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帝制时代,皇帝这个职业,象征至高权力,具有极大吸引力,因此让无数英雄竞折腰,争得你死我活、六亲不认。乱世中为了帝位,父子兄弟翻脸比翻书还快,就连在难得的盛世中,也常为了夺位搞得骨肉相残,号称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发动惊天动地的玄武门之变,狠心杀了自己的亲兄弟,道尽了最无情是帝王家这句至理名言。

清代也曾发生过争夺帝位的事件,一次是清太宗皇太极死后,长子豪格与叔叔多尔衮为了夺位而剑拔弩张,所幸当时有个冰雪聪明的孝庄皇后居中协调,巧妙的化解了纷争,避免骨肉相残。但第二次的夺位事件过程惨烈、惊心动魄,就是发生在康熙年间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在位时奠定大清帝国基业,缔造康干盛世,史称千古一帝,在历史上有极高的评价。然而他在选任接班人时,却接连犯了许多致命错误,造成皇子之间为争夺皇位而发生手足相残的惨剧,也是导致继位者雍正皇帝施行高压统治的主因。

康熙育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其中只有24个儿子、8个女儿活到成年。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帝就选立皇次子胤礽为太子,可见他对于接班人选早有规划,而就在太子胤礽出生当天,其母亲孝诚仁皇后却不幸崩于坤宁宫,基于对皇后的宠爱与追思,他对胤礽更加寄与厚望,不但聘请当时最好的师资来教导,更常亲自对太子宣讲治国之道,倾全力要培养太子成为优秀的接班人。也因为在这种厚此薄彼的特殊待遇下,养成胤礽恃宠而骄、不知谦虚的个性,他渐渐被其他皇子孤立,埋下日后兄弟阋墙的导火线。

这时诸皇子们早已各自结党,分为以下各派势力:

大爷党:大阿哥胤禔

太子党:太子胤礽

三爷党:三阿哥胤祉

四爷党:四阿哥胤祯、十三阿哥胤祥、十七阿哥胤礼(雍正即位后才曝光)

八爷党: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

首先的冲突是与大阿哥胤禔,胤禔贵为嫡长子,本该是太子的第一人选,缺因不受康熙帝喜爱,硬是将太子宝座拱手让给弟弟,心里已经够郁闷了,想不到胤礽得了便宜还卖乖,样样都要在父亲面前跟他争锋比较,因此他对胤礽愈发怀恨在心。而其他的皇子因为在胤礽面前全都矮了一截,只能称臣,也都在暗地伺机而动,酝酿废储君争位的计谋。

康熙帝对皇子之间这种尔虞我诈的不睦气氛,不可能毫无感觉,但他却无所作为,不加以疏导矫正,任由这股不满的情绪在皇子之间不断弥漫扩大成仇恨,这是他身为父亲最严重的疏失。

胤礽恃宠而骄的行为,在康熙帝的纵容之下,自己终于尝到恶果,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却在战争前夕生病了,于是他召太子及皇三子胤祉到行宫来服侍。想不到胤礽眼见父亲患病,竟毫无忧色,显然一点都不关心父亲的健康安危,这让康熙伤透了心,这件事导致父子之间开始出现了裂痕。

康熙是坏人吗(都是康熙皇帝害了他)(1)

虽然如此,康熙帝依旧对胤礽相当信任,每当御驾南征北讨,总是命太子坐镇京师监国理政,磨练其治国能力。但对太子不利的流言甚嚣尘上,朝中的大臣也分成拥护太子与反太子的两大政治势力,起初就算不以为意,然而当身旁总是围绕着这类的流言蜚语,一但听久了心里也不免会起疑窦,渐渐的削减他对太子的信任感。

这股疑心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转为行动,他分别册封成年诸皇子爵位,让他们得以参与国家政务,这等于是削弱太子的权力,宣告太子从今不再是一人独揽参政权。

康熙是坏人吗(都是康熙皇帝害了他)(2)

