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健康八大标准(16页重磅综述讲透饮食与长寿的学问)(1)

cell健康八大标准(16页重磅综述讲透饮食与长寿的学问)(2)

04 月 29 日的《热心肠日报》,我们解读了 9 篇文献,关注:衰老,营养,BMI,心血管,补充剂,IBD,帕金森病,宏量营养素,叶酸。 ​​


Cell:一文读懂营养与长寿的学问(综述)

Cell——[41.582]

① 营养可调节衰老基因通路(涉及代谢改变、修复/维持、生长抑制、应激反应等),由蛋白质、特定氨基酸或糖类引起的激素/因子/通路的上调与衰老和相关疾病有关;② 提出一种以植物为主的长寿饮食,以个体化和避免营养不良/虚弱为前提,非精制碳水、蛋白质和脂肪分别供能45-60%、10-15%和25-35%,辅以适当的热量限制/限时进食/周期性禁食/模拟禁食/限制性饮食等方法;③ 这种饮食或可通过抑制肥胖、改善胰岛素调控、调节GH/IGF-1轴、抑制mTOR通路、增强自噬等机制,改善代谢、炎症和氧化损伤,从而延缓衰老、预防相关疾病。

【主编评语】

饮食作为一个整体(包括食物成分、热量摄入、禁食期的长度和频率等方面),影响着机体的健康和寿命。Cell最新发表了由Valter Longo教授主笔的综述文章,总结了在简单生物(酵母、线虫、果蝇)和哺乳动物(啮齿动物、猴子和人类)中关于饮食营养与衰老的关系的研究,包含了从分子机制到流行病学等不同层面的发现和证据,并对各种禁食和饮食模式对衰老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了一种长寿饮食,围绕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吃等问题给出了确切的建议,推荐专业人士参考。(@mildbreeze)

【原文信息】

Nutrition, longevity and disease: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interventions

2022-04-28, doi: 10.1016/j.cell.2022.04.002


Nature Reviews:靶向肠道菌群,助力健康衰老(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46.802]

① 肠道菌群可传递环境信号,调控疾病风险,并随宿主年龄而变化;② 衰老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受个体因素影响,包括生理恶化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饮食、药物和社交减少);③ 老年人中,与衰老和与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改变有重叠之处,也有不同之处;④ 基于宏基因组研究和数据分析,通过个性化或针对不同人群的菌群相关干预,重置肠道菌群的不健康衰老信号是新研究领域;⑤ 老年人的基于肠道菌群的疗法将需组合方法,包括饮食干预和恢复缺失菌株。

【主编评语】

肠道菌群随着衰老而变,并与衰老相关疾病有密切关联。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这篇综述,探讨了老年人的肠道菌群研究进展,以及通过靶向菌群来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潜在干预方法。干货很多,推荐阅读。(@mildbreeze)

【原文信息】

The gut microbiome as a modulator of healthy ageing

2022-04-25, doi: 10.1038/s41575-022-00605-x


中国疾控中心:高龄老人的最佳BMI需要重新定义(Nature子刊)

Nature Aging——[N/A]

① 纳入中国从1998年至2018年的27026名社区居住的高龄老人(平均年龄92.7±7.5岁),研究其体重指数(BMI)和死亡风险的相关性;② BMI与心血管疾病(CVD)、非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呈反向J形关联,在超重和轻度肥胖范围内,BMI的风险呈单调下降趋势,此后的风险比持平;③ 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与非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降低显著相关,但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无关;④ 腰围也有类似的关联。

【主编评语】

国家和国际推荐的健康身体质量指数(BMI)主要基于年轻和中年人群的证据,而对于年长的老年人(年龄≥80岁)则缺乏代表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施小明团队在Nature Aging发表文章,对27026名社区居住的高龄老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最佳BMI可能在超重或轻度肥胖范围内,或应该对高龄老人的最佳BMI的国际和国家指南进行修正。(@章台柳)

【原文信息】

The obesity paradox is mostly driven by decreased 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a 2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22-04-25, doi: 10.1038/s43587-022-00201-3


心力衰竭的营养评估和饮食干预现状(综述)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4.094]

① 营养失调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经常被忽视,因为缺乏标准化的定义和准确的工具来评估这一人群的营养状况;②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相关营养问题的干预措施(包括钠限制、体重和营养不良管理、膳食模式选择和微量营养素补充)的证据还存在争议;③ 在心衰管理的有效营养干预中还存在患者、医务人员和社会等各层面的障碍,如医务人员和(或)患者的营养教育的缺失、患者自身功能或认知障碍影响其遵循饮食建议以及周边生活环境食物的供给情况。

