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是俩兄弟,两人虽说是同父异母兄弟,但是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默契度都是非常高的;朱祁镇少年继位,而朱祁钰成为“郕”王;一个君王,一个亲王,不过两人依旧是不分彼此,朱祁镇出京巡游时,京城大小事务往往会交给“郕”王来打理,久而久之,“郕”王开始在朝中拥有了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

明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兄弟角色二度互换)(1)

不过英宗朱祁镇是嫡子,“郕”王朱祁钰是庶子,嫡庶之分,在皇位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思想中,也使得两人的人生走向不同,“郕”王对于自己庶子身份很自卑,他从未眼馋宫殿那尊龙椅,朱祁钰认为不被哥哥朱祁镇猜忌就实属万幸了,但是有时人生偏偏就是这么戏剧性,牢牢把握皇位的人,因为一些事件而痛失民心,而一直没有想过坐上皇位,却被推上了九五之尊。本篇文章,讲述一下明英宗朱祁镇与明代宗朱祁钰那些恩怨情仇。

兄弟二人地位,因土木堡之变而改变

自从朱元璋开始,就定下了“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以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大明帝国是何等刚强、骄傲、自豪,但土木堡之变却一直是大明的一个耻辱,大明王朝积攒近百年的国家精锐部队,竟然在土木堡一带被北方游牧民族来个彻底围歼,精锐尽失这还不算什么,最为关键的是大明天子(朱祁镇)也被游牧民族给掳走。

明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兄弟角色二度互换)(2)

在古代王朝,天子就相当于百姓的君父,君父被掳走并百般羞辱,这对大明的百姓而言是何等的屈辱,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事情。北京保卫战中,大明军队的士气很明显的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制,而压制的主要方法就是羞辱明英宗朱祁镇。

面对如此情形,大明朝廷开始讨论,如何解决这次事件?而朝中一些大臣认为:“此刻瓦剌军队势强,应立即迁都做好打算。”而支持开战的大臣们认为:“大明不可重蹈南宋的遗憾,应该战到最后。”朝堂上双方争吵得脸红耳赤,彼此都有自己的见解。

于谦坚持死守皇都,发起京城保卫战

这时候,于谦主动站了出来,他坚定地认为大明不可迁都,一旦迁都南方,根据历史经验,北方一定守不住。在于谦的坚持下,大明王朝决定死守皇都,在上内阁官员的支持下,于谦被火速提升为兵部尚书,由他来负责北京保卫战的军事行动。

明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兄弟角色二度互换)(3)

于谦掌握兵权后,他需要处理的就是君主的问题,就是统帅问题,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军中必须由统帅坐镇;被掳走的英宗一时半会是回不来北京,那么要稳住京城的局势,就需要扶持新皇帝,不然这会影响到北京保卫战的士气发展。

于是内阁一干官员进见孙太后,内阁首辅等人把目前的处境和无帝的弊端,告诉孙太后,孙太后思考许久,提出一个要求:“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必须为太子。”内阁官员等人答应,接下来就是去做“郕”王的思想工作。

朱祁钰临危受命,成为明朝皇帝

原本以为朱祁钰会很乐意接受皇位,但朱祁钰一听要自己接替皇位就坚决推辞,他的理由是自己是臣,哥哥是君,哥哥还安康,自己怎么能够夺哥哥的位置;朱祁钰的态度影响着大明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内阁官员们苦劝许久依旧效果平平,最终只能请出孙太后来劝说,后来历经一系列风波,朱祁钰最终答应了继承皇位,同时也答应立朱见深为太子,于是大明皇帝变成了朱祁钰。

明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兄弟角色二度互换)(4)

北京守卫战,景泰帝功劳卓越

朱祁钰登基为帝,年号景泰;他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书命令各地的边关守将不可以听信瓦剌的借口;而瓦剌人原本就想着用大明皇帝的名头来骗钱骗粮,不过各地的边关都把城门封的严严实实,最终瓦剌大军来回折腾几次都一无所得。

瓦剌首领也先气的要杀掉朱祁镇,最终还是在弟弟的奉劝下,也先才忍下心中的怒火没杀朱祁镇,瓦剌大军开始整合军队开始奔向北京,他们认为只要北京一沦陷,那么大明就基本上完蛋了;不过当瓦剌大军来到大明北京城门口时,他们看到的是一片浩浩荡荡的大明军旗,而北京城门口上站着一片一片的士卒,也先十分的奇怪,大明的精锐不就已经被击败了,这怎么还有如此多是军队。

明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兄弟角色二度互换)(5)

其实北京的这些明军队,是于谦火速调集周边的备倭兵前来勤王的,不仅如此,北京周边被于谦下令挖了无数个壕沟和绊马栓,而城门上的大炮也是齐刷刷地对准城外,这时候的明朝京城武装到牙齿,真正做到固若金汤。

瓦剌大军最初不信这个邪,他们开始进行多轮攻城战,但是几轮下来,瓦剌大军横尸遍野,而明军由于战术得当,伤亡几乎忽略不计,这使得也先血气上脑,他情绪激动的命令让所有大军强攻,然而,这次声势浩大的进攻也并没有讨到任何的好处,甚至阵亡更加厉害。

明代宗不怕要挟,瓦剌被迫撤军

气急败坏之下,也先让人把明英宗带出来用绳子捆住他的手,然后把他脱光,让部下去逗玩他;大明皇帝被游牧民族羞辱,无数的大明军士十分的悲痛,士气下落极快。于谦看到这个问题,迅速上报给代宗朱祁钰,而没等一个时辰,明代宗朱祁钰一身戎装的走上了北京城墙,他巡视城墙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到来让士气低落的明军开始士气高涨。