想不到这个举动加深了皇子、大臣间的权力斗争,朝中的攻讦与党争愈演愈烈,康熙整日周旋在各方的政争中,简直不堪其扰,也严重影响朝中的议政气氛,而太子党首脑-索额图的一再跋扈骄纵,终于将康熙惹毛了,他先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将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一干大臣全数禁锢,接着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下诏废黜太子身分

康熙废了太子后,不但没能平息政争,其他皇子眼见太子被废,个个竟都野心勃勃地想争夺太子之位,各自结党谋画,爆发了更严重的夺嫡斗争。就连一向不被康熙喜爱的大阿哥胤褆,这时也跟着打落水狗,他向康熙提议让八阿哥胤禩继任太子,又当面说要替父亲杀掉胤礽,康熙听到后,对胤褆这种不顾手足之情的冷血心肠,感到彻底心寒。不久三阿哥胤祉又揭发胤褆搞邪法术要加害胤礽之事,康熙认为胤褆与胤禩相互勾结,一怒之下,将他们全关进大牢。

康熙是坏人吗(都是康熙皇帝害了他)(3)

眼见皇子们之间的夺位斗争已然不可收拾,只好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又宣布恢复胤礽为太子,却再也无法抚平父子兄弟间的龃龉。而胤礽再次得势之后,非但不知痛改前非,野心反而更变本加厉,可能是真的等继位等得不耐烦了,他竟然胆大包天,勾结一班文武大臣,想用武力逼父亲提早退位,好让自己登基。康熙闻讯大怒,父子之间彻底决裂,他再度废了胤礽的太子位,并将他幽禁,同时宣布不再立太子。

胤礽垮台后,接下来换成八爷党与四爷党之间的斗争,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异常凶险,的确是步步惊心,结果城府最深、潜伏最久、一向不动声色的四爷胤祯最后胜出,即位为雍正帝,但其即位经过至今仍是历史上一个解不开的谜。

综观九子夺嫡的主因,其实就是康熙的不当作为:

一、对胤礽过于偏心宠爱,导致其骄纵过度而兄弟失和。

二、对儿子间的冲突不适时疏导化解,放任冲突扩大。

三、缺乏像孝庄皇后般的女子居间缓冲协调。

四、立储反覆无常,加深父子间的猜忌与矛盾。

五、在位时间太久,权力疲乏,执政能力退化。

胤祯即位后,开始对自己兄弟一连串的清算报复,首先他以避皇帝之讳为由,强制要求其他皇子名字中的胤改为允,这也是清代唯一一位皇帝对避讳之事作得如此彻底的,可见他对这些亲兄弟们的情感之浅薄,连名字都不屑与他们为伍,尊名只能自己独享。

而雍正对于曾与他争过位的兄弟们更是深恶痛绝(尤其是八爷党成员),他借故一一革去这些人的亲王爵位,并将其全数幽禁,三爷胤祉、八爷胤禩、九爷胤禟、十爷胤䄉全都幽禁而死,十四爷胤禵也被幽禁但侥幸未死,后来被乾隆帝释放。

康熙是坏人吗(都是康熙皇帝害了他)(4)

对于未参与夺位的兄弟,雍正也毫不留情,五爷胤祺、十二爷胤祹都曾被借故削爵,十五爷胤禑被雍正命令守皇陵而死。

四爷党成员则因雍正得势而都获善终,十三爷胤祥死后,雍正还下旨将其允字改回胤字,成为雍正朝唯一位最终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十七爷胤礼,就是《甄嬛传》中的果郡王,其实最得雍正信任,最后是病死,并未如电视剧演的被雍正毒死。

雍正在这一连串的夺位斗争中惊险求存,最后登上大位,使其性格格外冷酷,也对人极度猜忌不信任,因而造就他高压统治的手段,毫不留情地残杀亲兄弟与功臣,再加上他的即位过程充满谜团,使得关于四爷的传说轶事,一直是民间野史的主要题材。然而别忘了,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康熙,雍正只不过因这场残酷的生存游戏而扭曲了性格,严格说来,他也是帝制下的受害者,为了得来不易的帝位转为加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