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丢了皇位(1)

提到建文帝朱允炆,人们在追寻下落之谜时,对他的经历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常言道,自古成王败寇,败者往往受到了更多的同情,朱允炆也是如此。朱允炆怎么就败了?最常见的说法是朱元璋在位期间大肆诛杀功臣,以至于“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没有将领可用。

这是一个原因,打仗确实需要将领领兵,因为皇帝只能在后面统筹一切。其实朱允炆丢掉皇位,最大的原因是用错了两个人,齐泰和黄子澄。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皇帝位,齐泰出任兵部尚书,黄子澄出任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同参军国事。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丢了皇位(2)

我们来看下两个人的详细情况:齐泰,溧水人,原名齐德,朱元璋赐名齐泰。洪武二十八年,齐泰从兵部侍郎擢升为左侍郎。黄子澄,名湜,分宜人。洪武十九年中进士,先出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为修撰成为东宫伴读。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江山永固,将儿子分封到各地做了藩王。朱元璋在世时,在位藩王还是比较安分,可到了朱允炆即位后,藩王拥兵自重的局面已经出现,以镇守北平的燕王实力最强。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丢了皇位(3)

很快,如何削藩摆在了朱允炆面前,齐泰和黄子澄有着不同的看法。齐泰认为,来个擒贼先擒王,提出最先削掉燕王。但黄子澄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在黄子澄看来,削藩本来就很艰难,应该从对朝廷不敬的藩王先手,这样既能名正言顺,也能获得天下老百姓的支持认可。周王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兄弟,解决了周王就能让朱棣实力大损。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丢了皇位(4)

齐泰、黄子澄显然受到了汉景帝老师晁错的影响。晁错曾向汉景帝上书《削藩策》,里面有这样的话语,“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就在朱允炆和齐泰、黄子澄密谋削藩时,吏部官员高巍则反对。高巍劝说朱允炆,“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不削之削也。”可惜,朱允炆哪里听得进去。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丢了皇位(5)

退一步来说,朱棣可能会造反,但不是此时。迫于无奈,朱棣匆忙发动了“靖难之役”,实属无奈之举。

参考资料:《明史》、《靖难之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