣得的一切名利,在病痛面前,一文不值,和亲人平淡的生活,是那么珍贵和脆弱。

大病之后,张京向公司递交了辞呈,在众人的诧异和不解中,潇洒自信的走出公司大门,走向自己真正值得追求的生活。

脱离了职场的残酷竞争,回到家人的身边,张京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惬意。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20)

外卖咖啡换成家常便饭,伏案熬夜变成规律作息,没有了尔虞我诈,她的心灵恢复平静祥和,张京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躺在床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张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15岁的她,渴望探索这个广阔的世界,到不同的地方,体验从未经历的事物,这是她儿时的初心和梦想。

60岁,张京再次鼓起勇气,重新出发。

她到巴西,徒步穿越热带雨林;到南美,攀登高山大川;到印度,探寻古老神秘的古文明……

张京个人发展(张京15岁在山沟劳作)(21)

一直到现在,张京依旧在路上。这一次,她轻装上阵,揣着热爱和期待,与想要的未来撞个满怀。

现实中,我们时常感到痛苦和迷茫,或是后悔过去,或是困于当前。张京传奇的人生告诉我们,我们或许只是缺少一种勇敢,叫做斩断束缚,向前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