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点的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以能真实反映出混凝土浇筑 体内最高温升、芯部与表层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 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其代表性按平面分层布置;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不宜少于4处,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应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 测点布设间距一般为500~800㎜。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2.5~5m。 当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时,其插入深度可按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不小于热电偶外径的6~10倍,测温点的布置,距边角和表面应大于50㎜。

采用预留测温孔洞方法测温时,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应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温度计的方法来测竖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混凝土水化热(混凝土水化热监测方法)(1)

测温制度

最少测温次数,第1-4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第5-7天每8小时测温一次;第8-14天每天测温一次。 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稳定且与环境温度基本相同时,停止测温。温度变化大时加密监测,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砼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测温工作应由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测温记录,应有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砼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砼测温记录必须及时整理,根据测温结果,绘制砼时间——温度变化曲线,提出分析意见或结论。

测温工具的选用

为了及时控制砼内外两个温差,以及校验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别,随时掌握砼温度动态,宜采用热电偶或半导体液晶显示温度计。采用热偶测温时,还应配合普通温度计,以便进行校验。(传感器预埋前要进行测试检验,与钢筋接触处需用绝缘材料隔离)

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25℃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砼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采用棒式温度计测量混凝土温度时,测温计不应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并应在测温孔内 至少留置3mm。

测温孔的处理

基础底板测温孔测完温度后,每一孔都是一个薄弱部位,处理不好就很容易从孔处渗漏,因此每一个孔都必须采用堵漏灵或防水宝之类防水材料仔细填实。

介绍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简易测温法

大体积混凝土的简易测温法,具体做法如下:

使用φ48的脚手架钢管或其他无缝钢管,管壁厚度以2㎜为宜,内径为30~50㎜。按量取所需长度截断,其一端用比钢管外径大10㎜的圆钢板焊牢密闭,使其不能渗水,焊接好的钢管呈正三角形,布置于绑扎好的底板钢筋网架上,并焊牢,再用橡皮套管套于距钢管底部50㎜处,管两端用铁丝扎牢,确保水不能渗入管内。钢管口用木块塞好。两点间距为500㎜;上管底距混凝土板面150㎜,中管底距板底为1/2板厚,下管底距板底面150㎜。

混凝土浇筑后,即向钢管中装入自来水,每隔一定时间用棒式温度计伸入管中,即可知该钢管下部混凝土温度。将不同深度管中所测温度相比较,即能得知该处混凝土上下点的温差。从而能控制混凝土养护温度,确保底板混凝土工程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