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为什么没有了(共享电单车起来了)(1)

“第一股”松果出行

共享电单车第一股来了。

据媒体报道,共享电单车服务商松果出行计划今年赴美上市,募集资金预计3亿美元,并且已选定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为其安排IPO事宜。

松果出行唯一一轮公开融资来自险峰长青,据《IPO早知道》报道,包括百度、红杉中国、蓝驰创投、创新工场等均为松果出行的投资方。

松果出行创始人兼CEO翟光龙于2010年以创始团队成员的身份加入美团;2012年出任蚂蚁短租的CEO,开始主导创业,带领团队完成了蚂蚁短租与赶集网的分拆及首轮融资;2014年上半年,翟光龙及其团队推出一款顺风车App“天天用车”;2017年上半年曾再次尝试过一款主打一、二线城市的“7号电单车”产品。

共享电单车为什么没有了(共享电单车起来了)(2)

翟光龙

翟光龙在今年1月末的一场演讲中透露,截至2020年12月底,松果出行电单车已落地全国24个省、近千个县城和县级市,拥有近5000万用户,日订单超过300万单。

目前,在县域人的出行选择里,正缺少一个能解决3-5公里出行距离,满足大家上班、买菜、逛街日常需求的交通工具,市场空白亟待填充。翟光龙曾对外称,目前松果出行实行的2元的起步价,首次用车免押金,均价2.5元,车辆成本2000-2500元,已连续两年实现规模化盈利。

听上去,共享电单车似乎是一个好生意。但实际上,与共享单车一样,共享电单车依然有不少隐忧,而且比共享单车更多,目前行业的发展,正如几年前的共享单车一样,杂乱、割据用来形容这个行业再合适不过。

行业起落

早在2016年摩拜和ofo打的火热之时,共享电单车的概念也开始悄然兴起,虽然都是共享出行项目,但投资人的态度不一,对于共享电动车,投资人普遍担心的是,电单车充电和调度会带来高额的运营成本。

但这并不妨碍各类创业者对电单车赛道的热情。

2017年1月,“电马儿”进入成都,因不符合交警管理规定,被撤回厂家。同年3月,共享电单车电马儿在成都再次上线,并挂有川A绿色电动车牌照,上了合标车牌照。

2017年3月8日,共享电单车小黄蜂在合肥上线。10分钟内免费,超过10分钟,1元/30分钟。

哈啰从2017年开始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摩拜单车2018年年初在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试运营电单车,同年7月正式发布电助力车。

共享电单车为什么没有了(共享电单车起来了)(3)

青桔的单车和电单车业务几乎同时起步,2018年1月滴滴宣布接管小蓝单车,同时自家品牌“街兔”电单车也在2018年开始投放。

对于滴滴青桔、哈啰等头部公司而言,电单车承载的,更多的是生态战略意义。毕竟,电单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足部分,连接着高频率的消费场景,因此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共享电单车,是它们不能放弃的市场。

目前来看,一二线城市,单车的格局已经逐渐清晰,背后是巨头的斗争格局:美团单车背靠美团、青桔单车背靠滴滴、哈啰单车背靠蚂蚁集团。而对于下沉市场,共享电单车逐渐替代了共享自行车,成为三、四线城市人们交通出行的首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车辆将超过800万辆,2019年到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

从市场规模看,易观《中国共享两轮车市场专题分析2020》报告显示,共享电单车行业2019年整体交易规模实现41.68亿元,同比增长60%,报告预计,2020-2021年中国共享电单车领域,电单车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在共享电单车市场,对于松果来说,对手哈啰、青桔和美团,分别背靠阿里巴巴、滴滴、美团三位巨头,竞争依然激烈,各家打起价格战,通过补贴、免费等手段展开低价竞争。

有媒体报道,青桔和美团收费标准是半小时内3元钱;小遛电动车5分钟收费1元钱,依次累计。优惠活动方面,美团在一些城市推出新手礼包免费卡,每天2次,每次前30分钟免费,为期3天。青桔在一些城市向用户赠送2张10元体验券。

