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精神疾病,医学界普遍认为,抑郁症和大脑内部的某些神经递质的浓度,还有功能异常有关。这也是市面上大多数抗抑郁药物的理论基础。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抑郁症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基因:研究表明,抑郁症存在明显的家族集中性,抑郁症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是普通家庭的十倍以上,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应该如何有效陪伴抑郁症患者(如果身边有个抑郁症患者)(1)

2.环境:抑郁症还和个人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经历有关。比如,在童年时期遭受过忽视或者虐待的人,长大以后往往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应该如何有效陪伴抑郁症患者(如果身边有个抑郁症患者)(2)

3.应激事件:一些生命中的创伤性事件,比如战争、自然灾害、亲人离世、后天残疾等等,也会成为引发抑郁症的导火索。

4.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发现育龄期女性的抑郁症发病率是同年龄段男性的两倍,这可能跟性激素的波动有很大的关系。

总而言之,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基因、成长环境、应激事件等各个因素互相交织共同作用,在生命的某一个节点,触发了这场大脑的重感冒。

应该如何有效陪伴抑郁症患者(如果身边有个抑郁症患者)(3)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被控制和治愈的疾病,但是绝不能只靠患者的个人意志,医学手段的干预是必须的。如果你的身边有罹患抑郁症的亲人朋友,那在跟他们相处的时候请你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不要认为抑郁症是闲人病或者懒人病,不要强行给抑郁症患者安排事情做。很多时候日常生活的繁杂琐碎,正是抑郁症患者的压力来源,你的好心只会让他们更加焦虑。

应该如何有效陪伴抑郁症患者(如果身边有个抑郁症患者)(4)

不要觉得,抑郁症患者是没吃过苦才会经受不住挫折;也不要跟他们说,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比你还要惨。这样的话起不到任何开导作用,只会加重患者的自责感和内疚感,导致病情恶化。不要提出一些想当然的意见或者建议,就像没有溺过水的人,永远都不知道无法呼吸是怎样的痛苦。站在一个健康人的角度,轻率地对抑郁症患者指手划脚,同样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要刻意尝试让抑郁症患者变开心,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假装开心,来配合你的表演,这对他们来说也很累。

应该如何有效陪伴抑郁症患者(如果身边有个抑郁症患者)(5)

其实,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在和患有抑郁症的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候,你应该以陪伴和倾听为主,向他们释放出理解的信号。如果有机会,你可以跟他们开诚布公地讨论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共同了解相关知识,或者直接帮他们预约专业的医生,陪他们一起去就诊。在不对患者造成困扰的前提下,尽量鼓励他们多运动,因为运动能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抑郁症状。

应该如何有效陪伴抑郁症患者(如果身边有个抑郁症患者)(6)

总有人觉得抑郁症是一种富贵病,只有吃穿不愁的人才有心情伤春悲秋。但实际上,抑郁症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蓝色隐忧。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的某一个阶段都有患上抑郁症的可能。只是贫困阶层的抑郁症往往更加难以察觉,也更不容易得到关注和治疗。无论如何,请大家对抑郁症患者少一些误解,多一些温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