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象的秘密

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以非洲象最为有名。成年的非洲象体长6-7.5米,肩高4.5米,体重7000公斤,俨然一个庞然大物,奔跑在非洲大草原,难逢敌手,稳坐食物链顶端的头把交椅。大象多栖息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古代典籍记载,现在的河南、河北等地也曾活跃着数量庞大的大象,以此推测,北方曾发生过一次剧烈的气候变化。

成年非洲象和犀牛对比(为什么雄象发情期)(1)

野生大象

大象是典型的群居性动物,且属于“母系社会”,雌象在群落里处于领导地位。每天的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活动时间等等,都由做首领的雌象负责。雄性在象群里没有任何的话语权,绝大部分的雄性成年之后,会被赶出象群,只留下少数几个,负责象群的安全。

所以雄象在非洲大草原基本是独自行动,以致它们性情暴躁,一旦受到刺激很容易进入“狂暴模式”,敢攻击周围的任何东西,惹得附近的动物纷纷逃窜。而这恰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成年非洲象和犀牛对比(为什么雄象发情期)(2)

2、雄象竟敢和犀牛交配

上世纪90年代,南非匹林斯堡国家公园和和Hluhluwe-Umfolozi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多次发现一件令他们错愕的事情。原来这里的雄性大象,竟把犀牛当成了交配对象,最后犀牛被折磨得筋疲力尽,直至死亡。

工作人员给雄象更换了住所,但侵扰事件依然发生,甚至个别雄象撞破栅栏,跑到犀牛的领地边缘守候。工作人员为此疑惑重重,直到动物学家深入研究,谜团才一个个揭开。

成年非洲象和犀牛对比(为什么雄象发情期)(3)

雄象的求爱方式比较特别,它们喜欢用鼻子纠缠对方。在象的语言世界里,表示友善、亲近的意思。但对犀牛而言,它是无法理解这种怪异的行为,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挑衅。不过, 犀牛体积小,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逃离。

问题的关键是,犀牛是有名的近视眼,视力极差。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在5米的距离慢悠悠走动,犀牛竟毫无察觉。另外大象选择在后面靠近犀牛,这是犀牛的视觉盲区。等到大象靠近时,犀牛有可能警觉,但为时已晚。这时的大象早已把犀牛钳制住。

犀牛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除去惊吓、挣扎之外,估计也不会有其他反应。但在大象眼里,犀牛竟不接受它的求爱。前文提到,脱离象群的雄象脾气暴躁,发情期更是狂躁不堪。

成年非洲象和犀牛对比(为什么雄象发情期)(4)

白犀牛-侧视图White rhinoceros - Ceratotherium simum

大象的SZQ是最令人惊异的地方,足有2/3米长,据说需要从头到尾捋直了算才行。体重150吨的蓝鲸,它的SZQ有2.4米长左右,在大象面前也只能自叹不如。所以大象的SZQ又被形象地称为它的第五条腿。事实也是如此,雄象不仅利用它支持身体、维持平衡,还用它来驱赶蚊虫或挠痒痒。

再说犀牛,它的平均身长只有3米。发情期的雄象暴躁、蛮横,犀牛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在SZQ及腿脚的双重攻击下,只能败下阵来,最后经不起雄象的折磨而死亡。

成年非洲象和犀牛对比(为什么雄象发情期)(5)

但类似的事情并不是孤立的,2005年南非阿多大象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猎杀了3只成年雄象。工作人员甚至埋怨下手太晚,因为至少有63头犀牛死在它们的强暴下。问题的重点是,为何雄象不找雌象交配呢?

开篇提到,象群像极了人类的“母系社会”。刚出生的幼象需要接受雌象的教导,慢慢学爬行、觅食及基本的语言表达。雌象首领会指挥所有的雌象给这些幼象哺乳,所以幼象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成年非洲象和犀牛对比(为什么雄象发情期)(6)

马赛马拉的大迁徙Great migration in Masai Mara

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雌象都能教会的,比如交配,这需要成熟的雄象负责。上文提及,绝大部分成年后的雄象会被赶出象群。在它们被赶出之前,会有留守象群里的几只成熟雄象交给它们交配技巧及与异性、同伴相处的本领。

看似完美无缺的安排,现实是存在巨大的漏洞。首先大象属于寿命较长的哺乳动物,平均寿命在80岁左右,而它们16岁左右就进入寻求配偶的成年阶段,并且一年要发情四次。

成年非洲象和犀牛对比(为什么雄象发情期)(7)

刚成年的雄象个头及健壮程度显然不如正值壮年的雄象,所以它们的交配权一直被剥夺,直到30岁左右才能凭借自身的强壮体魄夺回来。意味着近15年的时间里,交配的欲望被压制、无法获得满足,“逼迫”着它们寻找发泄的对象了。

另外进入80年代后,象牙的价格在国际市场暴涨,大量雄象因此被猎杀。被驱逐象群的年轻雄象根本没有成熟雄象教给它们怎样向雌性求爱,怎么获得它们的好感。

所以正值发情的年轻雄象想要交配,却无法满足,做出异常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

成年非洲象和犀牛对比(为什么雄象发情期)(8)

野生动物园的白犀牛White rhino in safari park

3、 象群的现状

如今非洲大象的状况,远比想象的惨烈。每年都有不少偷猎贩子跑到非洲大陆猎杀它们,而大象的人工繁育又是个棘手的问题,大约有一半的小象会夭折。核心原因是,大象本身就是一个群体性的种群,需要雌象首领的指挥下繁育,所以大象数量整体成递减的态势。

再者离奇死亡也是大象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2020年5月至6月之间,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竟然超过100头大象集中死亡,世界知名刊物将其形容为本世纪影响大象的最大灾难之一。

原创: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