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8月德国开始对外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爆发,不过战争不像德国人预料一般迅速结束战争,一战成了拉锯战,全世界都参与其中。

1917年美国向德国宣战,这场战争离结束已经不远了,而且德国输只是时间问题,因为美国有着强大的生产力,不怕战争消耗,这时的德国工业体系遭到破坏,消耗战把德国多年的积累挥霍一空,美国的加入使德国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战败后签订的条约(德国战败后签订凡尔赛和约)(1)

1918年11月德国军方知道这场战注定是失败了不打也罢,德国想想协约国投降。你想投降那也得看别人接受才行,于是德国代表团来到了贡比涅森林—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的司令部所在地。

双方一见面就针锋对麦芒,福煦看到德国的代表团明知故问,“你们来者有什么事吗?”

德国的埃尔茨贝格尔语气低了一大截说“我们想听一听停战的建议。”

德国和法国是冤家,福煦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数落他们“那是你们想停战,我很乐意继续打下去。”

德国战败后签订的条约(德国战败后签订凡尔赛和约)(2)

埃尔茨贝格尔只好表明自己到此地的目的是求和,但停战和求和有很大的区别,停战是双方都无法再继续打下去,而求和是一方无法再继续打下去,“求和”决定德国能够为此做出多大的让步。

虽然说德国无法继续再打下去,但德国是一个大国,一个有着6500万人的大国,他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如果协约国和德国继续打下去双方都得不到好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也是协约国为什么愿意接受德国求和的原因。

德国战败后签订的条约(德国战败后签订凡尔赛和约)(3)

协约国提出了停战条件:

1、德国应保证在 15 天内从比利时、法国,卢森堡等国境内的占领区退,放弃阿尔萨斯、洛林和罗马尼亚,撤离奥匈帝国和土耳其;2、德国应向协约国交出 5000 重炮和野战炮、3 万挺机枪、2000 飞机、6 艘主力舰、8 艘重型巡洋舰、10 艘巡洋舰、300 艘潜艇、5000 台机车和 5000 辆完好无损的汽车;3、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占领军的给养由德国负担;4、德国放弃《布列斯特条约》和《布加勒斯特条约》;5、东非的德军应当立即投降;6、被德军俘获的人员应当遣返回国,但德军战俘要继续拘留;7、继续保持对德国的封锁。

每一条停战协议都极其苛刻,德国被迫接受这些协议,最后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议》。国与国之间谈条件他们都清楚各自的底线在哪里,先一步加满砝码,双方慢慢磋商,一克一克减掉砝码,最后达到双方不一定满意但都接受的程度,谈判的底气越足主动权越大,这种生意很少谈不成,因为他们都知道各自的目的是做成生意,不会触碰别人的底线,不像男女之间的事,动不动就突破底线,像是谈判也像是耍赖。

德国战败后签订的条约(德国战败后签订凡尔赛和约)(4)

《贡比涅停战协议》只是协约国的开胃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开始磋商召开缔结对德和约会议问题,最后打这个会议地点定在法国的巴黎凡尔赛宫,这就是著名的《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名义上是战胜国召开,也有1000多人参加,实际上是以英、法、美国控制下一场分赃会议。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凡尔赛宫召开这个会议,在普法战争中,德国曾经包围凡尔赛宫也曾逼迫法国签订协议,现在风水轮流转。

德国战败后签订的条约(德国战败后签订凡尔赛和约)(5)

法国和德国是冤家,所以法国主导严惩德国,克列孟梭代表法国提出了下列主张:

象征性处罚德国军国主义,处死德国皇帝,以使德国再也不能恢复到 1914 年以前的实力;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甚至要在法德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国;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地。

英国在这次战争中也有巨大的伤亡,英国的民众也希望严惩德国,但是英国为了避免德国会产生报复的心理主张象征性处罚,但也是相对于美国的处罚来说,英国的处罚依然是非常严重的。

相比之下美国对德国的处罚就轻了很多,一战中美国不像英法两国付出沉重的代价,法国在一战中伤亡人员就达到了500万,英国也不少,美国是最后参战的国家,而且主战场在欧洲,美国凭借欠打的生产力暗地里大发战争财。

德国战败后签订的条约(德国战败后签订凡尔赛和约)(6)

三个国家好不容易达成了协议,对德国处罚最具惩罚力度的是战争赔偿款,德国在《凡尔赛和约》中失去了海外的所有殖民地,德国的兵力被协约国严格控制,德国失去重要的工业区,失去铁矿和煤矿等大部分资源,然而这些只是开胃小菜,协约国因为德国应该赔偿在战争中损失的物质。

至于赔偿多少钱还没有说明,因为协约国需要时间去计算,为此协约国成立一个委员会。德国相当开了一个空白支票给协约国填写,最后德国要赔偿113亿英镑,要以黄金来赔偿。

113亿英镑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谁也不知道协约国是怎么得出这个数字的,可能买了一辆坦克还没用掉也算是在战争中损失吧!当时连协约国有的国家都不认为德国有偿还的能力。

协约国对德国处罚太大,以至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的休战。”“这是迦太基式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