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咖啡一壶茶的读书笔记之【皮囊】,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读书笔记的书皮?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关于读书笔记的书皮(读书笔记之皮囊)

关于读书笔记的书皮

一壶咖啡一壶茶的读书笔记之

【皮囊】

作者:蔡崇达

出版方: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2019年5月重印)

ISBN 978-7-201-08894-5

印数: 3,120,001-3,220,000

字数:146千字

【皮囊】开篇由韩寒、刘德华、 李敬泽作序

韩寒说,这是一本带上旅途的书,这本书他写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读更久。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

刘德华说,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什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李敬泽说,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灵魂。

这本书的编排很有意思,从最长者阿太留给自己的巨额的精神遗产,到看似写疾病和房子,实则勇敢的剖析了父亲对生活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直至顺应接受。房子是母亲的爱情,执着得讲不通道理,她只认自己心中的理; 然后讲小伙伴,冷眼旁观的剖析着儿时的伙伴【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我的神明朋友】与【张美丽】写小镇的千古不变的习俗与不得不顺应时代的某些变迁、、、最后点回到自己,感觉作者一开始就是想写自己,但是兜兜转转,从小镇到人物张美丽到童年的玩伴,最后落笔到自己身上时用的笔墨最少,却是点睛之笔,令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由一小篇一小篇的短文构成,按说读这样的书籍应该不花什么时间,但是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读这本书,每读完一小篇都会合上书思考很久。小故事意境深远,很有意思,你多多少少会在其中找到一些周边人的影子,有一种熟悉感,带入感,所以会引得你一篇一篇往下读。

我最喜欢的短篇是【海是藏不住的】,作者简短又深刻的剖析着自己: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

精彩文摘:

【阿太】

九十九岁的阿太是个狠人。五十多岁的女儿先她而去,她没有流一滴眼泪,因为,她舍得。

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母亲的房子】

马上要拆迁的房子,母亲拼尽全力也要重新建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只为了给去世的父亲争一口气。

“再走几步看看。”这句话母亲自说出第一次后,就开始不断地用它来鼓励她一辈子要依靠的这个男人。

“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这是母亲在父亲中风后,第一次对我们俩发火。

这房子是母亲的宣言。以建筑的形式,骄傲地立在那。

“我只知道,如果这房子没建起来,我一辈子都不会开心,无论住什么房子,过多好的生活。”

事实上,直到母亲坚持要建好这房子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过来,前两次建房子,为的不是她或者我的脸面,而是父亲的脸面——她想让父亲发起的这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健全和完整。这是母亲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医院一楼是门诊大厅和停尸房。可以随意打发的疾病,和已经被疾病废弃的身体,比邻而居。生和死同时在这层盛放。

疾病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他们,即使他们当时身处不同的生活,但疾病一眼就看出他们共同的地方,统一把他们赶到这么一个地方圈养。

这都是最无能的疾病的作品,死亡不是疾病的目的,疾病是尽可能占有身体,用自己的秩序统治那身体。所以简单的死和简单的创伤都是最低级的疾病。

【张美丽】

张美丽是一个在陈规陋习压迫下努力挣扎着寻找生机的一个美丽的女子。小镇上的人们一方面渴望通过张美丽来了解外面新鲜的世界。一方面又害怕这种新鲜会侵蚀着小镇的陈腐。可惜的是张美丽最终还是成为了陈规旧习的牺牲品。多年以后,人们对张美丽的定义是:小镇启蒙运动奠基人,审美运动发起者,性开放革命家。

张美丽的小店,和我们的小镇就这样充满着这种对立的感觉,而在小镇人的口气中,仿佛永远是张美丽代表一种什么势力,在侵蚀着这个小镇。

张美丽当晚跪在自己宗族的祠堂门口,大声哭着,对天发誓自己没有作孽,“除了一开始追求爱情,我没有做娼妓,没有卖毒品,我只是把我觉得美的、对的、我喜欢的,都做成生意,我真没有作孽……”

【阿小和阿小】

阿小和阿小是两个人,一个是被寄居在亲戚家的香港阿小,一个是土生土长老家的阿小。

香港阿小:他简直活在奇怪的错位中,他穿戴着这个世界最发达地区的东西,肉身却不得不安放于落后似乎有几十年之久的乡下。香港阿小在小镇上孩子们当中掀起一股香港风之后被父母接去了香港。

老家的阿小终究逃不出当渔民的命运。

可是多年以后,谁又能知道当渔民的阿小日子是幸福舒适安逸的,而香港的阿小日子却过得辛苦艰难。

【海是藏不住的】

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

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

作者说他喜欢北京不喜欢上海,喜欢北京繁华的外表下内里丰富的人文景观。喜欢泉州不喜欢厦门,其实喜欢的是泉州每条街每条巷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上海和厦门是典型的现代化城市,是按照各种规划建造的框架内的城市。作者感觉缺少了地域化人文习俗的味道。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写到这一篇的时候已经开始深刻的不留情面的剖析自己了。

故交李大人问作者好不好,过得怎样,作者巡游了一圈,报告了自己各方面的不顺,然后李大人说:

——那都是借口,你父亲的死其实不是造成你现在状态的根本原因,你只是用这个事情来掩饰或者逃避自己不想回答的问题。

——“你根本还不知道怎么生活,也始终没勇气回答这个问题。”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直面和从心而答的问题:

——我要怎么生活,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真正享受什么?

——那天晚上,李大人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好想想怎么生活,怎么去享受生活。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或许想说,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的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真实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或许,生活就是张这样的问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去,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

【回家】

读这一篇小散文的时候,我多次流泪。

作者给尚未安葬的父亲选了一块墓地,母亲刚开始始终不同意父亲葬去离自己很远的墓园,说,以后就再也不能每天去跟你父亲打打招呼了。 但是,为了父亲能有一个宽敞稳定的住处,她最后还是放手了。

骨灰盒很沉,儿子没有力气单独把盒子捧进墓穴,他这样写道:

——我整个人趴在地上,双手伸进那洞里,堂哥们帮我把骨灰盒放在我手上,我再轻轻安放进去。趴在这片即将安放父亲的土地,亲切得像亲人。那一刻我很确信,父亲很高兴我的选择。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很确信。因为这土地是那么舒服、温暖。

——我特别喜欢清明家族一起祭扫的时刻。每一年祭扫总是不同光景:老的人更老了,新的人不断出来,看着一个又一个与你有血缘关系的老人,成了你下次来祭扫的那土堆,一个又一个与你同根的小生灵诞生、长大到围着我满山路跑。心里踏实到对生与死毫无畏惧。

对于家乡,他这样写道:

——我知道那种舒服,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这样的光景,这里的每个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这样的模样。

世界

世界都不大

我可以哪里都不去

我可以在这里

只看着你

直到一切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