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官网(鹤壁城市四治)(1)

观摩团在鹤壁淇河生态风貌带

映象网记者(陈伟然 文/图)10月17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第八次推进会举行。会议期间,由省长陈润儿带队,副省长何金平、省政协副主席谢玉安、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建才参加,省直相关厅局负责人、各省辖市市长、宣传部长、主管副市长、百城办主任、文明办主任和全省各县市区负责人组成的观摩团,将用两天时间对鹤壁、新乡、焦作三地进行集中观摩。

观摩团首站来到鹤壁市,对好人馆、淇河生态风貌带、海绵城市科普基地、鹤源二区小区、浚县古城等地现场观摩。

“海绵”公园、清洁取暖……打造高质量发展“鹤壁模式”

鹤壁市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官网(鹤壁城市四治)(2)

桃园公园

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兴鹤大街与朝歌路交会处东北角的桃园公园内,蜿蜒流淌的人工湖芦苇摇曳,岸上乔灌木错落有致,植草沟绿草茵茵,雨水花园多种草本花卉竞相绽放,可吸水的红色健身步道将儿童游乐区、健身区、观景平台等区域串联,坐落于公园东门的智慧书屋则为公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我省首个“海绵”公园,桃园公园每天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游玩。为了充分发挥公园的科普、示范、互动性,园内还设置了一批海绵设施提示牌,市民只要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现场获取海绵城市相关知识,游园赏景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

据悉,自2015年4月以来,鹤壁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地方特色,严格管理运营,注重技术创新,强化制度保障,实现了“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建设目标,初步形成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政府主导技术创新、平原地区内涝防治、跨地块雨水协调控制、立法保障促长效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鹤壁模式”。

鹤壁市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官网(鹤壁城市四治)(3)

改造后的鹤源二区小区

外墙贴上保温板,家里用上干净、省电的热风机或可做饭能取暖的生物质炉,在鹤壁市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群众可以暖暖和和过冬。2017年,鹤壁成功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以来,鹤壁把清洁取暖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热源侧”与“用户侧”同步发力,实施“补初装不补运行”财政补贴机制、“六个一”建设推广标准,总结出“农村清洁供、节约用、投资优、可持续”“城区智慧供、高效用”的建管模式,形成了可示范推广的清洁取暖“鹤壁模式”。

百城建设如何提质?看鹤壁做活“绿”“水”“文”“业”四篇文章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重在提质。为此,鹤壁着力做活“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

有“绿”,城市才更有生机。从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始,沿着绵延30公里的淇河生态文化风貌带向下游而行,沿淇公园美景让人目不暇接,绿荫里散步,廊亭下咏诗,沙滩上嬉戏,市民的周末休闲时光在“绿色的海洋”里度过。在老城区,沿街游园、造型雅致的街头小品把城市装扮得生态怡人,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让老城区换新颜。鹤壁以“全域植绿,绿满鹤城”为目标,实施城市绿化项目324个,建成城市生态廊道400公里、城市绿道300公里,构建了多层次、多形态的生态环境体系,努力打造公园城市。

有“水”,城市才更有灵气。臭水沟摇身变为景观河,水清岸绿,市民健身赏景两不误。这样的景象,已变为现实。打通并海绵化改造6条、38公里长的新城区内河水系,治理老城区24公里长的汤河流域,生态修复淇县水河、浚县浚内河,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鹤壁坚持科学规划、理念先行、畅通水脉、以水润城的治水思路,逐步恢复了水生态系统,拓展了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鹤壁市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官网(鹤壁城市四治)(4)

鹤壁好人馆

近年来,鹤壁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坚持“文”“景”结合、“文”“旅”融合、“文”“化”组合,打造有文化、有情感、有温度的城市文化载体,彰显城市文脉,鹤壁演变为一个古今辉映、富有诗意的地方。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看京杭大运河、游古城,渐成市民及周边城市游客的度假选择,而纵观鹤壁全域,朝歌老街、李尚书府、朝歌文化园等一批文化新景点成为游客网红打卡地;中原文博会、民俗文化节、樱花文化节、淇河诗歌节等四大节会品牌叫响;全域实施文明创建,连续20年评选表彰“鹤壁好人”等各类先进模范人物近2万名,学好人、做好人、礼遇好人蔚然成风。

鹤壁市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官网(鹤壁城市四治)(5)

浚县古城

业兴促转型,打造富美鹤城。天海集团持续保持全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领先地位;中维化纤公司尼龙66特种纤维填补了国内空白;航盛公司研发的智能网联产品不但实现了人机互联、远程控制、语音识别,还打破了国际品牌垄断……鹤壁市“以业兴城”路径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要素集聚发展,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在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基础上,紧紧抓住5G应用机遇,全市正在加快推进“互联网﹢城市”“光网城市”“宽带鹤壁”建设;持续拓展在政务云、医疗云、农业云、企业云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建设鹤壁东区5G创智数字产业园,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大数据中心城市。

城市“四治”,聚焦群众美好生活新向往

道路宽敞,路面干净,沿街墙体粉刷一新且色调一致,门面房广告牌匾整齐划一,机动车行驶有序……如此整洁优美的街景,都得益于鹤壁市实施开展城市“四治”。

城市“治污、治堵、治脏、治差”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大家反映最强烈、最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城市治理难题,是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今年年初以来,鹤壁市深入开展城市“四治”,品质品位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治“污”,还百姓天蓝水碧。鹤壁坚持突出重点、源头防治、整体推进,持续推进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省内传输通道城市排名保持前列;钜桥南污水处理厂已建成,静脉产业园、金山污水处理厂、山城污水处理厂、盖族沟等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均加快推进,16个南水北调总干渠保护区内污染隐患治理完成14个。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交通秩序治“堵”,解群众心中之堵。打通断头路、卡脖路34条(段),新建道路70余公里,新增停车泊位7500个;加快创建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258台新能源公交车投用,对56个公交站点进行升级改造,新增5条公交线路,8个公交场站启动建设,道路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市容卫生治“脏”,扮靓城市容貌。推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路长责任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流动商贩进行集中治理,力推“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扎实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力促城市运行畅通有序。强化城市道路“以克论净”考评,规范整治渣土运输秩序,推进路面清扫机械化,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确保城市清洁全覆盖,力促城市面貌干净整洁。

公共服务治“差”,提升百姓满意度。改善教育服务,新建续建学校19所;保障医疗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个;丰富文体服务,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13个,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推进便民服务,全面完成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库升级改造,与国家、省平台对接,实现事项管理对接及办件信息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