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对不对呢?

西游记白龙马的简介(白龙马陪唐僧的时间和悟空一样久)(1)

从小说《西游记》看,白龙马成为唐僧的“徒弟”(或者说仆人),只比孙悟空晚一点。

而真实版的玄奘取经,白龙马的原型,和孙悟空的原型,出现时间基本一致,都是玄奘停留在“瓜州”、准备偷渡出境的时候。一位叫做“石磐陀”的年轻胡人说要随玄奘去取经,而且说他认路,可以帮玄奘绕过“海关”(五个关口,当时称为“五峰”),出境去。“石磐陀”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另一位老胡人送了玄奘一匹“瘦老赤马”。老胡人说,这匹老马跟随他往返“伊吾”十五趟,熟悉路径,其它的马走不了西去之路。“赤马”,就是白龙马的原型。

西游记白龙马的简介(白龙马陪唐僧的时间和悟空一样久)(2)

还没到“五峰”,“石磐陀”就不想再往前走了,又怕玄奘被抓供出他来,又想杀玄奘。玄奘发誓不会“供”出他,“师徒二人”缘分即尽,只剩玄奘骑着老马进入大漠“莫贺延碛”。当玄奘梦到“深沙神”、醒来继续赶路的时候,就是这匹“赤马”发现了水源,帮助玄奘走出了大漠。

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中,专门有一折叫做“木叉售马”,说西海龙王的火龙三太子,因为“行雨差池”将要被玉帝问斩(和泾河龙王犯的错差不多),被观音菩萨救下,变成一匹白马,派徒弟木叉变成卖马商人送白马给唐僧。这时,“赤马”已经变成“白马”了,估计是因为联想到了佛教故事“白马驮经”;不过在它的原身份中保留了近似“赤”的“火”字——火龙三太子。而到了小说《西游记》,“火龙三太子”又变成了“玉龙三太子”,和“白马”搭配更加一致。

高贵 忠诚 全始全终

虽然在普通人看来,白龙马就是一匹“坐骑”,但是他自己,还有取经团队里的其他人都知道不是。第二十三回,唐僧的徒弟们“凑齐”的日子还不算久,八戒嫌行李担太沉,提出让白龙马驮一点,孙悟空于是向他和沙僧说明,白龙马不是凡马,是西海玉龙三太子,因为犯罪要将功补过,“……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西游记白龙马的简介(白龙马陪唐僧的时间和悟空一样久)(3)

孙悟空的意思很明确,虽然大家岗位不一样,却都是师父的徒弟,不要拿人家当苦力使。而后文白龙马不多的几次出场,都是管唐僧叫“师父”,管悟空三人叫“师兄”。所以,白龙马,虽然在排行顺序上不那么讲究,也没有正式的法号和“诨名”,但他的身份和悟空三人是一样的。

给唐僧配上这样一匹龙马,是为了和他其他的“配置”更相称。取经故事演化到小说《西游记》,唐僧已经不是第一男主角,但是他仍然非常重要。孙悟空经常说唐僧肉眼凡胎,也正因为是凡人,才必须具备一些“非凡之处”,才好做前齐天大圣、前天蓬元帅等等的师父。

先看出身。唐僧的前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够强了。唐僧的人间父母,父亲是状元,母亲是宰相家的小姐,而且还是“抛绣球撞天婚”撞出来的姻缘,真真的金童玉女又是天作之合。唐僧的出身已经是一等一的了,为了让他更加“非凡”,又加了一段“江流儿复仇”的传奇。刚出娘胎就体验野外漂流,而且大难不死,长大剃度为僧之后又是寻亲,复仇。来历如此不平凡,才好担当取经重任。

西游记白龙马的简介(白龙马陪唐僧的时间和悟空一样久)(4)

再看看唐僧随身的“配置”。观音菩萨赐给的九环锡杖和锦斓袈裟都是佛家珍物。还有那个最后被换了真经的紫金钵盂,是唐王钦赐。所以,真正的“凡品”就只剩下了唐王赐的那匹马,虽然也不能算差,但是骑着去西天,还是很不够的。

