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铁路荥阳至巩义段改线吗(一段铁路两次改线)(1)

■王振鹏 孙建周

铁路或公路通车使用后,部分路段因各种原因改线重建乃是常事,但陇海铁路郑州至中牟段的前后两次改线却是无奈的,甚至是一种屈辱。

在历史上,陇海线中牟至郑州间曾经有两段早已消失的铁路,每每回想起来,总有一种悲壮的意味在心头,因为那段铁路事关一段被压迫、被欺侮的历史。

1908年,作为京汉铁路支线,郑州至开封段铁路即汴郑铁路建成通车,全长约68公里。实际上,这段铁路最开始修建时并不是如此规划的。京汉铁路原计划是经过河南当时的省城开封,但是由于黄河开封段河床宽、水位高、架桥难度大、耗资大,故桥址向西绕道郑州。

线路自郑州起向东依次设古城、白沙、中牟等站。据中牟县城西一带的老人回忆,那时的铁路是从县城的北关通过,经白沙直抵郑州,当地百姓称这段铁路为北线。1938年6月初,日寇的铁蹄过徐州后频频西进,欲占领中原以至武汉、长沙一线。为阻止日军前进的步伐,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滔滔黄河水,滚滚东南行。陇海铁路中牟至郑州段也被冲毁,就此中断长达6年之久。

1944年春,日寇再次进犯河南,为利用铁路运输优势,推进侵略战争的进程,日军强征大量民兵,将中牟至郑州间的铁路线在短时间内建成通车。因原线路旧址水深河宽,短期内无法建桥,故日军将线路自邵岗集以西向南迁移约4公里,以简易的木便桥跨越黄河。线路走向呈L形绕道状,其长度较原线路增加了7公里,日军在县城南新建中牟站、郑庵站和司赵站3个车站。日军投降后,该段线路经整修加固后继续使用。因站间距离较大,列车会让不便,人们便于1964年又增加了刘巧、芦医庙和螺蛭湖3个小站,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旅客出行需求,这就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南线的陇海铁路。

陇海线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干线铁路之一,运能和运量在我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郑州至宝鸡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逐段建成双线,但郑州以东的线路仍为单线,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客货运输要求。为此,自1977年12月起,郑州至商丘间双线改造工程开工,根据规划,这段中牟至郑州东的线路将北移,但因城镇规划、拆迁难度大等诸多原因,并未回归旧址,而是在原陇海线旧址与既有线之间居中而建,线路基本取直;同时,改造既有中牟站和郑州东站,新建占杨、南寺(后期撤销)和圃田3个中间站。1979年12月29日,线路建成通车。

铁路改线后,原线路上的钢轨和轨枕被逐段拆除,为保护已拆除钢轨的路基及材料不被侵占,经协商后,政府有关部门利用铁路路基修建道路,如今郑州的石化路和郑尉公路就是在原陇海铁路的路基上扩宽修建的。

如今,司赵站的老站房还在原处,尽管年代久远、历经沧桑,但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不容任何狡辩。至于很多人认为的司赵站是陇海铁路最原始的百年老站一说,其实是一种误判,真正的老铁路在白沙镇的北侧,不过历经岁月的更迭,其旧址遗迹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深深的记忆与怀念。

来源:《人民铁道》报

  2017年,运煤重联大列行驶在通(辽)霍(林河)线宝日格斯台特山区,经通辽、沈阳驶向关内。唐有伟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