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穗小鱼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1)

题记:

小溪,白塔,墨竹,渡口,独户的人家……故事在静美中拉开帷幕。这里是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这里是民风淳朴的湘西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被誉为“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一九九九年《亚洲周刊》评选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边城》名列第二,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如果把书籍比喻成饮品,那么《边城》无疑就是一杯凉白开,通透、纯粹,喝起来无味,却十分解渴。会让我们浮躁的心慢慢安静下来,也会让我们带着面具的生活慢慢卸下伪装。小说中,铺陈了红尘男女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人家的互爱,可以说是一部爱的大观园。

各式各样的爱相互交融着,纯粹而自然。在这浓郁且淳朴的爱中,有一种爱却用尽了一生的等候。不曾有过承诺,也不知道归期,但她不在乎,只是等,等待那个“明天”就会回来的人。

一如,沈从文在《边城》的卷首语: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2)

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3)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管理渡船是老人一生的职业,从二十岁起他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船渡了多少人。恩怨情仇,生离死别,老人看的很开。那只黄狗是他唯一的朋友,那个女孩是他唯一的亲人。

女孩的母亲,便是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和一个茶峒军人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身孕以后,世风不容,这对痴男怨女便打算私奔。但男人觉得逃走违悖了军人的职责,亦会有损自己的名誉;女人则不舍家中孤独的老父亲。

两难之下,男人就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阻。”于是,便先服了毒。女人心疼肚中骨肉,只好羞活于世。待腹中小孩生下后,便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追寻心爱的男人而去。

遗孤在爷爷的拉扯下,转眼间便到了十三岁。出落得亭亭玉立,温婉可人。爷爷便为这可怜的孤雏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翠翠"。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4)

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

边城不同于川端康城的冷静,而是另一种平实。静静的如同世代在茶峒流淌的酉水,送走了一代代最朴实善良的人们,见证了一段段最平淡真挚的悲欢离合。

在那个风云变幻、炮火连天的年代,这里“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不管外面的人们如何水深火热,茶峒里的人们依然悠然自得。可以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了茶峒的静谧安逸和淳朴风俗。

热闹充满生气的小河街,妇人聚集的吊脚楼,负责摆渡的老船夫,就连世俗最为不齿的风尘女子,也永远那么浑厚。她们可以为了生计,关起门来行鱼水之欢,也可以把所有的眼泪和快乐牢牢地系在归期不定的水手身上,大有古代女子“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勇气和无悔。

一如,沈从文在《边城》里写到:

“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即便是吊脚楼里的女人,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她们多靠四川商人维持生活,但恩情所结,则多在水手方面。感情好的,互相咬着嘴唇咬着颈脖发了誓,约好了"分手后各人皆不许胡闹"......”

吊脚楼里的女人,把眼泪与欢乐在爱恨得失间揉进了淡淡的生活里。“短期的包定,长期的嫁娶,一时间的关门,这些关于一个女人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绝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5)

情窦初开的少女会为一片云、一颗星而凝眸

这样的水土和民风也养育了翠翠的善良、纯真和羞涩。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女孩子情窦初开,憧憬“爱情”的年华,翠翠自当也不例外。

她有年少无知时扮做新娘的懵懂,也有情窦初开后追看花轿的好奇。她会欢喜,会脸红,也会爱上吊脚楼里传出的缠绵歌声,又会为一片云、一颗星而孤独凝眸。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6)

一句轻骂,暗生情愫许一生

茶峒这个小山城,五月端阳甚是热闹。每逢端午节,城中男女老少便聚在一起观看划龙船比赛。爷爷便也带着翠翠前去凑热闹,到了河边却找老友斗酒去了,把翠翠一个人丢在那里。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7)

茶峒端午赛龙船

天渐渐黑了下来,看赛龙船的人逐一散去,吊脚楼里亮起了灯,女人也唱起了曲儿,可爷爷还是没来接翠翠。于是,翠翠就伫立在码头左等右等。此时,对岸游过来一个人追白鸭的男人。翠翠身边的黄狗警惕性地“汪汪汪”叫了起来。

男人爬上岸,问道:“你是谁?为什么这么晚还回家?”

翠翠答道:“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我等爷爷来好回家去。"

男人:“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以为男人要她去吊脚楼,心想此人肯定是个轻薄之徒。本来从不骂人的她,觉得被欺侮了,就轻轻的骂道:"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男人笑着说:“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又过了一阵,有人燃了一个火把,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她。此人是二老家的伙计,是二老专门安排送翠翠回家的。而翠翠并不知道二老是谁,一番言语之后才知晓二老就是刚才挨自己骂的那个人。其实,二老的真实名字叫傩送。因为上面有个哥哥,又是大户人家,家境显赫,便人称二老。

想到这里,翠翠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吃惊的是,一面之交的男人竟会记挂担心自己;害羞的是,自己竟然对这个男人产生了好感。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8)

翠翠和二老傩送

时间一转眼过了两年,虽然这两年翠翠也都会去看赛龙船,但是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美。那个男人已经落入了翠翠的心坎上,滋生了情愫,暗许了芳心。

而翠翠不知的是,有另一个男人对自己也动了心。这个人就是大老,傩送的哥哥天保。天宝生性豪爽,心直口快。某日,在坐爷爷的渡船时张口就说:“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象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闲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象老鸦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这溪边来为翠翠唱歌。”

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情感的萌动,像悄然无声的春雨,潜入泥土。生死别离已然发生,故事中的人唯有承受。那琉璃般透明的“纯粹的美”和“清洁的魂”,带给人们恒定而久远的感动。

大老终究还是太忙,于是他选择了“走车路”,就是请媒人去翠翠家提亲。提亲的结果自然是失败的,因为翠翠压根儿就不欢喜他。书中只用了一段话就阐明了这种情感:

“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

“从容”二字不动声色地表露了翠翠内心的想法。因为对大老没有那种特殊的感觉,所以能够从容面对。

二老对翠翠的爱是含蓄的亦是勇敢的,当知道自己的亲哥哥也喜欢翠翠时,他直截了当地去向哥哥表明自己的心迹。更重要的是,他显然比大老更了解翠翠的心意,因为他选择的是“走马路”,就是为翠翠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情歌。二老是成功的,他的歌声让翠翠在睡梦中都能感觉到甜蜜。

书中是这样描述翠翠听到二老歌声后的感受:

“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得真有趣!”

