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果笑

图片:网络

历时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期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这个理性和感性并存的时代,给后世留下了战场中的兵戎相见,将才们的运筹帷幄,谈判席上的外交谋略等等,很多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本文接下来说一个《烛之武退秦师》的典故,从中去领会何为有义、有勇、有智谋。(粗黑字为翻译过来的白话文)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炷之武老当益壮)(1)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郑国面临灭亡之灾。

那么,作为主攻方的晋文公为什么要出兵围攻郑国?原因有二:

  1. 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于他;
  2. 晋文公耿耿于怀的是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打晋国,当看到楚国即将战败之时,马上派人出使晋国,向晋国示好。

《左传》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认为郑国国君即郑文公,就是一个两面三刀,背后放冷箭的小人,必须要灭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原因很简单,晋国需要借助秦国的势力来打胜仗,而当时的秦国处在向外扩张,到处发动战争来夺取霸权的时期,无论要联合攻打哪个国家,秦穆公都不会拒绝。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炷之武老当益壮)(2)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文公听从了他的话。

《左传》原文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这一段中出现了两位人物,佚之狐和烛之武。

佚之狐是郑国大夫,他是个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此时推荐烛之武似乎说不过,因为烛之武年岁已高,况且郑文公一直没有重用过此人。

其实,此处才是佚之狐的亮点,他知道只有这种时候,郑文公才能明白何为知人善用,日后不再犯弃人才于不用的错误。况且,他有把握烛之武堪当此任,否则如此危机之时不会推荐给国君。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炷之武老当益壮)(3)

郑国大夫佚之狐

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还比不上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郑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今日情急而求你,这是我的罪过啊。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他。

《左传》原文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力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在这之前也在郑国当官,什么官呢?圉正,专门管理马匹的官,相当于“弼马温”。

此时,他已经是年过七十,白发苍苍的一位老者了,他所说的话自然带有埋怨的意思;郑文公也是人才,马上说出烛之武心中所想,自责不已来堵住烛之武的嘴巴,顺便帮他发泄出怨气;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了烛之武,其实烛之武本来是个爱国之人,最后始终会答应这件差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炷之武老当益壮)(4)

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

他见到秦穆公后说:“⑴ 秦国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如果灭亡了郑国而有利于您,那就斗胆麻烦您左右的人动手吧。⑵ 跨越晋国,把秦国的边界置于远方,您也知道这有多大的困难。怎么可以用灭亡郑国来扩大邻国的疆土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⑶ 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那么秦国使节来往时,我们就可以供给他短缺的东西,您并没有损失什么。⑷ 何况,您曾经对晋王赏赐过好处,他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王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吧。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它既然能把郑国当成自己东边的国境,那就会肆意扩大他西边的国境。如果不损害秦国,又将从何而取呢?损害秦国来壮大晋国,就请您认真想想吧。”

《左传》原文 夜,缒而岀。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意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炷之武老当益壮)(5)

烛之武说服了秦穆公

烛之武的这一段话是全文主体,也是说退秦军的关键。

⑴ 烛之武先表明来意,郑国自己知道要灭亡了,我不是什么大人物前来说服秦国停止攻打,打消秦穆公见到他后产生的抵触心,有继续说下去的可能;如果没有这一步,秦穆公一句挡回去,他再说也不起作用了。

⑵秦穆公有了听下去的意愿,烛之武就丝丝入扣开始分析,郑国灭亡后最大的收益者是谁;最后结论是秦国没有实质性的好处,协助晋国围攻郑国,完全属于没有意义的举动。

⑶ 继续讲给秦穆公,假如不围攻郑国使之不灭亡,秦国会得到什么好处,让秦穆公有了两两相对的比较之处。

⑷猛揭晋国曾经失信于秦国的历史,打开秦穆公记忆之门,旧恨新仇涌上心头,有用于秦穆公恼怒之余下令退兵。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炷之武老当益壮)(6)

秦穆公很高兴,便与郑国订立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扬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晋王追击秦军,晋王说:“不行。没有那人的力量,我今天也到不了这一地位。依靠了别人的力量,而后又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这是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我还是回去吧。”于是,也离开了郑国。

《左传》原文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和;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这一段不但说明烛之武说退秦军成功,同时也刻画了一位仁义之君即是晋文公,他之所以成为天下霸主即在于此。

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成功三步曲:措词得当,情真意切,始终站在对方的立场分析问题;利用秦、晋、郑三国的利害关系打动秦穆公;利用秦晋之间的历史积怨让秦穆公脑中警铃大作。

最终结果:秦国、晋国相继退兵,郑国得以保全。

其实,春秋战国时代的很多典故值得观赏,让人受益匪浅的。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