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2500字,读完大约需要6分钟,如果您暂时没有时间,建议先收藏哦)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盛唐送别诗中的名篇;

而许浑的《谢亭送别》是晚唐送别诗中的名篇。

昨天有位朋友留言:《谢亭送别》的结句“满天风雨下西楼”有点画蛇添足,应该和李白一样,目送朋友离开后就结束,这样才会有余味。

但我认为,这两首诗的妙笔都在结句,如果没有结句,这两首诗都会黯然失色。

为什么呢?

我们来读一读这两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 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两首诗您应该都很熟悉,而且《谢亭送别》我专门写过文章。

所以我今天不会讲得特别仔细,您能明白结句的妙处即可。

李白诗词名句精选加赏析(李白和许浑的送别诗名篇)(1)

黄鹤楼

一、先读李白的诗。

烟花三月,指繁花似锦的三月。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在繁花似锦的三月去往扬州。

因为这首诗家喻户晓,所以您读起来会觉得很顺很自然。

其实前两句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为什么后一句的地名用“扬州”,而前一句要用“黄鹤楼”?

黄鹤楼在今天的武昌,唐朝属于鄂州。

前一句写出发地,后一句写目的地,都用两个字的地名不是更顺么?

显然,诗人故意要突出“黄鹤楼”。

为什么呢?

因为黄鹤楼和扬州都是风景名胜地,如果用“鄂州”就无法给读者同样的感受。

您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又赶往下一个风景名胜地扬州。

原来孟浩然一直在追求美景。

不仅如此,诗人还特意用“烟花三月”来突出风景的美。

扬州本来就很美,更何况是在繁花似锦的三月呢?

您说李白会挽留孟浩然么?

肯定不会。

他不仅不会,反而想要和孟浩然一起下扬州。

对吧?

因为李白也喜欢美景。

这两句侧面表达出了诗人对孟浩然下扬州的羡慕之情。

您看,李白的这首送别诗是不是很不一样?

好像并没有伤感。

其实不然。

我们接着读后两句。

李白诗词名句精选加赏析(李白和许浑的送别诗名篇)(2)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孤独的帆影消失于水天之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边。

(1)我们先看“孤帆远影碧空尽”。

很多人认为,诗人舍不得孟浩然离开,所以一直目视他远去。

这是一种理解。

但我认为诗人还有痛苦之情。

孤 帆,是指孟浩然在旅途中很孤独吗?

这我们不知道。

李白认为孟浩然很孤独。

为什么他会认为孟浩然很孤独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想和孟浩然一起去扬州。

您想想看,扬州的烟花三月那么美,更何况还有好朋友一路相伴,这多么吸引人。

李白多么渴望自己也能在那只船上,但他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无法离开。

所以他只能目视着孟浩然的孤帆远去。

想去扬州又不能去,您看,诗人心中很痛苦。

那么到此为止,这首诗是不是可以结束了呢?

从一般的行文思路来讲,前面写“诗人想和朋友一起去扬州”,后面又写“不能去扬州”,设置了冲突,突出了诗人的痛苦之情,这也算一首富有感情的诗了。

但如果只是写到这里,这只能算一首很普通的诗。

李白不会止于痛苦。

李白诗词名句精选加赏析(李白和许浑的送别诗名篇)(3)

(2)再看“唯见长江天际流”。

很多人认为,这一句衬托出诗人心中的孤独。

其实不对。

这一句是感情的转折。

长江一直东流,为什么认为会流向天际呢?

很简单,因为朋友的船消失在“碧空”尽头。

您看,虽然诗人无法和朋友一起坐船到扬州,但是长江水一直伴随着朋友。

诗人为什么要写长江水伴随着朋友?

这是借喻的手法,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长江水。

虽然我不能陪你去扬州,但是我的心就像这长江水一直陪着你。

您看,如果只看第三句,我们知道诗人其实很痛苦;但结尾巧妙做了转折。

诗人本来很低沉的情绪,正是因为结句,反而变得很高昂。

这就是李白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这首诗格调高昂的原因。

二、再读许浑的诗。

这首诗我之前已经讲得很仔细了,现在简单做个总结。

1)劳歌一曲,说明诗人有普通的离别愁苦。

(2)红叶青山,加深了诗人的离别愁苦。

因为红叶青山,是明亮的色彩,是美景。

这么美的景色,朋友却不能和自己一起欣赏,所以诗人心里更加愁苦。

(3)水急流,又一次加深了诗人的离别愁苦。

朋友要离去,诗人也留不住,只希望行船能够慢一些,这样可以慢慢看着朋友远去。

结果江水不解人情,流得很急。

诗人这一点小小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所以心里的愁苦又加深了。

李白诗词名句精选加赏析(李白和许浑的送别诗名篇)(4)

红叶青山

日暮才酒醒,说明诗人酒喝得很多。

诗人为什么要喝这么多酒?

因为太愁了,诗人要借酒消愁。

喝酒之时,虽然很愁苦,但好歹朋友还在身边

但酒醒之后,朋友已经远去,所以诗人心里更加愁苦了。

喝酒之时和酒醒之后,这两个情景的对比,再一次加深了诗人心中的愁苦。

离别愁苦之情加深了三次,可见诗人实在太愁了。

那么这首诗可以到此结束了吗?

按一般的行文思路,感情已经加深了三次,已经足够浓烈,也可以结束了。

但如果就此结束,这也只能算是很普通的作品。

我们看诗人是如何巧妙结尾的。

朋友已经远去,何况现在已经日暮,诗人没有办法解离别的愁苦,只能回家了。

结果却遇到了满天风雨。

您看,满天风雨和离别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它可以让诗人更加痛苦。

李白诗词名句精选加赏析(李白和许浑的送别诗名篇)(5)

我再打个比方:您白天被领导批了,心情很差,晚上回家还要加班,结果您的小孩和平常一样吵着要您陪他玩。

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一般人都会把小孩吼一顿。

小孩吵着要您陪他玩,平时您不会觉得很烦;但是今天不同,因为您有情绪的积累,您会觉得特别烦。

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任何一件不顺的事都会让您爆发。

“满天风雨”虽然和诗人离别之愁没有什么关系,但正因为有离别之愁的积累,诗人回家途中遇到的不顺就会被放大。

您看,有了“满天风雨”之后,诗人的感情已经不局限于离别之愁了,而是扩大成了更广的痛苦之情。

三、这两首诗的结句对比

李白的诗,诗人本来很痛苦,结果因为结句,情绪反而变得更加高昂;

许浑的是,诗人本来只有离别之愁,结果因为结句,变成了更广的痛苦之情。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首的结句都很巧妙,都把整首诗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普通人写诗,可能只是追求感情的积累或者冲突。

但高手写诗,却能在感情积累和冲突之后,再让感情发生转折或者扩大感情范围。

这两首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篇,原因就在这里。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