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时候,香港电影市场已经到了最好阶段的结尾处,从1992年开始就往下滑了,我刚刚赶得上最后一拨。

——在《鲁豫有约·镜头》一书中,记录了陈可辛的这句话。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1)

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香港,电影市场上大部分是古装片、武打片,甚至比现在打得还凶。1991年首次当导演的陈可辛,给这个市场带来的却是一部纯爱电影《双城故事》,电影由谭咏麟、曾志伟、张曼玉主演,那时候不少男观众看完第一反应是:“哎?怎么不是我买票想看的东西?”。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2)

那时候的香港电影市场还不太接受文艺片、爱情片,这部电影有点生不逢时。如果放到现在,如此质朴的情感是拍不出来的,只能说可惜这部电影早生了10年,因为这些年好的爱情文艺片几乎都绝迹了,大家才发现《双城故事》的优秀。

两男追一女,烂俗故事居然如此唯美

电影一开始,两个小男孩,一个喜欢唱歌,一个自称喜欢大海。

他们的童年梦想,就是一起出海,寻找梦中的金银岛。

阿伦(谭咏麟饰)虽然歌艺过人却没有自信,小时候上台表演是被志伟“推”上去的,长大了去录音室录音,也是志伟(曾志伟饰)给他鼓劲才走进去。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3)

志伟自知是个平凡人,他没有丝毫嫉妒阿伦的成就,而是在他身边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4)

明明是自己先认识的Olive(张曼玉饰),本来想带她一起看阿伦表演以此增进感情,当看到他俩第一次四目相投,情感交汇时,他又决定了默默成全。他甚至听从阿伦的安排,假装过生日,给自己定蛋糕,就为了成全他们俩。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5)

Olive和阿伦很快就坠入爱河了,在阿伦仍未成名的时候,他们在海边的小屋从白天玩到日落,夕阳西下,他们靠坐在地板上看落地窗外的风景,Olive偎在阿伦怀里,两人情不自禁地拥吻,那一刻温情,让看的人也沉浸了进去。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6)

后来阿伦成名了,他不再是那个在酒吧唱着《moon river》的腼腆大男孩,他每天都有数不尽的节目和应酬,送花要签名的女孩子多到要排队,Olive只能默默承受着失落,她哭着对志伟说:如果你和阿伦是一个人该多好!

他们情不自禁地拥吻了,门外的阿伦看见也听见了。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7)

两个大男孩不愿意伤害彼此,也不忍心伤害最爱的女孩,因此他们从那一晚之后就各自分开,

阿伦继续着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志伟开始出海,Olive也走了……

多年之后,故事的发展切换到了旧金山,这里也是陈可辛曾经留学的地方。

志伟病重,Olive找到了阿伦。

她坐在酒店的落地窗前等着他,眼睛凝视着窗外,当年的披肩长发已经被挽起,但面容还是那么精致。过了那么多年,曾经想象过千万遍的重逢终于出现了,他们没有拥抱,而是各自呆呆地站在原地。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8)

Olive想再看一眼阿伦的模样,不经意地四目相投又让她心慌意乱,马上把眼神放到了别处,而此时的阿伦,眼睛也饱含泪水。

这一幕,两人的演绎堪称经典,所有曾经的甜蜜、美满与遗憾都写进眼神里,所有的情绪都缓缓涌了上来。慢慢地,两个人的泪水已经满溢,这一幕没有拥抱、默不作声的重逢,胜似千言万语。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9)

在医院重逢,志伟与阿伦无语凝噎,Olive在旁轻轻拭泪,那一幕伴随着《一生中最爱》的歌曲,无论过去多少年,依然让人感动。难怪曾志伟每次都说:“每次听这首歌,我都会哭。”

时间一直往前走,但我的心却停留在了过去。”片中阿伦的这句独白,可以说是他的写照,也是他内心真实的愿望。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10)

