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胜昔

找寻童年味道(寻找童年的味道)(1)

周末,去野外放风。坝埂上,白茫茫的一片茅草花,像一个个松鼠翘起的尾巴,在风中摇曳。哇!这不是小时候常吃的茅茵(茅针)吗?这么一大片,要是在我的童年,怎会等到你开了花?几个放牛娃,三下五除二,拔光你全部的芽!

找寻童年味道(寻找童年的味道)(2)

  远离的童年,倒是忘了采摘你的时间。怪我,来迟了!我在忙些什么呢?有多久没来野外了?就连起码的一个想法也没有,是忘了这充满生机的春天,还是久居闺中,没见得半点春暖花开。可是清晨的鸟儿提醒过啊!温暖的阳光见过面的啊!和煦的春风打过招呼的啊!怎么会不闻不问呢!我又是多久没蹲下来,好好瞅瞅这片深情的土地,寻找童年的记忆和美味呢!

找寻童年味道(寻找童年的味道)(3)

  一个冬天的调养生息,牛儿迎来了肥美的嫩草,也迎来了忙碌的春耕。放牛的日子里,牛吃草,孩子们也在吃草(茅茵)。牛吃得津津有味,哞哞欢叫;孩子们吃得开开心心,喜笑颜开。不知谁说了一声,我们比赛吧!看看谁拔的茅茵多。如鸟兽散,田埂、岗头、山坡、沟坝……不一会,手上都有了一大把,满载而归!

找寻童年味道(寻找童年的味道)(4)

  暗红的,翠绿的,红绿相间的茅针,像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捏住尖儿,轻轻一提,圆鼓鼓、胖墩墩、嫩嘟嘟的“茵儿”吱的一声,离开了它的母体。剥开层层紧裹的外衣,雪白的花穗像婴儿般地紧缩着。《诗经》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其中的“荑”指的就是白茅之芽,形容女子的手像春荑般地柔嫩。此时,捏起一头,仰头放进嘴里,软软的,绵绵的,淡淡的草香,丝丝的清甜,这不就是现在孩子们吃的棉花糖吗?

找寻童年味道(寻找童年的味道)(5)

  《本草图经》:“茅根,今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间谓之茅针,亦可啖,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茅草不光给了我们“棉花糖”,要是带了铲子,挖一挖它的根茎,细细长长的,乳白色或米黄色,一节节的,如同埋在土里的“甘蔗”,泥里的莲藕。怎等洗净,又何惧泥土?手指捋一捋,嚼一嚼,别说,甜丝丝,凉津津。在吃不到糖的年代,这不就是现在的“棒棒糖”吗?

找寻童年味道(寻找童年的味道)(6)

错过了茅茵,找找“鸡拐”吧。“鸡拐”又叫鸡腿根、鸡腿参,学名翻白草,羽毛状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翻过来为霜白色,看这名字起得多么随性自然!挖出根,似人参。剥去褐色的外皮,露出雪白的肌体,尝一尝,丝质般的甘甜。

找寻童年味道(寻找童年的味道)(7)

要是还没吃够,田坢的八八子(茅梅)红了,山坡的蓬蘽熟了,还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我笑古人一样馋,错把果盘当晚餐。

找寻童年味道(寻找童年的味道)(8)

  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一年到头很少吃到糖果、饼干、水果。野果成了孩子们解馋的首选。糖金子(棠梨)、构树果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最难吃的是那作绿篱的枸橘子,披着橘子的外衣,咬一口,嘴一咧,牙一龇,头直甩。要是哪里发现野桑葚、野枣树,不亚于发现新大陆。从此,被馋虫们日夜惦记着,未等熟透,树皮磨得光滑铮亮,枝条“骨折”似地耷拉下来。然想要吃到美味,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大的敌人是那满树的洋辣子,它是“碰瓷”的高手,再怎么小心翼翼,也会中招。被洋辣子辣到,都是大板包,火辣辣的,越搔越痒,越痒越抓,手掏到哪里哪里痒,硬生生把自己弄成了癞蛤蟆。

找寻童年味道(寻找童年的味道)(9)

  岁月如梭,现时到了野外,曾经的香饽饽倒是无人问津。茅茵长出了白色的花絮,像蒲公英般地随风飘零。八八子覆盆子蓬蘽熟透了,受到蚂蚁的青睐,成了昆虫的天堂。连野桑葚野枣这般“珍馐”,也少有鸟儿的光顾,凄惨地坠落一地。

找寻童年味道(寻找童年的味道)(10)

此去经年,今时再尝一口,已少了儿时的味道。其实,不是果子变了,果子还是那样的果子,味道还是过去的味道,只是我们变了!我们的生活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