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连聪 通讯员 李烨

笋子虫养殖的配料(小小蜡虫铺就致富路)(1)

四月,进入巧家县红山乡,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虫儿树,大片虫儿树上长满了蜡虫,不少村民正忙着把蜡虫抹下来出售,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红山乡蜡虫产业又喜获丰收,来自湖南、四川、贵州的“虫客”都不约而同地来红山收购蜡虫,小小蜡虫“引客入乡”,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为当地老百姓铺就了致富路。

“我家今年蜡虫产量有200多斤,预计纯收入有1万多元,比种植其它传统的农作物划算多了。我今年50多岁了,外出打工也不方便,加之身体不好,平时只能做点轻便的活,而蜡虫这活基本上老老少少都能做,不需要太多劳力,平时投入的时间也少。”红山社区梁子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户杨秀章一边抹蜡虫,一边乐呵呵地说。

笋子虫养殖的配料(小小蜡虫铺就致富路)(2)

蜡虫是红山乡特色农林产业,因金沙江与牛栏江交汇独特的自然资源,红山乡素有国内“白蜡虫”发端地之称,“漫山红遍”是四月红山的特色写照。

据介绍,蜡虫是红山的传统经济,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全乡8个贫困村1888户贫困农户中,分布在蜡虫种植区域的贫困村6个,覆盖贫困户527户。主产区为红山社区、天星村、白果村、保坪村、黑铁村、安邦村。

近年来,红山乡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主攻方向,把“产业兴乡、生态立乡”的思路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以“一山、两带、三片、四通道”为总体发展思路,呈现好“秘境红山、生态家园”自然风光,做好山水文章。该乡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在海拔2300米至3300米高山草甸片区,以发展牛、羊养殖业为主;在海拔800米至2300米片区,以发展核桃、花椒、蜡虫、豆类产业为主;在海拔800米以下,以发展热区蔬菜、水果及水体养殖为主。产业布局合理,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笋子虫养殖的配料(小小蜡虫铺就致富路)(3)

“近几年,我们都把蜡虫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邀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王自力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产业规划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赵杰军博士深入红山社区、天星村等地,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对红山蜡虫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把脉’,找出前几年蜡虫不上树、产量低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为农户解除了蜡虫发展上的瓶颈问题,逐步实现蜡虫的优质、稳产、高产。”红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赵应彪介绍说。

笋子虫养殖的配料(小小蜡虫铺就致富路)(4)

据了解,该乡党委政府为保护蜡虫产业、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通过召开蜡虫产业发展大会,邀请蜡虫产区干部、群众参与,共谋蜡虫产业发展;拍摄了微电影《天蜡情》,展现红山村民与山外“虫客”诚信往来的醇厚风情,永续“白蜡虫之乡”的朴素情怀;为推进蜡虫产业发展,在请专家指导的基础上,乡政府还组织成立了蜡虫土专家团队,做好蜡虫产业的培育、宣传、引种及“虫客”的联系等,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经营环境。

红山乡天星村村民石美银告诉记者:“今年的蜡虫产量相比往年好,这得益于乡党委政府多次请专家到虫树种植区指导,专家从虫树栽种、老树修理、种虫选择、挂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培训。前几天,赵杰军博士又来我们这里进行蜡虫培育技术知识培训,这些培训让我们学到了更科学的蜡虫培育知识,也掌握了丰富的经验。”

在政府的重视及专家的指导下,红山乡的蜡虫产业于2018年就再次焕发了新生机。据统计,2019年红山乡蜡虫产量约18000余斤,每市斤均价为110元左右,产值预计可达200万元。

笋子虫养殖的配料(小小蜡虫铺就致富路)(5)

“蜡虫是我们增收致富的‘宝贝虫’,‘虫客’都说我们这里的蜡虫质量好,今年卖出了每市斤120元的最高价。我家今年的产量有90多斤,全部都是以每市斤110元出售的,光这项收入就有1万元左右。加上花椒、务工及其它收入,现在我家已经脱贫了,相信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下,明年的收入一定比今年高,我们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美满。”谈及蜡虫产业带来的经济收入,天星村旱谷地村民小组村民徐本华脸上的笑容显得十分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