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收到了很多我国老一辈驾驶员的私信,让我介绍一下上个世纪他们驾驶过的进口卡车。

仔细想了想,有些车型都已经司空见惯了,而且很多在之前的文章里都说过,所以这篇文章笔者打算和大家聊一聊当年欧洲进口到中国来的几款冷门老卡车。安排↓

IFA、东德依发IWL W50卡车: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1)

W50系列卡车作为依发最成功的载重汽车产品,曾经被我国大量引入,在全国各地均有使用。

这款卡车诞生于1965年7月17日,它的生命周期一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在它的生命周期之内一共生产了57万1831辆,其中在1986年一年内卖到了32516辆的高峰,其中80%的车辆都是供应出口市场。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2)

大脑袋,装的沉点起步就翘头,跑起车来驾驶室往一边偏应该是依发W50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在国内的依发有许多种类型,最常见的就是“三面翻”和木头栏板的载货,再就是依发IWL W50牵引车,这三种是最多的。除此以外,还有部分依发70,100型吊车和消防车也有引进,但是现在剩下的是寥寥无几。

依发IWL W50卡车除了超高的上装适应性之外还有着非常诱人的售价,在70年代的时候一辆普通的依发IWL W50卡车的价格在2万5到3万之间,W50-LA四驱版本的会贵一些,但是这个价格真的是很良心了,所以当年依发在中国的保有量是很高的,尤其是山西。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3)

老司机应该都了解,W50用的是四缸柴油机,但是动力丝毫不逊于当年的6缸,搭配5速的变速箱,轻松破100km/h的车速。然后当年很多车出的事故都是因为车速太快,刹车不灵敏造成的,难道气推油真的不可靠吗?笔者还特意请教了当年在汽车队修这个车的老师傅,其意思差不多是很多依发到了保养周期换了国内的劣质刹车油,再加上保养不到位,刹车“皮碗”老化,导致的刹车不灵敏。

罗曼(ROMAN)布切奇(Bucegi)卡车: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4)

喀尔巴阡131

布切奇这个车我一开始还不知道,大约是在4年前的春节,家里人唠嗑的时候听以前在汽车队工作的姥爷说的。因为当时我们这是属于小县城,柴油供应不及时,所以只能使用汽油载重车。大约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的时候,我国从罗马尼亚进口了很多布切奇SR-113型5吨级别中型载货汽车,当时一起进口的还有罗马尼亚的达柯汽车和喀尔巴阡卡车,后来这三个车都被人说成不争气、大坑、坑人不浅卡车。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5)

达柯卡车,和布切奇差不多,不过是柴油版的。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6)

布切奇113

布切奇这个车因为轴距设计的原因不能拉重载,而且只适合跑路况比较好的公路,但是在当时国内大部分工况都不适合布切奇运行,拉着货一走一个坑,轴距长的车根本受不了,轻则掉螺丝,重则扭大梁、翻车,以至于这些车刚进中国就出现了不同情况的水土不服状况。

路况颠其实还好,最多就是跑一趟大检查一遍,但是布切奇在国内遇到了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油品。

开过布切奇的老司机肯定都知道,原装的布切奇是使用的Ford-Y-block V列8缸汽油发动机,发动机马力可达140匹,但是在动力强劲的背后,是过多的燃油消耗。况且当时国内不到60号的油品根本达不到布切奇发动机的标准,像爆震,回火都是家常便饭。当然有些地方会加厚缸垫来缓解这一情况,而有些不懂的则是放任不管,后来这些车都早早的报废了。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7)

网上搜到一张图,不明觉厉。

Rába拉巴重卡:

这个车叫法很多,有些地方叫拉巴,有些地方叫沙巴,在河北,山西一带保有量多。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8)

Rába是一家位于匈牙利的重工业公司,这个品牌自1902年以来就一直在生产车桥,车轴一类的零部件。这个公司分为三个业务组,车桥和车轴是最主要的业务,其次就是商用车的生产制造,到后来又延伸到了农业机械业务。

