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刚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歌词里的气势磅礴,在现实中,常常伴着无奈与苦涩山区、偏远地区、荒漠地区,都曾经因为交通不畅,而固守贫穷,无计可施,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美丽乡村的脱贫致富经?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美丽乡村的脱贫致富经(大路织就乡村致富振兴网)

美丽乡村的脱贫致富经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刚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歌词里的气势磅礴,在现实中,常常伴着无奈与苦涩。山区、偏远地区、荒漠地区,都曾经因为交通不畅,而固守贫穷,无计可施。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句传了几十年的俗语,自有其深刻的意义。

发展农业?不论种植还是养殖,种养得再好,运不出去同样是徒劳。即便有通行的道路,运输成本往往都高过全部利润。

发展旅游?不论是守着绿水青山,还是历史古迹,为旅行愿意靠双脚翻山越岭的游客总是罕见。

发展务工?大山的孩子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也生不出闯荡的心思。愿意出门的农民,心里又总是牵挂着几年都难得一见的家中亲眷。

一条堵塞的路,往往也会堵塞一个地方所有发展的路。更别提每当雨雪天气来袭,那些牺牲在泥泞山道上的生命。

2004年开始试点的“村村通”工程,2014年提出的“四好农村路”建设,一寸寸地推进,一点点地改变,广大乡村与城市相连,一起携手迈上小康道路。

2020年6月30日,随着两辆乡村客运班车驶进阿布洛哈村,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实现“车路”双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阿布洛哈村就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一条条通村公路修到了四川各地的山村里,同样包括大凉山。

大凉山区另一个远负盛名的“悬崖村”阿土列尔村,村民曾经只靠着由藤条和木棍编成的17段“天梯”在悬崖峭壁上穿行。2017年6月,山壁上建起由2500余根钢管构成的“钢梯路”。2020年5月,村民们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主要聚居在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的独龙族,是新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民族。

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说:“解放前当地人翻越高黎贡山走到贡山县,来回要半个月;新中国成立后修通了人马驿道,一个来回要六七天。” 1999年9月9日,独龙江公路竣工通车,除去大雪封山的日子,七八个小时就可以从乡里到达县城。2014年11月底贯通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正式将进县城的时间缩短为3小时,同时结束了小半年大雪封山不通车的历史。

如今的独龙江乡种植草果,发展旅游,2019年国庆期间,来到独龙江的游客爆满,乡里的宾馆仍无法容纳,很多人只好搭起帐篷,在江边露营。

云贵高原,当然不能缺少贵州。贵州全省没有平原,但有全世界最多的“世界最高大桥”。

2016年通车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连接云南省曲靖市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达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六盘水市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地占了97%,市长李刚说:“在这样的地方,如果不加快交通建设,贫困地区住在大山里的群众永远不可能解决贫困问题。”

在江西赣州安远县,在2013年之前,要去一趟不到200公里远的赣州市区,需要起早摸黑、翻山越岭,用1天的时间。如今,安远县已经形成了北上南昌、南下广东、东出福建、西进湖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以及一句旅游广告语:安远不远,景在眼前。

在山西晋城陵川县松庙村,紧邻棋子山与王莽岭两大景区,却一直苦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去年6月,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从松庙村门口经过,为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庄带去了发展旅游的希望。如今,松庙村137户村民有13户直接参与了民宿项目经营;30余户100余人通过在民宿务工实现了稳定增收。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松庙村的客流量超过5万多人次,全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2019年我国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邮的兜底性目标。十八大以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5.7万公里,农村公路的总里程达到了438万公里,占我国公路总里程的84.3%。

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颁布《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今年6月,交通运输部专门印发《关于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一条条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正在乡村大地上织就一张致富振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