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咸阳城东楼》·许浑诗(唐)】

彪悍少谋

顺治元年十月初一,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即皇帝位,这样一个从东北过来的政权将在中原大地上实现统一天下的梦。

十月十九,英亲王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等由北京出发,经宣府和大同进攻陕北,集合了之前在山西的所有部队,共计八万人马;

十月二十五日,豫亲王多铎、孔有德、耿仲明等统领另一支大军南下,扫荡南明,兵力约在三万左右;

这两路主要还是以阿济格为主要一路,因为此时的满清有两大对手,一个是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集团,一个是以弘光政权为首的南明集团,不过南明的兵力基本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防守有余,机动不足。

先说阿济格这一路,阿济格,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大妃阿巴亥所生,是多尔衮和多铎的哥哥,四个字可以概括“彪悍少谋”。其“身长丈余,腰腹甚大”,二十岁就跟随贝勒莽古尔泰征伐察哈尔部,追至农安塔,林丹汗遁走。

“天聪元年,偕贝勒阿敏伐朝鲜,克五城。从上伐明,偕莽古尔泰卫塔山粮运。会师锦州,薄宁远,明兵千馀人为车营,掘壕,前列火器,阿济格击歼之。总兵满桂出城阵,上欲进击,诸贝勒以距城近,谏不可,独阿济格请从。上督阿济格驰击明骑兵至城下,诸贝勒皆惭,奋不及胄,亦进击其步军,明兵死者大半。

从《清史稿》可以看出,阿济格战力非常强,多尔衮曾经到大同的时候,正好赶上阿济格两位福晋(妻子)去世,命令阿济格回京探望,“摄政王躬摄大政,为国不遑,吾敢以妻死废国事?”这个可以说是另一个版本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但也因为其能征善战,阿济格立功越来越多,逐渐对权力有了极大的渴望,曾经对多尔衮说:“辅政德豫亲王征流寇至庆都,潜身僻地,破潼关、西安不歼其众,追腾机思不取,功绩未著,不当优异其子。郑亲王乃叔父之子,不当称‘叔王’。予乃太祖之子,皇帝之叔,宜称‘叔王’。”

这段话体现了其少谋的缺点,对自己同胞的弟弟多铎瞧不起,又对地位仅次于多尔衮的济尔哈朗有异议,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节语:

1. 明末清初的风云人物确实很多,如果不一一介绍,未免有些片面了,两路大军中领衔的是多尔衮的两个亲兄弟,还有清初四个汉人王,接下来我会用几天的时间介绍下这几位人物;

2. 努尔哈赤这些儿子中,能征善战的确实很多,这一点着实令人敬佩,尤其是多尔衮三兄弟,弓马娴熟,其中阿济格在三兄弟中最为年长,且早历战阵,为人雄武、粗犷,不太受约束。所以皇太极即位后将原本是阿济格的镶白旗给了多尔衮;

3. 这一路大军中还有两位重量级人物,吴三桂和尚可喜,吴三桂已经在很多篇章中阐述了,尚可喜可是吴三桂的老前辈了,那原本是汉人,为何投降满清了呢?

乱世风云属性(乱世风云九宫山)(1)

乱世风云属性(乱世风云九宫山)(2)

乱世风云属性(乱世风云九宫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