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1)

我们来到上海,在霓虹灯影和高楼大厦间寻找老上海滩的痕迹,却发现总是和一个人万般牵连,这个人就是杜月笙

黑社会一直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神秘的存在。比如意大利、美国的黑手党,日本的山口组,俄罗斯黑帮……

在中国也一直不乏“黑社会”的存在,从广义来看,民间私下成立的帮派并带有反朝廷性质的教派都可以看做“黑社会”,不过很多组织我们从历史的角度都冠以了“农民起义运动”……

作为近代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帮派老大杜月笙,从一位街头小混混转身成为旧上海的一代枭雄,他是中国鸦片倒卖的最大赢家,他曾屠杀镇压中共成员,他也在抗战中一腔赤诚出钱出力,他帮助过蒋介石,也协助过八路军,他办过学校,也乐善好施,他一度成为全中国的帮会老大,用他的“黑恶势力”影响了整个中国。

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2)

杜月笙

杜月笙2岁丧母,5岁丧父,后妈待他挺好,可惜就是太穷了,只读了五个月学堂就再没念成书。少年的杜月笙还迷上了赌博,有一次财迷心窍还差点卖掉祖宅,缺乏爹娘管教的杜月笙几乎是人贱狗嫌。

十四岁时杜月笙来到了上海十六铺水果店做学徒。据说有一次他看到街上有反童工的游行,竟忍不住也跟进队伍走了一天,回店后老板嫌他惹事就把他开除了。

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3)

老上海十六铺码头,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地方,拥有150年历史,曾是远东最大码头、上海的水上门户

没多久,杜月笙加入了一个帮派,青帮

青帮始于效命清朝的民间组织漕帮,创立人因为有来自少林寺以及信奉罗教缘故,由此青帮也信奉达摩、惠能,颇有禅门意味。

在鼎盛时期青帮拥有72个半码头128帮,占据天时地利,到后期青帮的走私业务也如鱼得水。

顺便提一下当时并行的一个帮派,洪门

洪门有另一个名字,叫天地会。据说是由南少林武僧所创,康熙年间他们曾远征西藏,回来后却又被八旗军追杀,一气之下就创立了一个组织用来“反清复明”。(另外也有说是郑成功或部将创立)。

虽然洪门没能“复明”,但反清目的却和很多革命人士不谋而合,在早期革命运动中,洪门起到了不少作用,连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都是洪门子弟。

洪门领袖有一句话深得民心:“谁能拥护国家于危险,救人民于水火,我就拥护他。”

也难怪洪门领导人司徒美堂还参加过开国大典。1925年,洪门致公堂改为致公党,成为我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

与洪门不同,青帮入会的复杂度和难度系数就很高,并要求“师徒如父子”的传承,所以就有“青帮一条线,洪帮一大片”的说法。

青帮到了杜月笙这一代的时候,漕运已经没落,帮派都在干一些不大正当的事了。当时青帮老大黄金荣就是在赌场和烟土(鸦片)买卖里大捞不义之财。

结识黄金荣完全是一次巧合,有一次杜月笙仗着义气帮兄弟要债,在赌场里找到了黄金荣。

但是杜月笙没有硬来,他有一句口头禅是:刀切豆腐两面光。

秉行这个主义,他提出的要债条件是,就当预支自己的薪水,“以后在青帮里好好干”。

这种机智和胆量深得黄金荣的赏识,所以,杜月笙在闯荡生涯的一开始就走进了黄公馆。

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4)

位于上海虹口区东汉阳路棚户区内的一座小洋楼,据称为黄金荣为外妾所造的黄公馆

杜月笙在黄公馆够勤快,够坦诚,也够精明,他取得了黄金荣的信任,通过经营赌场而很快盆钵满盈。

1917年,深陷一战的英国被迫停止了对中国的鸦片倾销,但鸦片在中国仍旧有大量的需求,杜月笙与黄金荣等利用这个空缺贩卖鸦片大肆敛财。

1925年,杜月笙利用和军阀的关系,成立了“三鑫”公司,直接垄断了法租界鸦片提运,并形成了一条全球销售网。

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5)

(三鑫公司的原址改造而成的小型奢华酒店)

年少的杜月笙被亲戚撵出家门,告别唯一他的外婆时,他长跪不起,哭着发誓说:我将来要一身光鲜地回来,起家业,立祠堂!