这里要说到“好马”的标准了。“高头大马”是大家对好马的一般印象,其实失于偏颇。马的用途,虽然通称为“脚力”,其实分类很细致。所谓“高头大马”,外表骏美,体格匀称,皇上出行时走个仪仗什么的,绝对撑门面,不过,还算不得头等。第一等是战马。应对沙场上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要有足够的胆量、速度,以及机变反应力。

取经的马,其实比战马的要求还高,尤其是——胆量。不要说狮驼岭青狮、白象那样的大妖精,只是双叉岭“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面有几条长虫盘绕”,那匹唐王钦赐的马,就已经被吓得“腰软蹄弯,便屎俱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若不是猎户刘伯钦及时赶到,唐僧险些丢了性命。西天路上,比这大的阵仗多了去了,身为坐骑,动不动就被吓瘫,唐僧岂不是随时都有性命之忧?所以,观音菩萨说得对,“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需得是这龙马,方才去得。”而白龙马本来是龙子,见过大阵仗,不论风吹雨打,不论狼虫虎豹、魑魅魍魉,我自岿然不动,这才能稳稳地同时也是安全地驮着唐僧。

好马还有一条重要的标准,忠诚。白龙马的忠诚,表现在他的全始全终,以及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勇气。“宝象国”一段,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了虎,悟空早被赶回了花果山,八戒、沙僧出去降妖未回,危机时刻,白龙马出手了。“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西游记白龙马的简介(白龙马陪唐僧的时间和悟空一样久)(5)

虽然没有战胜黄袍怪,白龙马却成功阻止了八戒分行李散火,还力求他去请回大师兄。“小龙闻说,一口咬住他直裰子,那里肯放,止不住眼中滴泪道:‘师兄啊!你千万休生懒惰!……你趁早儿驾云回上花果山,请大师兄孙行者来。他还有降妖的大法力,管教救了师父,也与你我报得这败阵之仇。’”这一番相劝相求,言辞恳切,猪八戒才能远赴花果山请回孙悟空,挽救了取经功业。

龙与马

玉龙三太子做了取经人的“脚力”,我们会觉得很好接受,因为,龙和马会相互转化,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有人说龙和马交合,生下的就是“天地之精”“马身而龙鳞”的龙马,还有人直接将骏马说成是“龙马”。

白龙马对于自己“龙子”的身份很看重。比如“朱紫国”故事中,悟空给国王配药,要用一点马尿,派八戒去取,没有取来,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八戒态度不好。“那马斜伏地下睡哩,呆子一顿脚踢起,衬在肚下,等了半会,全不见撒尿。”早说过人家是龙子,也是唐僧的徒弟,八戒这么干就有点不地道了。

待到三人都去找白龙马,他又说出了第二个“不肯”的理由:“师兄,你岂不知?我本是西海飞龙,……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孙行者和八戒不同,求人要东西,当然要好好说话:“兄弟谨言,此间乃西方国王,非尘俗也,亦非轻抛弃也。常言道:‘众毛攒裘’。要与本国之王治病哩。医得好时,大家光辉。不然,恐惧不得善离此地也。”既给对方相当的尊重,又希望顾全大局,有这么一套说辞,白龙马才会乖乖地给尿。

西游记白龙马的简介(白龙马陪唐僧的时间和悟空一样久)(6)

朱紫国悟空行医(悬丝诊脉)

顺便说一下白龙马和他的几位“师兄”的关系。他虽然大多数时候演“默片”,心中对大家却自有一套看法。白龙马尊重“大师兄”,不止是因为孙行者曾经是管马的“弼马温”,而是心服口服,听听他对孙悟空的赞美就知道了——“有仁有义的美猴王”。沙僧性格没什么棱角,所以白龙马和他的关系是不好也不坏。和八戒就不同了。

有一个情节有点奇怪,孙悟空明明在第二十三回就向八戒、沙僧说明了白龙马是龙子,可是,似乎隔那么一段时间,就得再重复一遍——师父的马是西海龙子,不是一般的马……什么意思呢?作者怕故事太长,读者给忘了?或者,写作时间跨度太大,他自己记不得了?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可是从人物的角度来说,像谁是什么来头这样重要的信息(龙族的背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啊),以猪八戒这位前天蓬元帅,难道真的说一遍记不住?

