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习惯性地把读书和未来联系起来。

古代就流传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确实,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读书确实是唯一的比较安全的出路。不需要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只要寒窗十年一朝高中,就能飞黄腾达改变自己的命运。也难怪,“头悬梁、锥刺股”也要拼个前程。

但现在呢?一定要读书吗?我觉得未必。喜欢看书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一句话就不看书了,而不喜欢看书的人也不会因为别人一句话就开始看书。

读不读书,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

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的区别(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1)

如果双方能达成这样的共识,那么“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彼此之间井水不犯河水。

但如果不能,那就很容易成为对立的两面。读书的鄙视不读书的,不读书的嘲讽读书的。

说到底,读书不过是一种选择,是度过闲暇时间的一种方式。就好像游泳健身、种植花草、品尝美食、出门旅行一样。有什么高低之分呢?

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的区别(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2)

我虽然看书多,但成绩并不算好。有段时间甚至“读书读傻了”。或许是空有阅读的爱好,但阅读的能力堪忧。所以并没有享受到“读书好”的红利。即使一直保持着看书的习惯,但依然就读普通的大学,入职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的生活,拿着相当普通的收入。

我有个朋友她学习期间成绩非常出色,还多才多艺,可称“十项全能”。大学毕业后她顺利上岸,据她说好久没有完整看一本书了。但并不影响她工作中的游刃有余。在没有疫情前,她喜欢四处走走。困在家里时她又开始了烘焙。总之不会让自己闲着,非常的充实。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过好这人生短短几十载,或许应该放宽一下眼界,不要太过局限自己。对唱歌感兴趣了那就去唱歌,对摄影感兴趣了那就去摄影,对看书感兴趣了那就去看书。

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的区别(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3)

作为成年人,我们是可以对自己负责任的。只要不触犯法律、不违背道德,能承担后果,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可是未成年人不一样。他们还不能完全承担责任,还需要家长的引导。

虽然读书的功利性目的——升职加薪我暂时还差得远,但我确实也因此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在没有结婚生子前,每周只要去一天图书馆我那个星期的情绪都会相对稳定。可只要有段时间不去,我能明显感到自己心浮气躁许多。只凭这点,我就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养成看书的习惯。

物质世界的极大发展,精神世界有没有跟上?请慢点走,等等自己的灵魂。

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的区别(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