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孙涛的春晚(春晚喜剧人为什么屡屡折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1)

第四季的《欢乐喜剧人》已经赛程过半,对于小生这种喜剧骨灰粉而言,可谓一言难尽。

如何评价孙涛的春晚(春晚喜剧人为什么屡屡折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2)

正赛喜剧人(贾冰、孙涛、丫蛋、孙建宏、麻花双娇)的表现可谓喜忧参半;

补位喜剧人(卢鑫玉浩、郭阳郭亮)的表现暂时仍然值得期待;

先后前来踢馆的两位大魔王(岳云鹏、贾玲)只能说无功无过。

如何评价孙涛的春晚(春晚喜剧人为什么屡屡折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3)

说起孙涛,大家对这个名字的熟悉度也许并不高。但相信看到一身炊事班绿或者保安灰,配上那标志性的山东大葱味儿口音,一句“我骄傲”,一定会让你联想到春晚舞台上那个小平头了吧。

十二届春晚,这种认可和荣耀,也许不是所有喜剧人所追求的,但却一定是绝大部分喜剧人所无法企及的。从这一点上,小生认为孙涛的喜剧天赋和表演功底,是实打实的。

那么为什么在走上综艺竞演的舞台之后,孙涛却不再能撩起我们的嘴角,赢得我们的掌声了呢?


如何评价孙涛的春晚(春晚喜剧人为什么屡屡折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4)

一、缺乏灵动的编剧。

一个本子短短十几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要想打动人心,无论会心而笑或是笑中带泪,都需要有创作者深入的思考与反复的打磨。但显然,喜剧人每周播出的紧凑赛制,给了孙涛团队极大的掣肘和压力。

春晚一个小品,你可以用大半年的时间去编织包袱,去网罗笑点,去串联剧情。但喜剧人考验的是你整个团队的沉淀与积累,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厚积薄发、气韵悠长。这一点上恰恰是春晚喜剧人最大的软肋。剧情上的捉襟见肘,只能让孙涛无奈选择了“笑点不够、泪点来凑”的路数,来争取一些感情分,但这样时间久了,一定会起反作用。最近几期分数低到三百五六十,就是最大的反应。

如何评价孙涛的春晚(春晚喜剧人为什么屡屡折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5)

二、缺乏接地气的磨砺。

开心麻花有成千上万场的舞台剧供他们锻炼创作团队;

德云社有成千上万场的小剧场、相声专场供他们打磨新老段子;

大碗娱乐有“喜乐街”“喜剧班的春天”“笑声传奇”等等模拟题供他们练习;

唯独春晚的“老人”们,已经习惯了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节奏。

这就使得孙涛、潘长江、冯巩等人对于观众喜闻乐见的包袱、咯吱观众哪里会痒,已经不再熟悉。他们单纯地玩弄着千年不变的老梗,或者拼凑堆砌一些网络早已过气的词语,炒冷饭一次两次,观众给面子,顿顿这么吃,也有掀桌子走人的时候。

如何评价孙涛的春晚(春晚喜剧人为什么屡屡折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6)

三、缺乏学习的姿态。

这一点上,小生想表扬一下相声新势力的卢鑫和玉浩。都说拿人砸挂是高风险的事情,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很多团队在创作的时候,顶天了把郭德纲或者吴秀波放进来调侃两句,以出戏的跳脱来作为笑点之一。这一点上,新势力的两个年轻人做了非常大胆的尝试,我敢说你宋晓峰打油诗卖不出去,我敢讲你贾冰“SA/FI/BAZHAHEI”就是不好笑,这些就是小岳岳常说的“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小生佩服他们的勇气和态度。

如何评价孙涛的春晚(春晚喜剧人为什么屡屡折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7)

当然,并不是让孙涛也去刻意模仿这个,只是想说,几期节目下来,如果摸清了套路,能否也借鉴一下别的高分作品他们在组织笑点上的长处与创新?总是端着老资历的态度,恐怕那个一居室还真要每期都上去坐坐了。

如何评价孙涛的春晚(春晚喜剧人为什么屡屡折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8)

一路看着孙涛的小品长大,小生对于一个老演员时常带着尴尬的笑容去拥抱和祝福胜出者,真的感到有点点心疼。

长江后浪推前浪,也请后浪不要太轻狂,给前浪一点尊严,体面地留在沙滩上吧。

这是小生第41篇原创文字,独家发表于头条号,谢谢你的阅读与关注。

如何评价孙涛的春晚(春晚喜剧人为什么屡屡折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