1931年,杜月笙老家高桥镇的杜家祠堂正式落成,庆祝规模空前盛大,来庆贺的人的名单说出来惊人,包括蒋介石、孔祥熙、杨虎等,整个上海滩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无一不到场,这些大佬的名字也都一一验证着杜月笙的成功。

但成功的背后是一场更大的黑帮运作,这座杜家祠堂后来就成为整个远东地区最大的地下毒品加工厂,无数人因吸食鸦片倾家荡产乃至死亡,给整个中国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杜月笙通过贩卖鸦片、经营赌场聚敛钱财,对于人情关系又不惜千金散去,在那时的上海滩,几乎跟杜月笙有交往的人,都接受过他的钱物馈赠。这一点,杜月笙有一句名言: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因为这种豁达,他在赌场里跟戴笠成了拜把子兄弟,被黎元洪用对联盛赞,资助人跟外国人打官司关键是最后还打赢了,他跟各路军阀、上下官员、社会名流都能友好相处,甚至学术泰斗章炳麟(章太炎)也跟这个“黑老大”做了朋友,还为杜月笙改名杜镛,字月笙(杜月笙本名叫杜月生)。

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6)

杜月笙的事业不仅涉及到工商业的多个方面,他自己成立了中汇银行,成为上海银行公会理事,后来他还成为中国红十字协会副会长、赈灾委员等,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名望。

整个旧上海,“有事找杜先生”成了一种现象,有些人家丢了东西也去杜公馆求助,杜月笙手下掌管的本是社会上三教九流杂七杂八的人,但正是耳目遍地,办起事来竟然还很利索。

所以很多人说,在旧上海,杜公馆才是政府。

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7)

上海杜公馆

1931年,中国各地水患严重,局势动荡不安,难民成群。

杜月笙带头捐款,并利用自己的威信力呼吁赈灾,他利用黄金荣的戏院,邀请梅兰芳等名角义演筹款,甚至还想出一个十分创新的节目:选美,评选上海小姐。——然后一口气筹集了二十亿法币善款。

这是莺歌燕舞的上海,这是歌舞升平的上海,这也是杜月笙的十里洋场。

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8)

暮色中的上海外滩

杜月笙常说:不要怕别人利用,别人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拉开了“四一二”反革命行动。蒋介石在背后筹划,事件主要的出动力量却是青帮。杜月笙指使青帮成员屠杀中共党员及大量工农群众,令半个上海血迹斑斑。

在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葛优饰演的陆先生就是以杜月笙为原型,其中有一段陆先生派人送孙先生去火车站,孙先生却在《take me to shanghai》的背景音乐里,在荒郊野外被直接活埋了。

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9)

《罗曼蒂克消亡史》剧照

这段历史就是暗指杜月笙在这次政变中,活埋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

杜月笙被人很多次“利用”过,他心甘情愿地被利用,因为利用过后他就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条生路,多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但这次被蒋介石的利用,杜月笙却深深地失算了。

1945年抗战胜利,杜月笙回到上海。

抗战前,上海被分隔成英美租界、法租界和中国人居住地区,黑社会组织就是在这三大块之间的灰色地带盘旋,以不官不民的姿态盘旋着三方关系,并织出自己的利益网。

现在上海没有了租界,青帮和江湖都将成明日黄花。

但是当杜月笙经过上海北站时,他看到满目的大字,“打倒恶势力”,“打倒杜月笙”。

他匆匆地离开了,他终于明白蒋介石当初“清党”,最后也要清他。

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10)

上海外白渡桥,1908年1月建成通车,老上海的标志之一

不知道离开上海的杜月笙,是带着怎样的心情。

他是黑社会头目,一定有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一面,但他也有侠骨肝胆、为国家一腔赤诚的时候。

在全面抗战时期,他认购了近六分之一的抗战国债,并以高度热情筹备资金,安置难民,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发起抗战后援会,自己担任主席。1937年10月,杜月笙还应八路军的要求,向晋北前线的八路军捐赠了一千套防毒面具。

1937年11月,日军舰队集结在长江口,国民政府下令“江阴沉船”,要求沿岸轮船公司自毁轮船封锁江面。杜月笙的大达轮船公司几乎全部损失。这次沉船事件是来自企业家自身的民族认同与爱国情怀,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参与到抗日救国的行动中。

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什么地方住着(在霓虹灯影里寻找老上海的痕迹)(11)

上海市轮渡公司股票

“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不知道《无间道》里这句台词能不能传递杜月笙的心声,一路从清朝走到民国,再走进新中国,乱世枭雄杜月笙最后还是背了一个骂名。

杜月笙小时候没有读过书,后来他非常尊重文人,也努力学习上层人士的衣装谈吐。黑社会头目都有许多霸气的称谓,比如黄金荣叫黄老板,张啸林叫张大帅,但杜月笙叫“杜先生”。

他的手上沾满过很多无辜人的鲜血,这是无法抹去的事实。所以站在历史的角度评判他是个坏人,但细数他的一生却发现,他也担得起人们叫他一声“杜先生”。

……

关注地球旅客,好文章不错过!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各平台账号,搜索“地球旅客”

⬇ 更多好文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