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精读达利欧《原则》的第一部分:我的经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对什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对什么(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对什么

继续精读达利欧《原则》的第一部分:我的经历

跨越门槛(1967-1979年)

大多数人会因为近期的经验而产生偏见。

书中随意提及的一句话,背后却有深意。

近期的经验,在大脑中印象更深刻,对下意识的决策,影响权重更大。

涨时看涨,跌时看跌,走一段顺风路,就变得越来越自信,连续受挫折,则越来越沮丧。

在牛市后期仓位最重,甚至上杠杠,原因是近期的股神经历,买啥啥涨,每一次下跌加仓,都被证明是对的。

熊市后期,则正好相反,每一次卖出,都是那么的英明。

很多其他的重大决策,比如高考选专业,也会受到近期经验的影响,哪个行业最近几年最赚钱,就选哪个,等学成归来,已经过了周期的顶点。甚至专业的风投,也不例外,比如共享单车的大坑。

优秀的决策者,必须不断提醒自己,有意识的降低近期经验的权重。

一切决策,都是在赌未来,然而未来,并不是近期经验的简单延续。

当我听尼克松讲话时,我在想这些事态发展意味着什么。根据我们一直以来的理解,纸币是一种能够随时兑换黄金的东西,但情况再也不是这样了。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在我看来很清楚的是,肯尼迪曾经代表的让人憧憬未来的时代正在土崩瓦解。

周一早晨,我步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大厅,想着会看到一片喧嚣的场景。的确是一片喧嚣,但不是我原本想象的那样:股市并没有下跌, 而是上涨了约4%,一天上涨了这么多很不寻常。

为了把事情弄明白,在那个夏天剩下的时间里,我用心研究过去的几次货币贬值。我知道了,当时发生的一切事情,即美元与黄金脱钩并 贬值,以及接下来的股市大涨,以前都发生过,而且符合逻辑的因果关系使这样的事态发展成为必然。我明白了,我之所以未能预见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对自我出生以来未曾发生过的而之前发生过很多次的事情感到惊奇。这个现实传递给我的信息是:“你最好弄明白其他时间、其他地点、其他人身上发生的事,因为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不知道这些事情会不会发生在你身上,而且一旦发生在你身上,你将不知道如何应对。”

这段是在说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的故事。

股票也是一种广义的商品,货币贬值,股票的价格也会上升,疫情期间,美国货币大放水,在短暂的急跌之后,股市一路上扬,背后是有逻辑支撑的。包括纳指与道指的轮动,背后也有比较清晰的逻辑。

因为理解未深,信心不足,受到疫情变化的情绪影响,我的实际操作一塌糊涂。

书的后边会提到,在货币贬值后期,资源类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市场开始有货币紧缩的预期,加上前边的持续上涨,容易造成快速的下跌,背后也有逻辑支撑。

虽然知道大的逻辑,却不知道时点,想规避风险,谈何容易。作为业余投资者,与其取巧,不如守拙。

这段话中,最有启发的一句是:“我之所以未能预见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对自我出生以来未曾发生过的而之前发生过很多次的事情感到惊奇。”,翻译得有点费解,更清晰的表达是:“我之所以未能预见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有些事情,在过去曾经发生过很多次,但是都发生在我出生之前,我因为没有见过,还感到很惊奇。”

冬天降临,千里冰封,我们为什么不紧张,因为我们的寿命足够长,历经数十个春夏秋冬,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已经不远。

养第二个孩子,为什么我们遇事不慌,也很少瞎折腾?因为前边已经养过一个了。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每天有昼夜,可是朝菌不知道,每年有四季,可是蟪蛄不知道。

我们知道的太少,是因为我们活得不够长。只有读书和思考,可以略加弥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要加上实践。

勇于实践,勇于犯错,在错误中成长。

在这个案例中,20世纪60年代靠借债支持的过度开支一直延续到20 世纪70年代初。美联储曾通过宽松信贷政策为这样的过度开支提供资金,但美元不再以黄金为后盾后,美国必须用贬值的纸币偿还欠下的债 ,这导致它事实上违约。印钞这么多,美元币值自然大幅下跌。这为更宽松的信贷创造了条件,进而导致了更多的开支。金本位制崩溃后通胀率上升,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变得更高。作为回应,1973年,美联储收紧了货币政策,通常当通胀率过高、增速过快时各国央行都会这么做。这进而导致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股价下跌和经济恶化。“漂亮50股”受冲击尤为严重,股价暴跌。

教训是什么?当所有人想法都一样时(例如都相信买入“漂亮50股”包赚不赔),这一情况几乎必然会反映在价格中,而把赌注押在这上面,就有可能犯错。我还学到了,所有行为(如宽松的货币和信贷) 都会产生与该行为大致相称的后果(在这个例子中是更高的通胀率), 这会引起一个大体相同的反向反应(货币和信贷的收紧),以及市场的反转。

这只是个开始,后来我看到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这让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情景再现”:以前,几乎所有事情都以符合逻辑的因果关系不断发生过。当然,准确地判断出哪些事情正在重演,并理解背后的因果关系,对于当时的我依然是困难的。尽管回头来看,几乎所有事情都是必然的和符合逻辑的,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看,就绝不是这么清晰明了了。

故事的后半段。股市的走势,到现在仍然有参考意义。

“以前,几乎所有事情都以符合逻辑的因果关系不断发生过。”作者在1971年得出的结论,又被验证了一次。

所谓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大意如此。只有在经历过数次牛熊,对这句话才有深刻理解。

这次作者加了几句:“尽管回头来看,几乎所有事情都是必然的和符合逻辑的,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看,就绝不是这么清晰明了了。”

结局也许类似,过程大不相同,才是投资的难点。

或者深入研究,更深刻地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者有自知之明,以stay foolish应对眼花缭乱的过程。

进退之间,达利欧当然是选择前者。本章的后面几节,“设计机器化的市场模型”,“发展业务”,就是作者回忆他如何在商品市场开始设计模型,逐渐沉淀和形成投资原则。很多专业术语,读了似懂非懂,就略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几乎所有事情都以符合逻辑的因果关系不断发生过。”,这个认知也适用于工作和生活,也是《原则》中所有工作原则、生活原则的底层逻辑。

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和我的同事,但我和希尔森公司格格不入。我太野性了。在加利福尼亚谷物与饲料联合会的年度大会上,我开了一个现在看起来很蠢的玩笑:我雇了一名脱衣舞女,让她在我演讲时脱掉外衣。我还在我老板的脸上打了一拳。毫无疑问,我被解雇了。

但该公司的经纪人、他们的客户,甚至那些解雇了我的人,都很喜欢我,并且愿意继续得到我的建议。更让我高兴的是,他们愿意为此向我付费。于是在1975年,我创办了桥水。

哈哈,这段细节很有意思,记录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