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三十六计第四计之以逸待劳(培训三十六计金蝉脱壳)(1)

大家好,我是“叫父”,是培训界一只“会叫的准爸爸(呵呵)”,近期军师联盟热播,我们也就借这个东风来侃大山,从这军事策略的金蝉脱壳说起…

三十六计第四计之以逸待劳(培训三十六计金蝉脱壳)(2)

以现在的教育水平,我相信这个成语不难理解,不仅有脱身计谋的含义,更有脱胎换骨的奥妙。首先金蝉为什么是金蝉,他得先“脱壳”啊!不脱壳长得和屎壳郎也没啥大区别,大家说对不对?一场好的培训啊,就像是一只金蝉,24K金的那种,能把学员闪瞎~所以啊,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得好好酝酿,脱好几层壳……我就拿“沟通技巧”这门通用课程来说说吧~~~

三十六计第四计之以逸待劳(培训三十六计金蝉脱壳)(3)

三十六计第四计之以逸待劳(培训三十六计金蝉脱壳)(4)

在这互联网发达的社会,当业务部门提出培训沟通技巧的需求,很多培训部的同事第一反应就是“上百度,搜沟通技巧PPT”就会出现一大堆资料,然后下载一个看起来比较精美的材料,看一看、学一学,如果有一定授课经验的培训师,自己也就能上台侃大山了。

这样虽然能快速交差,但质量一定很差,台下的学员可能就是在欣赏一只有表演经验屎壳郎…我想这一定不是Good End 。当然快速的找到对应的材料我是赞成的(鄙人在应对那些非重要且紧急的培训时,也会上百度找现成的资料~),但必须要进行脱壳处理。

那如何才能脱壳呢?下面我就给大家带来一些小方法.当你确定需要“借阅”一些现有材料的时候,第一至少先搜集3个以上同一课题的PPT材料,然后进行比对,找出那些重复率最高的知识点,为什么要那么做呢?因为重复率最高的内容一定是最核心且被广泛认可的根基知识(简单理解为课程的基础理论),也是最枯燥乏味且缺乏企业应用场景的内容(企业内部培训对应用场景有着极高的关注)。

第二,将这些知识点全部记录下来,进行逻辑整合,比如明白每个知识点的关系,是并列还是递进或是其他,这样做的原因可以让培训师有个清晰的“线条式”授课路径图,可以讲得顺,听得清。

第三,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之前已经提到,由于缺乏和企业相关的应用场景,往往没法进行知识产出,这时就需要进行内容嫁接,比如找一到二个核心知识点,扩展到实际的企业工作场景中去,可以使用正向或负向案例进行解释,不仅使对应的知识点有落脚之处还能扩展内容,如果讲师能够很好的拿捏,或许还能成为这堂课程的点睛之笔。我曾经设计这部分的内容,往往是挑选学员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过程与结果艺术化的设计(比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可能是虚拟的,但是一定要合理存在,学员可以接受,这样嫁接的知识更容易接受……

好了,今天码了好多字,感觉还不够,就先发吧,如果感兴趣,请后期持续关注“培训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