他渴望三个人像原来那样,却知道已经不可能。就像志伟跟他说的那样:我其实也怕死,也不想死,但不是不想就可以不死。有时候我不明白你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可以拥有的你们不去争取,而你又来问一个快死了的人要不要,简直荒谬。

他和Olive想尽办法让志伟开心,他们带他出海,在弥留之际,志伟留下一句话:“我这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爱上了大海,它让我不能脚踏实地。”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11)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友情的故事,非常简单平凡却很感人。

曾志伟的表演深沉内敛,总是把悲伤的情绪埋藏起来,现在看来,跟他之前演喜剧的形象相去甚远。不过据导演陈可辛说,当时观众的反应却是非常好笑的“应该是很感动的,结果观众都笑,曾志伟一下倒下来了,全场的观众都笑了。那一刻我就觉得,原来你要把一个喜剧演员形象有所改变是件多困难的事!

虽然很困难,但志伟的表演无可挑剔,最后斩获了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也是曾志伟人生中唯一一个金像奖影帝,这部电影当年也被香港导演会选为最佳影片。

《双城故事》正是《甜蜜蜜》的雏形之作

从剧情、人物经历来看,《双城故事》很像是《甜蜜蜜》的雏形之作,为了梦想在各地奔走、不期然遇到但有一定悬殊的爱情、纠葛的三角恋,而三角恋的最终结果,往往是有一方以死亡的形式退出,这些都是陈可辛爱情电影中的要素。

比如,《双城故事》、《甜蜜蜜》中都有死亡,《如果·爱》中,渴望成为大明星的周迅含泪离开看似没有未来的金城武,时隔多年两人旧情复燃,周迅的导演丈夫张学友心虽不甘但自知无力阻拦,借戏中戏制造一场“死亡”,退出三角恋情。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12)

从人物来看,《双城故事》中的志伟和阿伦都是平凡的小人物,志伟做着白日梦,阿伦想要当歌手成名,他们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探索。这一点像极了《甜蜜蜜》的小军和李翘。他们都是“港漂”一族,为了追梦来到香港。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13)

陈可辛电影的人物主角,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故事发生的场景大部分都在变化,这与他个人经历也有关。

陈可辛出生在一个漂泊的香港家庭里,1974年,12岁的陈可辛随家人到泰国曼谷定居。陈可辛在泰国上的是国际学校,但每到假期,他都会跑回香港,去熟悉的电影院看电影。18岁那年,陈可辛前往美国洛杉矶上大学,一开始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第二年,他就偷偷换成了电影课程。1983年,大学还没毕业的陈可辛跑回香港,在嘉禾电影公司做暑假工,助理、后勤甚至是监制,他都一一尝试,并最终放弃了大学学业。

其次是爱情,爱情元素在陈可辛的每一部电影中都会出现。包括恐怖片《三更之回家》,内核讲的也是黎明与妻子的爱情故事。陈可辛很会调教演员,在他的戏里,歌手黎明成了演技派,谭咏麟也成了演技派。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14)

陈可辛自称“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所以镜头下的爱情都不是纯粹的甜蜜,而是都有着错过、遗憾、死亡等关键词。

现在回看陈可辛的第一部作品,我们看到了难能可贵的真诚与质朴,他自己也说,因为是第一部,所以反而拍得没有压力。

“一点都没有。说起来就很奇怪,反而是现在拍戏压力越来越大。以前拍戏的时候很轻松,觉得只要自己能接得上,拍得来,故事自己也喜欢,就已经很高兴了,可是现在却还要顾及很多别的东西,无形中有了很多压力,这种压力有时候会使电影更好,有时候也未必使电影更好。”这是他告诉鲁豫的。

曾志伟张曼玉对比(曾志伟搭张曼玉演爱情片)(15)

初进电影圈时的陈可辛与曾志伟

爱情故事看得越多,反而越发珍惜这类朴实厚重的故事,如此朴实无华的港片是很难再拍出来了。所以说,如果要聊陈可辛的爱情片,《双城故事》永远是绕不开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