明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兄弟角色二度互换)(6)

而明代宗对话瓦剌,他呼道:“瓦剌投降归还皇帝,大明将免尔等一死,瓦剌不降,大明将斩杀你们于北京城下。”这句话虽然对振奋士气很有帮助,但对明英宗却是十分危险,或许这是朱祁钰的小心思,也或许他单纯地认为大明就应该硬气、有血性。

最终瓦剌拿朱祁镇要挟大明不成,在损失巨大的情况下,无奈从大明京城退兵,而明英宗朱祁镇又被他们带回到了瓦剌;大明朝廷又恢复了和平安定。

明代宗朱祁钰的错误之路

明代宗朱祁钰在任期间大多数政见和措施,都是非常到位和优秀的,但是他这一生太过执着两件事,这两件事他没有处理好,直接导致事情发酵后,明代宗朱祁钰无法挽回局势。这两件事,一件就是对待归来的明英宗朱祁镇另一件,就是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执着的要立自己儿子朱见济。那么这两件事的错误点到底在哪里呢?

明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兄弟角色二度互换)(7)

明英宗朱祁镇归来

瓦剌也先,已经看出了英宗对瓦剌没有任何用处了,他原本是打算杀掉英宗;不过瓦剌帐下的谋士告诉他:“杀掉他太过可惜,还不如放他回去,让他去和大明皇帝斗争,削弱明朝实力”瓦剌也先一想也是十分有道理,如今的大明成为瓦剌的最大威胁,如果自己放朱祁镇回去,那么他还能够搅动大明的政治局势。

又或者,朱祁镇掌握皇位后,那么对瓦剌也是利大于弊,如果真杀了朱祁镇那就彻底和大明王朝结下了梁子,成为其死敌,这是也先不愿意看到的,况且,朱祁镇在瓦剌的一年,与也先建立了良好的私人感情,总之,朱祁镇最终安全地回到了大明王朝。

朱祁镇拒绝接受皇位,却被监禁

不过此时的朱祁镇,对当帝王已经失去了兴趣,甚至他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但是朱祁镇的归来却让朱祁钰陷入了困境,首先自己不可能让出皇位,但如果不妥善处理好朱祁镇,那么朝中的大臣都会认为自己忘恩负义,于是朱祁钰就搞了一出禅让仪式,他主动把皇位交还给哥哥朱祁镇。

明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兄弟角色二度互换)(8)

但是明眼人都明白,就算朱祁钰肯,大明百姓和官员们是不肯的,一个被游牧民族给掳走的皇帝,谁能够相信他?朱祁镇自己也明白现在的处境,几次禅让仪式,朱祁镇坚决地将皇位推给弟弟;但是按道理来讲,朱祁镇做得已经很好的,那么朱祁钰是不是也应该让哥哥过得舒服点。

然而,朱祁镇的生活反而被监禁起来,他入住的南宫,周边的树木都被砍光(害怕其逃跑),并且军队把这里防守的严严实实,甚至朱祁镇的日常生活都成问题,一时间不得不靠钱皇后作女红,换得生活费,勉强度日,朱祁镇住进这里,就感觉到一种羞辱和嘲讽,同时心里也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朱祁钰要立朱见济为太子

明代宗一直想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当时孙太后和内阁都要求必须立朱见深;于是朱祁钰就和朝臣、宦官们开始了换储的一系列努力,虽然说自己也差点成功,但是天不遂人愿,朱见济还没当上太子就病逝了,朱祁钰整个人都垮了,不过因为这件事,朱祁钰彻底失去了人心。

明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兄弟角色二度互换)(9)

夺门之变,兄弟角色二度互换

朱祁钰在失去儿子后,悲愤之下感染了重病,于是一些大臣们就开始把目光看向了南宫的那位先帝,石亨是个投机分子,他借着探望的机会看到了代宗病况十分严重,于是他就联合了几个同僚开始迎接朱祁镇夺权。

夺门之变进行的十分的顺利,基本上锦衣卫、军队都没有插手,他们也认为,不管谁成为皇帝都是朱家的子嗣,他们效忠就行了,于是夺门之变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而大臣们对昨晚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们准备上早朝,但是走到大殿就听到了徐有贞的大喊“太上皇复位了!”这声吼把大臣们的困意都给驱散了,大臣们赶紧进殿朝拜。而下朝后,朱祁镇来到弟弟朱祁钰病榻前,明史上的记载,朱祁镇只是和朱祁钰说了一些话,之后朱祁镇就把他监禁起来,直到朱祁钰后来病死,两人的恩怨情仇才正式结束。

明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兄弟角色二度互换)(10)

结尾

朱祁钰一直小心翼翼,对于皇权从来不敢奢望,一直做好自己是臣弟,是臣子的角色;然而,当朱祁镇被俘后,国不可一日无主,朱祁钰被推上了政治的舞台,此时的朱祁钰,或者真的是为大明而努力的,正是朱祁钰和于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成功,才挽救了大明江山,避免了再一次“靖康之难”,避免了割据江山。

朱祁钰对大明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权力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权力欲望本来不大的朱祁钰,在尝到甜头后,就打起了皇位的主意,虽然他已经是皇帝,但哥哥的存在一直是个威胁,而朱见深还是太子,于是,朱祁钰就铤而走险,为了权力而忘记了亲情;这两个错误也导致他失去了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