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桂阳分站记者 李卓林 报道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文稿(精神丰碑永不朽)(1)

欧阳海像

6月15日,驱车来到欧阳海的老家欧阳海镇凤凰村(原名老鸦窝村),村子位于桂阳县海拔最高的泗洲山深处。清晨,整座山烟雾缭绕,静谧祥和。沿途随处可见茂密的树木,一片葱绿。

欧阳海的故居就在山腰的一块台地上。笔者到时,现场施工队员们正在对故居进行修缮的扫尾工作。青灰的墙面,朱红的窗户,鲜亮的党旗,还有门檐下有些褪色的“红太阳红又红,毛主席亲又亲”几个大字……修缮后的英雄故居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出生在桂阳县欧阳海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7岁时讨过饭,9岁时为解放军打土匪带过路,19岁正式入伍。1963年11月18日,为抢救由广州开往昆明的282次旅客列车,他奋不顾身地推出蹿到铁轨上的战马,挽救了列车和数百名乘客,献出了23岁的生命。

英雄虽逝,但“推马救列车”的形象,打动了上至元帅、下至幼童的心,引领着无数中华儿女勇往直前。他用细腻的笔触写下“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县委书记带头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文稿(精神丰碑永不朽)(2)

“这是第二次对英雄故居进行大范围的修缮,听说发起人是彭书记”。

“我们在很多地方做过文物保护工作,第一次看到有书记这么上心”。

在施工现场,现场经理卢凯正在和大伙儿热聊。他口中的“彭书记”就是县委书记彭生智。

据卢凯介绍,欧阳海故居从今年3月初开始施工,到目前,彭书记已经来过六、七次。从故居、展馆的装修布局,到路上铺就的石子、墙上题写的字句,再到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每个细节他都亲力亲为,和现场的施工队员仔细讨论,生怕有什么小细节影响了英雄形象的呈现。

“因为泗洲山地处偏远,彭书记每次来都要待上半天以上,常常忘了吃饭时间。”卢凯说,每次我们劝书记先吃饭,再工作。他总摇摇头说吃饭是小事,让红色基因更好更快地传承下去,才是大事!让我们这些在场的外地人很是感动。

彭生智传承红色精神情节由来已久。记得2017年6月25日上午,在英雄欧阳海故居,他主持召开了2017年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第六次集中学习,深情地对大家说,欧阳海是桂阳人民的楷模,中心组成员要带头学习、大力弘扬欧阳海精神。并指出,弘扬欧阳海精神,就是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做到担当作为。也就是在那次会上,具体研究了欧阳海故居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

不仅如此,彭生智还写下了长达三千余字的长文《弘扬欧阳海精神,推动桂阳新发展》。在文中他写到:“桂阳是欧阳海的家乡,我们务必传承和弘扬欧阳海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七旬老人陪伴英魂一辈子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文稿(精神丰碑永不朽)(3)

欧阳海故居

欧阳祖礼老人今年正好七十岁,在凤凰村生活了一辈子。他的子女都进了城,有的在桂阳县城,有的去了长沙。子女很孝顺,好几次都想把老人家从村里接过去,他总是笑笑说:“我不去,这里挺好的,我在这儿陪着英雄!”

老人能说、爱笑,笑起来皱褶一起延伸到了脸颊。他说,英雄牺牲后最初是被安葬在南岳下的一个陵园里。后来,随着对英雄价值的认识加深,欧阳海生前所在的6954部队将其坟墓迁入部队烈士陵园。后来又经历了第三葬,在1965年11月18日,即烈士牺牲两周年的日子,迁入耒阳灶市街道。但是,凤凰村是欧阳海的家乡,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这里有他的根,他的魂。

“在这里生活几十年,能明显感觉到党委政府对英雄越来越重视,对传承红色精神越来越重视,现在每隔一段时间总能看到县里的一些领导来这里瞻仰参观。”

“是中心组学习吗?”笔者问道。

“不止,很多很多活动。听说今年7月1号纪念建党97周年,所有的县委常委都要来这里学习。”老人乐呵呵的,说又可以看到很多热闹的场面了,到时他一定要去凑个热闹。“我们老百姓都能经常见到县领导,说明共产党真的在牵挂着英雄家乡的人民。”

说着说着,老人家蹒跚着拿来一本书《欧阳海—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诺,这是镇里干部送给我的,村里每家都有。我大字不识得几个,我就叫我的孙女读给我听,英雄的故事我必须得听听!”老人又笑了,笑起来的时候眼中有些泪花。

欧阳海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文稿(精神丰碑永不朽)(4)

欧阳海雕像

“叔叔走后,党委政府为他立了雕像,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道路,欧阳海的“身影”一直活在桂阳人民心中!”欧阳红军是欧阳海的亲侄子,今年快40岁了,谈起叔叔,他感激桂阳人民为他做的一切,更感激“欧阳海”精神能在桂阳得以传承。

现在,县里建成了欧阳海广场、欧阳海大道、欧阳海大桥、欧阳海灌区、欧阳海水库,而且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欧阳海乡(镇);甚至中小学校、生活超市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有时候打开手机能经常看到我叔叔的报道。”欧阳红军说。

现在每年都有不少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欧阳红军做了八年的欧阳海故居管理员。他介绍,去年,欧阳海故居和欧阳海纪念馆接待的参观人数达2万多人,其中还不乏国际友人。

欧阳红军告诉我们,早些年经常会有一位叫李宜敏的老人从江西特意赶过来。她曾是欧阳海舍身救下的那列火车上的一名乘客,来的时候她总要在欧阳海的画像前深深鞠一躬。

“有好几次,我还看见她流了眼泪。”欧阳红军说。

为了更好的传播弘扬欧阳海精神,桂阳先后在机关“弘扬欧阳海精神,助推桂阳新发展”大讨论活动,在县级开设“蓉城讲坛”,在社区开设“桂阳故事大家讲”,在农村开设“新风讲习所”,大家一起讲欧阳海的故事、学习欧阳海的精神。同时开展“万名志愿者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推荐“中国好人”、“道德模范”,在全社会树立“欧阳海式”道德标杆,用身边的典型引导社会新风尚,教育96万桂阳人成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新时代欧阳海家乡人。

“不管是崇拜英雄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欧阳海精神的光芒一直不曾黯淡。故居修缮马上完工了,正赶上七一来临,全县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将再掀学习欧阳海精神的又一波高潮。”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艳红这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