这寥寥数语,却把一个沉浸在对爱情美好幻想中的女孩形象勾勒出来了。他们三人之间的爱情放在今天说就是“三角恋”,剧情绝无当地电视剧中,兄弟俩为一个女人争得头破血流。《边城》里把这份情爱写得平静而又激荡。

实际上,大老何尝不想车路不通走马路,只是自己没有唱歌的天分。况且在二弟表明了喜欢翠翠的心意后,便想成人之美。但弟弟却出了个主意,两人轮流对着翠翠家唱歌,算是公平竞争。翠翠应了谁,谁便胜利了。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9)

大老和二老公平竞争

结果,不必说,自然是弟弟二老胜了。前文已经描述过翠翠听到二老歌声的感受——“睡得真好,梦得真有趣”

沈从文在《边城》里几乎无一处华丽的辞藻,却每每读起来引人入深,代入感极强,仿佛让人回到那马放南山、情爱飞扬的岁月。

“不哭过长夜,不能语人生。”我想没有经历过青春的甜酸,没有体会过尘世的凉薄,大概也不能懂《边城》。面对尘世间铺天盖地的灰土,面对无处不在的窒息感,不再被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自己,越发怀念起茶峒清澈见底的流水,桃杏花里耀眼的紫花布,温柔的黄昏带着薄薄的凄凉。

那样的世界,在素淡中自有明澈的光辉,质朴中自有蕴藉隽永之致,只能存在于过往,存在于梦中,存在于记忆。翠翠身上有我们最想抓住的洁净和自由,有着情笃初开的女孩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哥哥天保自知弟弟早已打动翠翠的芳心,决定驾家中的新油船下驶,离开茶峒。怎知风浪无情,出了意外丢了性命。自此,二老的心中充满了对祖父的怨恨,但对翠翠的爱却割舍不下。所以,每当有人问起:“你要渡船(做老船夫的孙女婿),还是碾坊(继承家业)?”他仍然会说,我牵挂的是渡船(翠翠)。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11)

这种“可得而不能得”的矛盾情感折磨着他,他不想放弃那份纯美的爱,但心中的恶魔却时时跳出来告诉他:“你大哥的死与翠翠家有关。”于是,二老做了“瘾君子”,他远远地避开了自己的家乡,避开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翠翠。

而翠翠想要的,不是富贵的家业,不是显赫的地位,她所期盼的,不过是自己喜欢的人能为自己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情歌,而自己能在歌声的伴随下,在美丽的梦境里遨游。

在祖父去世后终于从旁人口中得知了二老的想法,亦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事情。话说,女人总会在一夜间长大,于翠翠亦是如此。

有人说:“每一个女子的生命中都会有两棵树。一棵白桦木,一棵菩提榕。”

白桦木是,我爱的那个人;菩提榕是,爱我的那个人。

白桦木留有余地,菩提榕万死不辞。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12)

翠翠心中有自己的菩提树

白桦木和菩提榕,长在翠翠生命里,变成了沉默秀拔的傩送,和豪放不羁的天保。爱上同一女子的两个汉子,换到古代,该血染山河兵戎相见一场;换到现代,该势不两立各谋生路一回。换到世外桃源湘西边城里的亲兄弟,只好情义两难,九死一生。

他死了,他走了。

一如,《边城》的结束语: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月华静夜凉如寞,一寸相思一寸泪。”天保带着遗憾去世,爷爷带着未了的心愿去世,傩送怀抱愧疚和无奈远下桃源,单纯的、孤苦的翠翠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长大了的翠翠选择了独自坚守在渡口,等待着没有归期的爱情。不曾有过承诺,也不知道归期,但她不在乎,只是等,等待那个“明天”就会回来的人。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守望的距离也非遥不可及。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13)

因为爱,所以等

要怎样的一份情感,才值得用一生去等待呢?

我从中间读出了讽刺的意味:翠翠因为长大了,懂得了什么是爱,所以选择守候;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因为“长大了”,懂得了什么是现实,所以选择逃离。

读完《边城》,怅然伤神。这也许是一个悲剧,天保和爷爷的相继离世,傩送的出走,翠翠日复一日的等待。可我却觉得,这是一部幸福的小说。因为,所有的人心中都被爱填满。他们带着爱生活,带着爱逝去,带着爱离开,带着爱等待。

因为爱,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因为爱,他们留下了怅然神伤的过往;

因为爱,翠翠的等待被点缀上期待幸福的纹理。

《边城》留给我们一个绵绵的想象,留给翠翠一个长长的明天。

守望着那片圣洁的天堂是什么歌(守望的姿态那么苍凉美丽)(14)

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最纯美!

没有结局,自不必挣扎。我们仿佛可以看见独守渡口的翠翠,在对傩送的碎碎念中将一个个日子过下去;看见风干的记忆,在等待的过程中变得鲜活和美好;看见很多很多的事情,在时间的延伸中都变得云淡风轻。

翠翠为何会为“不曾有过承诺,也不知道归期”的爱情独自坚守呢?

作者沈从文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