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徐颖

8月31日上午,国家级重点水利工程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在杭州市余杭区正式开工。

继20年前上一轮除险加固后,西险大塘再次提标——这项工程计划将西险大塘的防洪标准由原设计的100年一遇提高至200年一遇。

作为拱卫杭城的重要防洪大堤,西险大塘提标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放在当下杭州和浙江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这项工程背后的意义,似乎远不止于防洪,更关乎杭州城市的未来。

余杭西湖片区规划图(西险大塘20年后再提标)(1)

关乎安全

为何要从“100年一遇”提标到“200年一遇”

一到汛期,杭州城北的东苕溪就“压力山大”。因为它的源头在浙江暴雨中心之一的天目山。

东苕溪右岸,从杭州余杭境内的南湖分洪闸至德清大闸的堤防,就是西险大塘。大塘全长44.6公里,其中杭州段38.7公里,德清段5.9公里。

余杭西湖片区规划图(西险大塘20年后再提标)(2)

在浙江的防洪局势中,西险大塘的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杭州市余杭区林水局党委委员徐伟林说:“每到汛期,天目山及其余脉1500多平方公里山区暴雨将全部汇入东苕溪,假如西险大塘决口,整个杭州城以及杭嘉湖地区都将遭受巨大损失。”

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根据记录,1963年9月的一场台风,让南湖分洪闸一处边墙出现了一个小缺口,东苕溪洪水便顺着余杭塘河直入杭城,仅拱宸桥一带的积水就高达60公分,马路上都能撑船了。

因此,西险大塘是否稳固,直接关系到杭嘉湖东部平原和杭州钱塘江以北城区的城市安危,以及在这里生活的约1500万老百姓。

由于西险大塘的重要性,从东汉筑堤开始,就不断地“打补丁”。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对西险大塘进行过多次加高加固。

我们现在看到的西险大塘,是1995年至2001年间加固后的面貌,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也与上下游的水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而这次则直接提出了要将标准提升到200年一遇。

所谓“100年一遇”是防洪标准术语,也是一个概率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发生“100年一遇”洪水的概率为1%,100年里可能会出现一次,而“200年一遇”的概率则为0.5%。标准提升意味着堤身拼宽、全线防渗、固基增稳等都要按照新标准升级改造。

至于为何提升标准,一是因为杭州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条文规定,杭州市主城区非农业人口数量已达200年一遇防洪的标准线。

二是与杭州的城市发展布局有关。近年来,随着杭州在城西区域内布局有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云城、之江实验室等重要保护对象,经济要素高度集聚。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将西险大塘防洪标准从100年一遇提高至200年一遇,迫在眉睫。”

余杭西湖片区规划图(西险大塘20年后再提标)(3)

关乎发展

为杭州城市新中心夯基

在8月的第一天,余杭召开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

在8月的最后一天,余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正式开工。

这似乎是一种巧合,但更像是一种呼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是余杭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一个基础。”一位余杭区政府工作人员如此评价。

余杭西湖片区规划图(西险大塘20年后再提标)(4)

为何这样评价?从一个例子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余杭上南湖区块已建有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科创、经济要素高度集聚,规划为浙江重要的科创集聚区。但目前该区块外受洪水威胁,内部涝水排泄不畅。

此次开工的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并不只是加高加固西险大塘,还包括加高加固中桥塘堤防、南湖东围堤,新建南湖枢纽等。

这次提标加固后,就能为上南湖区块构建一个高标准水安全防御体系,从而更好地助推余杭区和整个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打造。

余杭西湖片区规划图(西险大塘20年后再提标)(5)

不仅仅是科创,还有整个东苕溪沿线基础设施的提升。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余杭,公共基础设施便是其薄弱项。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不是单一性的水利项目,而是综合性的生态工程。

目前,“西险大塘十八景”的建设方案已经呼之欲出。杭州余杭林业水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旭锋认为,在满足防洪基本功能基础上,要深度挖掘历史上东苕溪的人文风情,融入景观、休闲、运动、文化、旅游等多元功能,将西险大塘“打造成为苕溪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余杭西湖片区规划图(西险大塘20年后再提标)(6)

关乎当下

经济稳进提质的助推器

当前浙江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杭州亦在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实现经济稳进提质。

这其中,投资是换挡加速的“助推器”与“压舱石”;而政府投资项目则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

在浙江,杭州是经济大市、余杭是经济大区。在需要有人勇挑大梁的当下,余杭更是责无旁贷。

此次开工的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项目总投资就达58亿元。

为推动这个项目尽早开工,省市区组建三级专班,建立三级联动机制。

比如,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仅用9天就完成用地预审,比正常审批时限缩短了一个多月。也因此,原本计划9月底才开工的项目,提前到了8月底开工。

有效投资,关键在“有效”二字。重大水利工程具有覆盖面广、吸纳投资大、产业链长、创造就业机会多的特点,能很好地发挥投资拉动、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

据有关测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个。

余杭西湖片区规划图(西险大塘20年后再提标)(7)

在以超常规力度推动下,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也是今年杭州市第一个开工的国家级重点水利工程。

这只是一个起点。当天举行的杭州市重大水利工程现场调度推进会,共涉及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0项,总投资221亿元。

不仅是余杭、杭州,浙江各地均在以重大项目投资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政府投资项目积极引导下,投资信心正在快速恢复。

这一点正反映在数据上:今年1至7月,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比全国高出4.4个百分点。

西险大塘折射出的不仅是城市安全的意识,更是城市发展的契机,这一点正日渐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