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知道海绵,吸水、保水、净水,需要用水的时候小挤小用,持续“放水”。

那么海绵城市也是这个道理,海绵城市的技术路径是期望将城市地面建成可以“吸、放”水体的“海绵”,增强土地的入渗能力,将降雨尽可能多地滞留在土体中,减少地表产流,从而削减洪涝水的总量,达到治理洪涝的目的。

海绵城市是怎么来的(这个词为何越来越火)(1)

最近几年流行发展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是最近几年新型的一种概念,下面给大家讲讲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要求

(1)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要求城市建设和发展要与自然相协调,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更要提升生态质量。

从排水管理的角度,要求顺应白然,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上,最大限度地实现降雨的积存、渗透、净化,并充分加以利用。(2)从防洪减灾的角度,要求城市能够与雨洪和谐共存,具有“弹性适应”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的能力。

海绵城市是怎么来的(这个词为何越来越火)(2)

海绵城市的本质和特性

城镇化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即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水分特性是吸水、持水、释水。力学特性是压缩、回弹、恢复。

海绵城市是怎么来的(这个词为何越来越火)(3)

本质是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保持—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治理水污染,低影响开发,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南水积存净化。

海绵城市是怎么来的(这个词为何越来越火)(4)

整个海绵城市的概念就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系统,减轻暴雨和干旱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好啦,今天的知识就分享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我们这里还有很多适合自学的小项目图纸、各省份定额、土建、安装资料、清单资料、计算表格、造价软件等资料,工作有需要的小伙伴也是可以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