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的学习心得(老师眼中的银河补习班)(1)

最近上映的《银河补习班》,确实被感动到了。不过,作为一个理科生,在理智和情感之间,会有一个平衡。

看到邓超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支持,只有他,抱有坚定的信念。和教育主任打赌的时候,对方说班级前十,而他,要考到年级前十!这一刻,莫名地,浑身都在颤抖。

这不就是我们在做的事情吗??!!!

我们招收de几个孩子,对他们的目标和期望,可能孩子们自己都不相信,但是,我们非常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对教育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邓超面对生活的不公时,依然坚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依然坚持对孩子的教育。他没有怨天尤人,只是一步一步往前走,很多情节,我的眼睛湿润了!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做得很辛苦。32年的人生,这是我第二次感受到压力这个词,第二次感到累。

当你在做一件没有人做过的事,孤独,是注定的!

但我们坚信,我们做的事,对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有着巨大的价值。能够真正带给别人价值的事情,一定会成功!

电影,其实是大脑对自己的反射。与其说为电影感动,不如说,为自己流泪。

一、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句话很火,我本人也很喜欢。但是,这句话有没有问题呢?乍一看,没有问题,但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是在什么时候,找到梦想的呢?(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

难道在找到人生梦想之前,我们就不要努力吗?每天的努力就没有意义吗?

二、清华、北大不是目的,只是过程。

这句话对吗?算对,但是,有价值没?其实没有!

人生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1千万人,可能只有一个人,能够找到终极目标。

我是在32岁的时候,才找到人生的目标,但我也无法保证,这个目标就是终身的目标。五年、十年以后的事,谁知道呢,虽然我想着这件事可以做一辈子。

那这32年的生活,应该怎么过?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的过程。有的人早早确定了人生目标,比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的人,工作多年之后,才确定人生目标。

在此之前,每一个目标,都是我们的人生目标!人生,本来就是一段又一段历程。每一段人生,发生着不同的事,遇到不同的人。

变,才是人生!

三、我们来讨论一下,邓超教给儿子最有价值的,到底是什么?

是给了孩子“为什么学习”的动力!

从监狱出来的邓超,一无所有,除了知识!他用知识赚了800块钱,让孩子看到知识的价值;他鼓励孩子,只有14cm的书籍,每天搞定0.1cm的内容,在考试前也能搞定所有内容;他带着孩子体验大自然,让孩子知道“草色遥看近却无”原来是真实的。

这一切,都在告诉孩子:学习,到底有什么用!

当孩子问他:你什么时候开始帮我辅导功课?

他说了一句孩子没听懂的话:我已经辅导你一天了!

所以,作为家长,唯一的工作,就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兴趣。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指引他,孩子的潜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四、这场赌注,是邓超赢了吗?

当这个赌局开始的时候,结局不言自明,但我还是很好奇,到底如何获得胜利。

事实是,让孩子自己学习,带着孩子看航空展,能够给孩子提供的学习条件和资源,几乎为零!

然后,孩子就从全班垫底,成为了年级前十!

这孩子是个天才?

影片一开始,孩子跳舞的时候就知道,不但不是天才,还属于智商偏低的那种。因为舞蹈排练,只有他跳不好,这个时候,应该不是故意跳不好吧。

表面上看,马飞只是因为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然后悠哉悠哉地学习,就在期末考试中,把其他学生甩在了身后。

难道,进入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傻子吗?他们没有努力吗?名次这个事情,不是自己可以就行,而是你要比别人更好!

不可能因为你开始努力了,别人就不努力,不要以为你和别人一样努力,就可以超过别人,你得比别人加倍努力才行!

这种逆袭的案例,少之又少,而且又是在“寓教于乐”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发生!

五、马飞的成功,到底是谁的成功?

邓超点燃了孩子的学习热情,那么,他打赌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孩子能够留在这所学校。

也就是说,在孩子的教育路上,他接受的,依然是这所学校的教育。他呈现的,只是教育理念,最终发生作用的,依然是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

这个从最后孩子和邓超会面的一个场景就能够看出:指导员告诉马飞,不要让你父亲的新闻再出现在报纸上,会影响到你。

当邓超告诉孩子,自己的冤情可以得到平反的时候,马飞告诉邓超:能不能别再继续下去了?!

看到这里,我脑中浮现出北大的某位校长评价现在的北大学生,用了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

这样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

六、最后一个问题,主任的儿子,曾经的骄傲,最后成为了疯子。

孩子上大学之前,是父亲的骄傲,是学校的骄傲,父亲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当儿子大学考试失利,父亲没有正确处理,儿子做出了极端的选择。我们就说,父亲的教育,是失败的!

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主任的教育,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标准,就无法确实是成功、还是失败!

就像描述运动一样,如果没有确定参考物,我们永远无法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教育,哪有什么对错,你得先确定,你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最想教给孩子的能力:独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