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泛黄的旧时光,苦中带酸,酸里含甜,像冬日里午后的阳光,安静而温暖。总有一些事,在安静中留恋;总有一些人,在温暖中怀念。

学校二胡队

四十五年之前(那时候四十五)(1)

那年冬天,我们的数学老师,那个全校唯一一个会拉二胡的梁老师,叫了我们几个人到了老师办公室,对我们说,学校要成立二胡演奏队,因为他了解到,我们这几个同学家里有二胡,不需要再买,所以二胡队就定我们这几个了。

这几个人我都不认识,不是我们班的,可能是梁老师调查的结果吧。后来数了一下,也就那么五六个人。

没有悬念,没有盼望,没有等待,学校二胡队就这样成立了。

四十五年之前(那时候四十五)(2)

那时,无论搞什么活动,都没有专门的地点,只能是到老师办公室,那个包括了全校老师的办公室,不管几年级,整个小学、初中,一到七年级,也不管是教什么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所有的老师都在这里办公。

每天上午广播操时间,全体师生都到校园里做操了,而我们,则会到老师办公室,由梁老师教我们简谱和二胡指法。当我们到办公室时,梁老师已经替我们把二胡定好了音,拿起来就可以用。

我们学的第一首二胡曲子是《东方红》,梁老师告诉我们,在这个曲子里,什么是小节线,什么是增时线,什么是休止符,然后教我们哪个手指应该放到二胡的什么位置,二胡的弓怎么用力就不紧不松,能拉出优美的声音。

没有系统的乐理学习,只是用到什么就告诉我们什么,需要什么就讲什么。

由一开始就像拉锯似的那种刺耳声,已经有了音符的味道了,已经能拉一句了,已经能不太熟练地拉出一首曲子了,已经熟练了……

四十五年之前(那时候四十五)(3)

我们在不断进步,第一首曲子学得差不多了,梁老师就开始教我们第二首。我们学习的第二首曲子是《交城的山,交城的水》,同样,梁老师还是那样的不辞辛苦,一丝不苟,天天给我们讲应该注意什么,哪里还需要练习,同时嘱咐我们,要多练,才会熟能生巧。

第二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的活动内容是全体师生上街游行。所有的学生按班级排着队伍,同时以各班为小集体,各自喊着口号,就是一个领喊的,其他同学跟着这个同学的口号再重复喊一遍。

而我们,作为学校唯一的一支二胡演奏队,站在了全体师生游行队伍的最前排,手拿二胡,一会儿演奏一首曲子,引来路人无数快乐而又仰慕的目光,过了一个不同一般的六一儿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