其实,人群达到一定规模,都会出现个等级序列,也会出现一个经常被欺负的对象。像猪八戒这样有缺点的凡人,自然而然地会有那么点恃强凌弱,因为白龙马很少说话和刷存在感,所以八戒就认定对他是可以发发威的,你说你是西海龙子,我偏就记不得了,就当你是匹普通的马,踢呀赶呀随我便。而白龙马呢,自打“宝象国”那回八戒想临阵脱逃,白龙马就有些瞧不起他了,更何况之后他一碰到困难,还总想把白龙马给卖了,给师父当棺材本……恶性循环,白龙马本就看不起他,这样一来,也就更加不听他的话了,你让我快走我偏不,你要取马尿我就是不给——杠上了。

“西海龙子”

如果要选一条龙变成马,西海龙王家的肯定更合适一些,因为,取经是往“西”走。而且,即使没有“西天取经”,好马也大多是“西边”来的。

有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西游记》《封神榜》及诸多民间故事传说中,很少有马修炼成精怪的。只记得《聊斋》有一篇《五通》,写的是江浙一带流行的邪神“五通神”(一般认为是五个),有义士杀死了三个,其中之一是一匹小马。民间传说中的“马妖”很少,相反,受到祭祀供奉的“马神”却不少,比如在北京,有人统计过,旧时至少有八座马神庙,如今北京大学西南角就保留着一座。马之所以受到祭祀,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战争、皇家仪仗以及邮传驿站等等方面作用很重要,而马和普通的农业生产关系不是很大,不是人人都能“亲近”的动物,所以也就少有“成精”为害的机会。

西游记白龙马的简介(白龙马陪唐僧的时间和悟空一样久)(7)

乌珠穆沁白马

马是草原动物,它们需要足够的草类食物,也需要足够大的任其驰骋的地盘儿。所以它们的主要产地,是北部的蒙古草原,也有西域的广大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草原民族,总容易在战争中取胜的原因——人家有骑兵,而中原王朝,是以步兵为主。很多关于古代战将的传奇故事中都会强调其坐骑的难得,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原农耕地区,得到一匹好马是多么的不容易。比如著名的赤兔马,先是被送给吕布,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后来又成了关羽的坐骑,以至于大家都不大记得它的第一任主人是——董卓。董卓之所以拥有像赤兔这样的宝马,是因为地利之便,身为当时的西凉刺史,与西域各部落的交往更为便利,获得宝马的机会当然也就更多。

再上溯到西汉武帝时代,张骞通西域,带回了乌孙国的乌孙马(即今天的伊犁马),汉武帝非常喜欢,封之为“天马”。后来,汉武帝又听说大宛国的宝马更好,不但神骏无比,还出汗如血,特意派人去索要。不想大宛国不肯给。武帝那暴脾气——立即发兵打仗,大宛屈服之后,贡献了汗血马。武帝得此宝马,甚是喜爱,又转封大宛马为“天马”,给乌孙马改名为“西极马”。

汗血马在它的原产地“大宛”,也就是现在的土库曼斯坦共和国,被称为“阿哈尔捷金马”,简称“阿哈马”,并没有“出汗如血”的记载。有专家曾推测过“汗血”一说,可能是因为马得了一种寄生虫病,从患处流出了“汗血”;也可能是红色或者栗色的“阿哈马”,出汗时在血色夕阳的映照下,给人以“汗血”的错觉。实际上,是不是“汗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确是一个优良的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马种。汗血马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耐力强。速度比它快的马是有的,不过持续几十天保持一定的速度就不容易了,汗血马恰恰是这样的“马拉力赛”优秀选手。

西游记白龙马的简介(白龙马陪唐僧的时间和悟空一样久)(8)

汗血宝马——阿哈尔捷金马

这倒让人联想到“白龙马”的原型“瘦老赤马”。“老”强调它能“识途”,“瘦”可以理解为不健硕,但是也可以是马种本身的特点。比如汗血马,整个马看起来就是“偏瘦”的,没有草原蒙古马发达厚实的鬃毛,马毛细、密、短而光滑,紧贴着皮肤,仿佛个子不大却身材矫捷的武士。短毛最大的好处是散热快,穿越大漠流沙,这一点很重要,而汗血马正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沙漠马种。在此大胆联想一下,白龙马的这匹“原型马”,是否就是与汗血马类似的“沙漠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