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西游记》中,如果你能够留心一下小说中的年份的话,就会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小说在讲述唐玄奘俗家故事的时候,人物的年龄在不断地变大,而事件发生的时间,却永远定格在“贞观十三年”里,很是诡异。

小说的前七回,讲的都是孙悟空成长期间的故事,第八回讲的是观音菩萨到长安去寻找取经人。在接下来的第九回中,作者用了整整一个回目介绍了玄奘的离奇家世:“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西游记里真实历史(西游记中诡异的)(1)

贞观十三年,玄奘的父亲陈光蕊结婚,然后遇难

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

“野无遗贤”,方能“四海咸宁”。在大唐贞观十三年,丞相魏征建议唐太宗举办一场科举考试,为国选材。最后选中的状元郎,就是玄奘的父亲陈光蕊。

同几乎所有的古代话本一样,状元陈光蕊在春风得意,跨马游街的时候,正赶上当朝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殷温娇在抛绣球选夫婿。这绣球,自然是要打到新科状元的头上了。

西游记里真实历史(西游记中诡异的)(2)

接下来,就是状元陈光蕊大婚,授职江州,路遇水贼刘洪、李彪。殷温娇为了保住她和陈光蕊的孩子,生下孩子后就把他放到一块木板上,然后顺水就飘到了金山寺。这个孩子就是陈玄奘,小名江流。

江流长到了十八岁,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为父亲报了仇,救回了自己的母亲。父亲陈光蕊其实并没有死,而是被老龙王施了法术,一直处于一种“保鲜”的状态。最后,陈光蕊回朝廷继续任职,殷温娇在见到了父母、丈夫和儿子以后,“从容自尽”,玄奘则回到金山寺继续深造,故事以一个在礼教框架之下的大团圆而结局。

西游记里真实历史(西游记中诡异的)(3)

玄奘应该是在贞观十三年或不久之后出生的,等到他十八岁的时候,那就应该是贞观三十一,或三十二年了(如果有这个年份的话)。

又是贞观十三年,玄奘却三十一岁了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

唐太宗游历了一次地府之后,感受到了自己的罪孽深重,于是在贞观十三年的秋天,请高僧在长安城中设建道场,这选中的高僧,就是上文故事中的玄奘了。在观音菩萨的授意之下,玄奘第二天一大早,就踏上了西行取经的路途。

西游记里真实历史(西游记中诡异的)(4)

玄奘是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报了父母之仇,那么,玄奘在长安做法事、出发取经的时候,又是多大年纪了呢?咱们通过小说的后文来推算一下。

在小说第九十三回中,师徒来到了舍卫国的布金禅寺。布金寺的老和尚问玄奘的年龄,玄奘答道:“虚度四十五年矣”。

不久,师徒们又来到了天竺国。天竺国的驿丞问玄奘,一路上走了多久了,玄奘答道:“今已历过十四载”。

四十五岁,再减去路途上的十四年,那么玄奘出发的时候,就应该是一个三十一岁的中年人了。然而,他出发的年份,仍然是那个雷打不动的贞观十三年。

西游记里真实历史(西游记中诡异的)(5)

两个贞观十三年,孰真孰假

很诡异吧。玄奘在贞观十三年或不久之后出生,又在贞观十三年,自己三十一岁的时候开始西行取经。这两个时间,必定有一个是有问题的。

玄奘出发西行的年份——贞观十三年,应该是不会有错的,因为这一点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在小说的第十三回中,就有“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的记叙。

在第九十三回中,玄奘在回答天竺国驿丞的时候,也是说自己是在贞观十三年出发的。在小说第一百回中,当玄奘回到大唐,将自己的通关文牒拿给唐太宗时,“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

西游记里真实历史(西游记中诡异的)(6)

种种证据表明,玄奘在贞观十三年出发取经,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了。那么有问题的时间,就应该是玄奘的出生年份,而这个年份,则是出自于介绍玄奘家世的那一回里:“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在最早版本的《西游记》中,是没有这一回的

小说《西游记》在历史上有很多的版本,其中最早的是《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这个版本最早被发现于日本的村口书店,现在保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简称世德堂本或世本。

我们在这个版本的回目中会愕然发现,在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之后,是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根本就没有关于“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的回目和故事。

西游记里真实历史(西游记中诡异的)(7)

那么,小说中关于陈光蕊故事的这一回,最早又是出现于哪个时代的《西游记》版本呢?是清朝才开始出现的。所以说,关于陈光蕊故事的这一回并不是作者的原作,而是由后人硬加上去的。仔细看看原文,还是可以找到许多的蛛丝马迹来作为证据的。

一 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如果把它去掉的话,不但可以彻底除掉诡异的“贞观十三年”的问题,还丝毫不会影响到小说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属于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二 在陈光蕊的故事这一回开始,有几句关于长安风光的描述:

话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

西游记里真实历史(西游记中诡异的)(8)

而在下一回的开始时,也有几句关于长安风光的描述:

此单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

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作为伟大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怎能在紧连着的两回之中,写出如此相似的文字呢?肯定是其中一回的开头抄袭了另一回的开头。

三 在陈光蕊的故事中,他的丈人是当朝丞相殷开山。且不说唐朝并没有丞相这个职位,就是有,在小说的其他部分,甚至是就在这一回的开头中,介绍的当朝丞相可都是魏征,根本就不是殷开山,这就成了自相矛盾了。

西游记里真实历史(西游记中诡异的)(9)

在小说第十一回中介绍玄奘外公的时候,说的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划,唐朝时应该是“道”而不是“路”。虽然这个“路”用得不够准确,但最起码不会有两个当朝丞相的冲突了。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段关于陈光蕊的故事,应该是后人强加进去的,并不是作者的原著。所以在现在的小说《西游记》中,都把陈光蕊这一回称之为“附录”,夹在小说的第八回和第九回之间。

西游记里真实历史(西游记中诡异的)(10)

在小说最后一回,玄奘取经成功之后面见唐太宗,表述自己自从贞观十三年出发,在经历过了十四载的寒暑之后,终于不辱使命,取得了真经。唐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

历史上的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就死掉了,根本就不会有贞观二十七年的存在,这当然是另一个问题了。不过十三加十四等于二十七,小说的作者算得还是很正确的。他断然不会像附录的作者那样,只顾着把自己写的东西塞进小说里,也不提前好好算一下时间,以至于出现了这个诡异的贞观十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