国内进口的主要车型是拉巴L26型重型载货车,一共两种款式,老款使用的是德国曼提供的F8系列驾驶室,到了后期便开始搭载DAF达夫F241型驾驶室,这一代驾驶室就开始大量的使用玻璃钢覆盖件了。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9)

虽然说驾驶室换了,但是动力链还是一样的。这两代拉巴搭载的都是来自德国曼生产的D21系列发动机,型号D2156MT6,这款发动机排量10.5升,最大马力300匹。与发动机搭配的变速箱则来自伊顿,后桥和前桥均采用拉巴自己的产品。在当年这个实力已经秒杀所有的国产车型,更何况拉巴进中国的年代国内还没有重型载货车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10)

拉巴在国内几乎都是拿来干大载的,当年某国道的拉煤线上绝对少不了拉巴的身影,而且很多拉巴L26都是全挂车,在当年可以说是百吨王的主力军之一。

但是好景不长,国内的工况和路况都非常的恶劣,再加上这个车的配件完全跟不上,导致了很多车故障频发。于是坊间传言:开拉巴的家里要有修理厂,开罗曼要随车带修理工。

FSC-STAR 200系列卡车:

看着某短视频软件上说车,一口一个星牌卡车,也不能说啥,这个车车前的四个字母连起来意思就是星星,说星牌卡车也没啥,只是曲解了这四个字母的意思。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11)

这个品牌的全称是:FabrykaSamochodówCiężarowych,中文意译:斯塔拉霍维采—卢布林载货汽车厂,简称FSC。至于前面的Star,则是代表这个品牌生产载货汽车的工厂所在地“Starachowice”市。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12)

国内进口的最为常见的FSC卡车产品就是 Star 200,后期还有四驱版本的Star 244型卡车。

Star 200卡车是一款载重6吨的卡车,因为其结构简单,加上高自主度的整车零件,使得其整车售价很低,和当年的东德依发是一个价格水平,上个世纪80年代花3万左右就能买到一辆Star 200卡车。

虽然当年人均一个月还挣不到100元,能一下子拿出3万确实有点难,但是别忘了那个年代卡车司机的待遇有多好,老话是这样讲的:“手里握着方向盘,给个县长都不换。”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13)

Star 200使用的是一款名为FSC 359的发动机,这款发动机采用直列6缸自然吸气的形式,机器最大马力150匹,额定转速能达到2800rpm/min,最大扭矩440N.m。对比一下当时的东德依发,依发是125马力,额定转速2300rpm/min,最大扭矩422N.m,都是5挡箱,单减桥。两个车价格差不多,Star 200的性能稍微比依发强点,所以销量还是挺不错的。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14)

不过到后来呢,卢布林汽车厂被德国曼商用车公司收购,从此公司更名为:MAN Star truck SP,开始生产德国曼的换标车,就是图中的这款STAR S2000中卡,其实就是德国曼L2000的换标车,没有太大的区别。

到了2003年,公司再次更名为:MAN Star Trucks&Buss Sp,卢布林汽车厂开始生产德国曼的客车底盘已经客车配件。又过了3年,2006年德国曼叫停了卢布林汽车厂的卡车业务,专心为曼公司生产客车配件。至于“STAR”这个品牌,就是奥地利德国曼工厂生产中卡在波兰销售的渠道。

卢布林汽车厂在2009年之后受到德国曼的影响,公司直接更名MAN Bus SP,从此,这个深受波兰人喜爱的国营汽车厂便消失了。

80年代经典卡车(爷爷辈开过的那些进口卡车)(15)

聊老车,可能聊得更多的是故事,相比于看多么豪华的配置,我更想听一听当年老一辈驾驶员开着这些卡车在外跋山涉水,披星戴月的生活故事,因为那远远比看配置有意义。

有时候站在老卡车面前仔细的打量着车上的每一个细节,就仿佛是在和一个时光老者进行对话,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但是这种机会,恐怕以后只能是越来越少了......

致读者:如果你们与老卡车有什么故事可以尽情了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当然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老卡车,笔者会找机会为大家介绍它们。

图/文:夜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