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伴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飞速增长,另一个现象是,我们的电影节也遍地开花。除了广为人知的抢票盛会北影节和上影节,在长春、西安、成都、杭州、福州、厦门等地都有了自己当地的电影节。

这些电影节,自然为影迷们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观影选择,也为影迷开辟了更多交流和聚会的场合,但是在选片、展映、尤其是主竞赛这个环节,却总是难以令人满意。

倘若要在这些电影节里选出办得最好的一个,即便是名气最大、已经跻身国际A类的上影节,估计也不太能底气十足的地说自己已经办得足够出色。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

相较之下,另一个很多人可能还未曾听说过的电影节,却越来越有一个优秀的电影节应有的样子。

平日里关注国内的艺术电影和独立电影多一点的人,这几年应该会在一些媒体报道或者一些新锐导演的口中看到和听到“FIRST”这个名字。你可能会好奇“FIRST”是什么?

我能给你的答案是,FIRST的全称是“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在我眼里,这才是内地目前办得最好的电影节。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2)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 去年第11届评委会主席娄烨和大使周迅

一个有点尴尬和讽刺的事实是,就是这个内地目前最好的电影节,却不能叫“电影节”,而只能叫“电影展”。

因为,我们的“电影节”不是民间想办就能办,我们的“电影奖”也不是想颁就能颁。像FIRST这样由民间发起举办的电影节,目前就只能叫“电影展”。

不过,这反倒成了FIRST的某种优势。由于不像那些名正言顺的电影节有强势的政府主导,FIRST这个“电影展”,也就没有那些冠冕堂皇的领导讲话,没有春晚式的开闭幕式,没有各种形象面子工程......

FIRST有的,只是电影和喜欢电影的人。

崔永元说,这是他在国内见到的最干净的一个电影节。这里所谓的“干净”,是一种纯粹。

像FIRST这个名字所昭示的那样,FIRST青年电影展关注的电影,只有一种——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在官方的规则里,是导演的前三部长片)。

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在这个舞台上崭露头角。

忻钰坤的《心迷宫》,在获得了FIRST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后惊艳了无数人,是当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3)

张大磊的《八月》,获得了后来的金马奖最佳影片;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4)

马凯的《中邪》,用区区七万块成本拍成的许多人眼中的“最佳华语恐怖片”;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5)

周子阳的《老兽》,去年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著剧本;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6)

蔡成杰的《北方一片苍茫》(原名《小寡妇成仙记》),去年的FIRST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获得了今年的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7)

除了以上这些较为人熟知的影片,这些年的FIRST还推出了一批质量不俗的独立电影:

2012年第6届最佳影片《到阜阳六百里》;

2012年第6届最佳纪录片,范立欣的《归途列车》;

2015年第9届最佳影片,德格娜的《告别》;

2015年第9届最佳演员,这个月将要上映的《命运速递》;

2016年第10届最佳演员,刘紫微的《我心雀跃》;

上个月上映后口碑不俗的《米花之味》最早是在FIRST首映;

去年上映后口碑不俗的《暴雪将至》,是FIRST的创投会项目;

去年因自杀一度引起热议的青年导演胡波,也是在FIRST的创投会找到了《大象席地而坐》的拍片机会;

暑期档颇受瞩目的《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最初也是从FIRST走出并为人所知。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致于这两年,每当业内听到有一部电影在FIRST获了奖,都会对它刮目相看。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8)

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最早是FIRST的创投作品,原名《金羊毛》

毫不夸张地说,这几年的FIRST,已经是华语独立电影最重要的一块阵地。

从这里推出的作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并且被行业内更多的人所关注。

这两年,甚至很有一点“金马前哨站”的意思。越来越多年轻导演的处女作,也经由FIRST,走上了金马这个华语电影的大舞台。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9)

去年FIRST的最佳纪录片《囚》,后来也获得了金马的最佳纪录片奖

对于一个电影节而言,没有什么比好电影更加重要。

判断一个电影节办得好不好,只需看这么两点:

一是看它能不能展映足够多的好电影,

二是看它的主竞赛能不能评选出能够服众的好作品。

幸运的是,这些年来,FIRST坚持做到了这两点。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0)

忻钰坤和他的《心迷宫》在FIRST崭露头角

每年FIRST的主竞赛评选,参赛的虽然都是一些没有名气的年轻导演的处女作,但是这个竞赛机制,却比北影节和上影节要有尊严和体面得多。

北影节和上影节一直试图像欧洲三大一样做自己的主竞赛评选,但是每年的参赛影片和最终的获奖作品,却显得无比鸡肋,更像是为了存在而设奖。这里可以随口问一句,去年北影节的最佳影片《卢卡》和今年的最佳影片《惊慌妈妈》,别说看过,有几个人听说过?

