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木砧板有着客家人特有的质朴和厚重。

山里人总会选择二十年的高山松,春夏之交伐倒,开料。据说此时的松木已经发育完好,质地足够细密紧实,不枯不燥;油脂防霉防虫,也不会过于充盈而外溢;春夏的水气让木质结构舒展,纤维最富韧性。

山里人把开好的木料用厚实的肩膀背下来,一块块码在院子晒,初夏的阳光与温润的亚热带季风完美契合,等到松脂香味在晚风里吹进白蚊帐的时候,山里人知道要开始下一道工序了。去皮,打磨,搽盐,接着是一个月的浸泡。巨大的木盆足够几个大人洗澡了,但是这个木盆是给砧板用的。下盐的多寡,温度的高低,砧板的数量对山里人来说早已烂熟于心 ,经过无数次开盖查验和食盐的添减,机关一到,松木砧板则进行最后一次晾干工序。粗黑的手摩挲着砧板两面,山里人裂开嘴憨厚的笑了。

打土佬最喜欢这样的松木砧板,他们取用的是最大的长方体,这种需要定制;酒店厨师则是选厚达三四十厘米的木墩型;而我选用的是十五公分那种,上面渗出洁白的盐晶,形状是懿慈选择的她喜欢的方形。

用过几种砧板,各有特色。竹制砧板简洁轻快,硬度高,刀感反应清晰,不足是脆性大,易崩裂;柳木砧板木质细腻,切砍不滑,但是吃刀,刀感发懵;铁木砧板太硬太贵气,还伤刀,一到磨刀时就会后悔。松木砧板,厚实耐用,文武兼备,荤素均和,是难得的好砧板,价格还便宜。

松木砧板没有华丽的花纹,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珍稀的出处,它随处可见,朴实无华,又结实耐用,出现在千家万户的厨房灶前,炊煮出滋养凡尘人间的茶饭汤羹。

松木凌寒立

迎雪起涛声

枝叶为烧火

燃香脂节萦

截断成砧俎

良心持作羹

舍身利万物

不取盗世名

棕树砧板(松木砧板和客家人)(1)

棕树砧板(松木砧板和客家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