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虎妞固然坏,但并非每个地方都坏,我考虑的是真实,要艺术地再现活生生的人,再现历史生活中那一幕悲剧。”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1)

《骆驼祥子》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于1936年的代表作,最早连载于《宇宙风》杂志,小说通过描写人力车夫祥子在北京城的买车、丢车、娶亲、丧妻等一系列遭遇,展示了黑暗的旧社会对人们生存的挤压与吞噬,小说一经发表就立刻收获了广大读者的喜欢,在多年之后的文学批评中,《骆驼祥子》里的祥子、虎妞等人物更是成为了如鲁迅笔下阿Q、祥林嫂一样具有典型性和符号化色彩的经典文学人物形象。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2)

作为第三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凌子风导演一直关注着近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与挣扎,通过现留存的对凌子风导演的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想要将老舍先生的电影搬上银幕早已扎根于导演心中,在1963年,凌子风导演就做过将《骆驼祥子》改编成电影的各种前期准备工作,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一想法未能实现,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凌子风才得以将这个设想变为现实。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3)

《骆驼祥子》这部电影上映于1982年,收获了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等多个奖项,以及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等多项荣誉,该片也是凌子风导演新时代以来拍摄的著名的四部改编电影之一,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虽然影片主体大致遵循了老舍先生原著中的情节和发展,但是电影中也展示出了凌子风导演个人的审美取向与情感追求,这一点在影片对原著虎妞人物形象的改编中体现的尤为显著。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4)

1、人物外型的电影改编

在当时电影上映后,由斯琴高娃扮演的“虎妞”这一人物形象是电影中争议最大的人物,首先从外形的角度出发,斯琴高娃塑造的虎妞形象虽然经过了影视化妆处理,刻意突出了一对“虎牙”,但是仍然和老舍先生原著中的描述有一定差距。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5)

原著中虎妞是作为一个“老女”形象出现的,已经三十七八岁了,“虎头虎脑”、“什么都和男人一样”、“如黑铁塔一般”,原著里虎妞如此的外貌特征就使祥子在生理本能上无法对虎妞产生亲近感与爱情,与虎妞的婚姻只让祥子感觉到了心理上窒息与压抑,虎妞这个人物也变成了除动荡社会之外的祥子身上的另一座“牢笼”,这样一来,对虎妞这个人物的描写和塑造就增添了祥子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感与无力感,也使读者更容易对祥子产生同情与共情。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6)

而电影里虎妞因为演员自身的年龄和外形条件限制,比起原著中描写的虎妞显得更加的年轻和漂亮,同时电影里斯琴高娃出色的表演艺术,以及电影中纯正的“京腔”对白的运用,使虎妞这一人物形象多了几分北京姑娘特有的爽朗与刚直,与原著中描写的“那个红袄虎牙,吸人精血的东西”有着明显的差距。

这种电影形象与原著形象的差异,使观众在观影中,心理上更容易接这个人物,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弱了原著中虎妞算计祥子成亲的可恶以及虎妞对祥子犹如“吸精血”一般的盘剥的触目惊心,弱化了祥子自身处境的艰难。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7)

2、塑造人物情节的改编

作为凌子风导演新时代四部曲之一,《骆驼祥子》电影的拍摄与改编也秉承了凌子风导演一贯的拍摄理念:“改编就是原著加我......”虎妞这个人物形象在电影塑造中,更多的遵循了凌子风导演自己对虎妞的理解与诠释。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8)

凌子风导演曾在访谈中说过:“虎妞固然坏,但并非每个地方都坏,我考虑的是真实,要艺术地再现活生生的人,再现历史生活中那一幕悲剧。”所以,电影中塑造虎妞人物形象的主要情节和原著中比起来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和改编。比如电影中删去了虎妞贪便宜买了二强子卖女买的车的情节,和虎妞认为小福子嫁给军官是享福,主动询问小福子生活细节的情节,以及虎妞收拾房子供小福子卖淫,借此收取租金的情节,转而增加了虎妞主动送给小福子姐弟米面以及柴火的情节。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9)

这样的改编比起老舍先生的原著一定程度上消解虎妞身上压抑着的“变态”情欲,减弱了老舍先生对都市生活中金钱对人物性格扭曲的批判,但是同时凌子风导演对虎妞这种豪爽性格的塑造,也挖掘出了这个人物身上“美”的一面。

影片中虎妞主动争取婚姻,体现了虎妞身上作为女性刚强的一面,虎妞送小福子米面,体现了虎妞身上的豪爽善良的一面,特别是影片中虎妞与刘四爷在喜棚中争吵的一幕戏,镜头调度十分灵活,通过电影镜头的正反切换,十分充分的展现出了虎妞身上敢作敢当的“虎”的一面、泼辣的一面,精明的一面,也让观众领略到了地道的北京方言的魅力。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10)

凌子风导演对原著情节这样的改编,使虎妞不再是老舍先生笔下那个带着狡诈残忍的“吸血者”形象,而变成了独立豪爽泼辣的女性形象。人物形象的这种变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凌子风导演另一部影视作品《春桃》中的女性主人公——春桃,春桃和虎妞在凌子风导演的诠释下都变成了能干豪爽的自强女子形象,这些人物在电影中的形象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而被深深地打上了凌子风导演的个人风格印象。

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人物形象分析(电影改编下的虎妞人物形象变化)(11)

结语:

《骆驼祥子》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被称之为 “老舍前进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老舍先生自己曾经说过:“《骆驼祥子》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思索的时候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经凌子风导演改编上映的电影作品也足以位列经典,同时从电影对于原著的改编中可以明显看出凌子风导演与老舍先生在艺术审美与价值取向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但并不能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就以此否认《骆驼祥子》这部电影的优秀与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