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二个关于学习的成语故事(每天一个成语故事)(1)

安贫乐道,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pín lè dào,道:主张,思想,学说。安于清贫,乐于信奉自己所遵循的思想道德。意思是指即便身处逆境,内心也会因为坚守志向而不会感到害怕,并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成语辨析

近义词:安贫守道、恬淡寡欲、不求闻达。

反义词: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贪得无厌、趋炎附势。

成语出处

古文《论语义疏》:“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后汉书·列传第十六·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示例

1. 中国知识分子一向安贫乐道。

2、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3、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成语故事: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可谓安贫乐道典型。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写二个关于学习的成语故事(每天一个成语故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