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能两全吗

都子元

自古以来,都说忠孝不能两全。而人世间却很繁杂。尽忠舍孝者有之,尽孝不忠者有之,不忠不孝者有之,而忠孝两全者更为有之。

忠孝两全的先贤们,大义凛然,我无以类比。身为凡夫,扪心自问,对“忠孝”二字,一直心存敬畏,未敢亵渎其名。

我姐弟五人,姐姐岀嫁,我为长子,小学五年不满,辍学务农。一为体弱多病的老父,减轻负担,二为已到学龄的弟弟,创造学习条件。15岁的我充当“壮汉”,以主劳之身,肩负起家庭的重担。

58年参军,进入西藏军营不久,便背负重装,肩负使命,投入了艰苦卓绝,长达一年之久的无数次平叛剿匪战斗。战斗中,历尽千辛万苦,爬冰卧雪,翻雪山,过草地,攀悬崖,走绝壁,高山绝境,忍受饥寒,路断人稀,临危深渊,走过人迹未至的路,淌过鱼群撞脚的河……

惨烈的尼木宗战斗,冒着密集的枪林弹雨,在烈士成堆,鲜血长流的战斗中冲锋陷阵;

三天三夜的拉萨战役拼杀,再一次与死神交锋,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接受了生死的考验;

残余匪帮逃窜,昼夜追歼,连续十天八夜进军山南,无悔无怨;

三年之后,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随军区、分区后勤部领导,设置在麻麻沟的战斗前线指挥部战斗,未等反击战结束,奉命召回分区,有点遗憾。

边寨烽火,战场硝烟,休论你什么主观或客观,都自觉的抹去心灵深处那份“孝”的概念。唯有全力以赴,消灭敌人,同仇敌忾。

59年夏秋之交,平叛战斗基本结束,进入了常规的军训,生产和建设阶段。相比之下,缺少了枪林弹雨的肃景,冲锋陷阵的亢奋,却有了早晚的一些闲瑕。闲暇中,自然生发了对家中父老的惦念:爷爷的苍老,父亲的体衰,母亲的操劳,弟弟们年幼,反反复复在脑海中闪现。

征战期间,从未按时领过津贴,似乎,津贴那点事早被遗忘,谁都不说,谁都没想。59年拉萨战役前,到6月平叛结朿,驻防在当许不久,一次补发了5个月津贴,共计40多元。领到津贴后,便想立即寄回家中尽孝。但新开辟的边境地区,地方政权还在筹建,哪里有汇款邮站!幸悉我们连一名代理付排长到军区学习,便请他帮我到拉萨邮寄,但拖到四个月后,父母才收到我在战场上尽忠报国的这筆汇款!

无论征战沙场,驻扎机关,工作决不懈怠,孝道记在心间。从战士到干部,始终克勤克俭。除购买必须的牙膏牙刷,肥皂,添点内裤衬衫外,绝不多花一分钱,所有余款,一为孝敬父母;二为家中修房造屋;三为扶助兄弟姐妹,(父母去世后,居住农村的二弟成为主要扶助对象)。四为养儿育女,直至油尽灯枯,仍在继续尽职尽责!

当年,西藏的交通只有青藏,川藏两条线路,边防的条件更差。为了避免寄出的那点“孝心”钱遗失,便把每次寄款的收据保留下来备查。前后有些年代没有留查外,至今还有60多张汇款单,厚厚的一摞“古懂”,完整地保存至今,权当历史文物鉴正。(下图照片就是汇款收据原件)

自卫反击先进事迹(这位参加过平叛)(1)

自卫反击先进事迹(这位参加过平叛)(2)

从先贤到凡夫,忠孝能否两全,要逻辑分析和辩证理解。

上朔到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的文天祥,生死为国的林则徐,抗倭名将戚继光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中的彭雪枫,夏明翰,叶挺,方志敏,楊靖宇,毛泽东……等等等等,忠孝两全的聖贤数不胜数。他们是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大忠诚,也是了却父母心愿的大孝子。

他们舍孝尽忠时,是为国家和民族大义,並非不孝。因为爱父母,爱国家,孝双亲,忠于民,是完美无缺的忠孝大义,理应倡导!

若说不孝之人尽忠,不忠之徒尽孝,不合常理,逻辑不通,法理不容,应当教导。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都子元:生于1938年2月,1958年3月入伍,于5月进藏,曾参加平叛战斗、对印自卫反击战。先后在山南军分区、军区干部学校、拉萨警备区司令部等地工作任副班长、给养员、营房科会计、助理员等职。1973年10月因患肺结核加肺气肿,退役回到四川简阳县,1998年退休。

自卫反击先进事迹(这位参加过平叛)(3)

作者:都子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