过去,大多数单车品牌都是因为只靠烧钱这条路走不下去被迫退出,松果们若不找到真正的护城河优势,哪怕是短期盈利,也只能走共享单车疯狂烧钱的老路。

共享电单车的两个困局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行业有更明显的隐忧。

第一,是重资产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

跟共享单车相比,电单车显然成本更高,运营也更复杂,涉及电池更换问题,业务流更长。申万宏源曾发布报告称,一辆共享单车的制造成本在700-1100元之间,电单车则需要2000-2500元;共享单车的运维成本平均每天在0.5-1元左右,电单车每天则需要3元,此外还有电池、车辆维护、投放方面的投入等,可想而知,又是一个烧钱的行业,跟共享单车比,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第二,是趋严的政策监管。

监管始终是悬在共享电单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共享电动自行车因为存在车辆停放、上牌、不符合新国标、充电安全等问题,一直被不少城市明确叫停或表明不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

早在2016年起,北京交管部门多次叫停共享电单车无牌上路行为,约谈运营公司负责人清移车辆,明确称“共享电单车不合法”,除北京外,上海、郑州、深圳等多地相继出台相关文件,以不鼓励、不支持、暂时不发展等态度对待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全国掀起针对共享电单车的大整治。

2019年4月,被誉为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出台,该政策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的标准,符合标准的电单车将被归为非机动车,上路无需驾照,行业迎来了解绑。

2020年下半年,共享电单车也遭遇了新的强力监管,部分二三线城市开始对其进行整治,在长沙,有40万辆共享电单车被清退。2020年11月,长沙出台《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12月1日起长沙共享电单车将“先上牌后投放”,实行配额管理。

此外,还有头盔政策的压力。2020年4月21号,公安部通知,自2020年6月1日起,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以及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

共享电单车为什么没有了(共享电单车起来了)(4)

也就是说,骑共享电单车,还得附赠头盔,对于共享电单车企业来说,无疑又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则仍然对电单车们关闭准入的大门。在去年12月,包括考拉出行、小遛共享、蜜步科技等公司被北京市交通委等多部门约谈要求限期整改。

第三,是安全隐患问题。

电动自行车长时间充电、电池过热容易导致短路从而引发火灾。目前共享电动自行车存取点的充电、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和露天停放对电池安全也有很大影响

其次,使用者对车辆技术性能、特点不熟悉,操作不当,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超标产品自重大、速度快,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会对驾驶人或他人带来较大的伤害和损失。

据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 年,北京共发生涉及电动两轮车的事故31404起,占全市事故总数的 11.9%;2015年,深圳涉及电动两轮车的交通事故共造成 114 人死亡,占全市因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数的 26.45% 。2015年,上海涉及电动两轮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 14.43% 。

自从共享电动自行车进入市场后,确实出行更方便了,相比共享单车,骑共享电动车则更轻松快捷,节约时间还节省体力。

但另一方面,安全隐患也比共享单车更多。

去年4、5月,区级相关部门对美团等企业分别进行了两次约谈,明确告知按照规定不能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汕头数家共享单车品牌称要陆续回仓和保养,江门市也要求美团等平台全部回收投放的共享电动自行车。

共享电单车也并不是没有盈利的压力,就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一样,在初步占领一定市场以后,也需要“涨价”,比如美团电单车,3月就刚刚发布了最新版计费规则,将原来的起步价2.5元(20分钟)+时长费1元(10分钟),调整为起步价2元(10分钟)+时长费1元(10分钟)。

一些技术问题目前也在局限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对于共享电单车而言,一方面由于需要充电预计只能固定安放在某些有充电桩的区域无法直达目的地停靠,另一方面由于基本依赖电力也失去了踩车锻炼的作用。

总之,一切的发展还需要时间。即便共享能带来巨大的好处和改变,但在目前阶段,在监管和市场规则都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共享第一股的出现,吸引更多投资人的目光,也未必代表行业能迎来曙光。

因为使用场景的限制,以及规模化盈利的基本逻辑,最后市场肯定不需要那么多玩家,洗牌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