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季羡林,大家都知道“季老”“季先生”“国学大师”,可是很多人都很疑惑他到底有哪些成就,在一般人看来,有几本畅销的书籍,或者说经久不衰,永久流传的作品才能被成为名人,比如杨绛的《我们仨》,钱钟书的《围城》,但是季羡林的书籍就显得比较弱势《牛棚杂忆》《季羡林随想录》,可能看过的人真不多!

季羡林的成就不在文学创作,而是在翻译上,他是翻译文化终生成就奖的获得者!

季羡林会多国语言,几十年来,辛勤从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发表、出版的译作将近四百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简明东方文学史》、《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等。

季羡林的成就(季羡林到底有哪些成就)(1)

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马克思著《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译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剧《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等;译自英文的如梅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此外,季羡林还主编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书。

虽然杨绛也翻译书籍,但主要精力在写作上面,而季羡林主攻中外文化研究和翻译。从他的翻译和研究方向来看,也是多偏向东方文化和佛学,很多论文获得国家级的荣誉奖项,所以被成为“国学大师”他这一生的成就可以这样来概括:

季羡林的成就(季羡林到底有哪些成就)(2)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

2、佛教史研究

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

季羡林的成就(季羡林到底有哪些成就)(3)

3、吐火罗语研究

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A《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中国纸和造纸法输人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

季羡林的成就(季羡林到底有哪些成就)(4)

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罗摩衍那》是即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O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较文学研究

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季羡林的成就(季羡林到底有哪些成就)(5)

8、东方文化研究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0余种、800余册,预计15年完成。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

90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10、散文创作

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季羡林的成就(季羡林到底有哪些成就)(6)

以上十大贡献是季羡林这一生的成就,他的一生几乎都贡献给了国家,作为一个学者,做学问的人,而不是作家,是对他最精准的概括。在季羡林年老时,那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踏实做学问的人已不多,所以格外的受尊重,国家也对他格外的关照!

没有一个“做学问”经历的人,真的是很难理解这一代学者的苦衷。今天,人们看到的专家和教授,并不是都是“做学问”的人。古人云:“文人相轻”。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