相较之下,FIRST每年的几部入围和获奖作品,却能实实在在地引起讨论和关注,像《心迷宫》《八月》和《中邪》这样的,甚至会引领一时的业界话题。

简单地说,这些作品虽然总有一部处女作的生涩,有一部低成本电影难免的捉襟见肘,但是这些作品里,的确能看到年轻一代导演的才华和锋芒,让我们惊喜,怀揣更多希望。

这些最终的获奖作品,也是由每年堪称豪华的评审团遴选而出。

大家可能都知道,王家卫是今年北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姜文是今年上影节的评委会主席,但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两位华语电影顶级大导,都曾是FIRST的评委会主席。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1)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2)

姜文和王家卫分别是FIRST第九届和第十届的评委会主席

过去几年,FIRST的评委会主席除了王家卫和姜文,还有许鞍华和娄烨。而今年的第十二届,评委会主席则是陈国富。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3)

FIRST今年的评委会阵容,主席是陈国富

曾担任FIRST评委的,还有张震、汤唯、曹保平等人。

可以说是请到了两岸三地最出色的电影人,来为入围作品把关。

评委会之外,FIRST每年还会请一位青年演员来担任他们的形象大使。过去几年,徐铮、黄渤、陈坤、周迅等人都担任过FIRST的大使。今年的大使人选,则是赵薇。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4)

虽然只是一个年轻的电影节,却已然有了囊括两岸三地整个华语电影圈的眼界和气度。

在评委的选择上,也不是一味只求名气大,而是很有针对性地每年邀请摄影、配乐、剪辑、美术等等不同岗位的知名电影人来一起参与评审,从而保证尽可能全面地评判一部电影的优劣。

这样细致的考量和高度专业的态度,才是FIRST能够选出那些好电影的根源之所在。

今年是FIRST的第12届。在许多人都还不知道的情况下,这个民间电影节已经走到了自己的本命年。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5)

每年的5月4日,FIRST都会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布当年的评委会阵容,和这一年电影节的具体安排。

之所以选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也是别有深意。

FIRST的名字里,就包括“青年”二字。而FIRST所强调的,也是年轻人身上那种蓬勃的朝气。

与大部分电影节端庄肃穆的口号不同,FIRST的slogan,是“撒野”。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6)

黄渤曾担任FIRST第九届形象大使,手持“撒野扇”

这种独属于年轻人的张扬与活力,是FIRST能够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支撑走过12个年头的关键,也是它能够办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这种年轻人的活力,赋予了这个电影节一种难以复制的电影节氛围。

每年FIRST都会募集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热爱电影的年轻志愿者,在电影节期间成为FIRST的一份子。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7)

在每年7月底在青海西宁举办的FIRST电影节期间,这些志愿者会不远万里,前往西宁,住青旅吃盒饭,却能用全天24小时待命的状态出现在电影节的展映、接待、媒体对接等等所有工作环节。

换句话讲,这是一个真正属于影迷的电影节。不仅去看片的是影迷,工作人员也几乎都是影迷。大概也只有影迷,才最懂得一个电影节的乐趣。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8)

大量志愿者参与到电影节的每个工作环节

大概也只有在这里,你才能见到带着作品来参赛的年轻导演,一分钟前在台上与观众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一分钟后也能在台下与观众打成一片,甚至可能和影评人们在路边摊撸串。

归根到底,这些年轻的创作者和身为观众的影迷一样,都不过是一个热爱电影的年轻人。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19)

而这些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带给这个电影节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就是对电影的尊重与喜爱。这也是我们的官办北影节和上影节最缺失的一种品质。我们常说在戛纳电影节看电影是一种仪式,这种所谓的仪式感,其实就源自对电影的尊重与喜爱。

这种尊重与喜爱,不是简单地把电影节办的更奢华铺张,也不是让更多的媒体传播千篇一律的响亮口号,而需要落实在选片、策展、放映、线下交流等等每一个具体的环节。

如果你不够尊重每一场放映,观众其实都能感受得到。如果你不尊重每一部作品,创作者也都能感受得到。

值得一提的是,FIRST的奖杯,不是和其它电影节一样以“金X奖”命名的金光灿灿的奖杯,而是一块板砖。取的正是“欢迎拍砖”的这层意味。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20)

FIRST的奖杯是一块水晶板砖,早些年它真的就只是一块普通板砖

每年7月的电影节结束之后,FIRST还会组织在青海湖边做两场露天放映。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导演、嘉宾、媒体、影迷都可以参与,目测是国内最有逼格的露天放映场所了。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21)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22)

FIRST如今走到第12个年头,已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写了华语独立电影的格局与面貌,它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一批青年导演的命运,而且也把这种影响注入了整个华语电影工业。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23)

FIRST开设了创投会环节,致力于挖掘青年导演的优秀剧本

最没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没去过这个电影节)(24)

去年训练营请到了大师贝拉·塔尔担任导师

随着FIRST陆续开设训练营和创投会等版块,有更多电影公司紧盯着这块“处女地”,期望从中找到下一个忻钰坤又或是下一部《中邪》。也有更多试图拍出自己第一部处女作的年轻创作者,在积极投入FIRST的怀抱。

作为影迷与观众,我们最关心的永远是,FIRST能不能像过去这些年一样,持续为我们挑选出那些足够惊艳的好电影。

本文系【电影通缉令】独家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