【主编评语】

尽管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失调的发生率很高,但大多心力衰竭指南缺乏具体的营养建议。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一篇综述介绍了在心衰中营养的主要评估工具(如BMI、体成分和生物标志物等)和重点关注领域,并描述了与实施营养干预的相关挑战,以及提供了缓解这些挑战的可能解决方案,寄望营养成为防治心衰的未来关注的重点。(@临床营养陈彬林)

【原文信息】

Nutrition Assessment and Dietary Interventions in Heart Failure: JACC Review Topic of the Week

2022-04-18, doi: 10.1016/j.jacc.2022.02.025


钙补充剂可能增加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死亡风险

Heart——[5.994]

① 对2657名年龄≥60岁的美国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平均随访69个月,其中49%患者没补充维生素D,12%单独补充了维生素D,39%患者补充了钙±维生素D;② 补充钙±维生素D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HR=1.31)、心血管死亡率(HR=2.0)和主动脉瓣置换术 (HR= 1.48)的风险显著增加;③ 各组AS相关参数的时间纵向变化无显著差异;④ 因此,在轻-中度AS老年患者中,补钙(含或不含维生素D)与较低的生存率和更多的主动脉瓣置换相关。

【主编评语】

近期发表于Heart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患有轻度至中度主动脉瓣狭窄 (AS) 的老年患者中,口服补充钙(含或不含维生素 D)与较低的生存率和更多的主动脉瓣置换 (AVR) 相关。这可能是因为钙补充剂(而非膳食钙如乳制品)导致血清钙急性升高,随后引起骨外钙化沉积,以及通过下游内皮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更高的心血管死亡率。本研究提示在此类人群中要谨慎补钙!(@临床营养陈彬林)

【原文信息】

Supplemental calcium and vitamin D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aortic stenosis

2022-04-25, doi: 10.1136/heartjnl-2021-320215


翟齐啸等:饮食和肠道菌群互作干预IBD (综述)

Advances in Nutrition——[8.701]

① 促炎饮食(如西式饮食和高盐饮食)可通过激活mTOR和p38/MAPKs信号通路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衡,从而加剧IBD进展;② 地中海饮食可通过抑制 STAT3、NF-κB 和 MAPKs 信号通路激活介导免疫功能,从而缓解 IBD;③ 肠道菌群可影响 IBD 易感基因的表达、肠道屏障、免疫功能和生理代谢;④ 饮食模式调节 IBD 的发病和进展,可能归因于肠道菌群(尤其是SCFAs 产生菌)的作用;⑤ 粪杆菌作为 IBD 的微生物标志物可用作饮食干预的目标,以减轻 IBD。

【主编评语】

江南大学翟齐啸与团队的研究成果。饮食和肠道菌群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二者相互作用影响IBD的作用机理并不明确。本文系统综述了饮食模式、肠道菌群、饮食和肠道菌群互作干预IBD的机制,值得相关领域学者参考。(@Bingbing)

【原文信息】

Dietary Patterns and Gut Microbiota: the Crucial Actor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022-03-28, doi: 10.1093/advances/nmac029


上海交通大学:菌群的氨基酸代谢或影响帕金森严重程度

npj Parkinsons Disease——[8.651]

① 纳入106名帕金森(PD)患者和114名对照,PD患者的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s)和芳香族氨基酸(AAAs)降低,肠道菌群发生改变;② 血浆BCAAs和AAAs与Hoehn-Yahr分级(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肠道菌群中脱硫弧菌科、氨基酸球菌科和丹毒丝菌科显著相关;③ 早期PD患者粪便中脱硫弧菌的4个微生物类群含量较高,与血浆苯丙氨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④ 晚期PD患者粪便中参与BCAA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丰度降低,且BCAA浓度降低,或影响血浆BCAA水平。

【主编评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肖勤和杨晓东与团队在npj Parkinson's Disease发表文章,对帕金森患者血浆中支链氨基酸(BCAAs)和芳香族氨基酸(AAAs)、肠道菌群和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揭示出PD患者血浆BCAAs和AAS的紊乱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群有关,并随着PD的严重程度而加剧。表明菌群的氨基酸代谢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机制联系。(@章台柳)

【原文信息】

Plasma branched-chain and aromatic amino acids correlate with the gut microbiota and severity of Parkinson's disease

2022-04-21, doi: 10.1038/s41531-022-00312-z


Nature 子刊:遗传变异显著影响果蝇对宏量营养素的耐受性

Nature Communications——[14.919]

① 利用源自一个自然果蝇种群培育的约200个品系,探讨黑腹果蝇对不同宏量营养素饮食的耐受变异情况;② 这种通常被称为“泛食者”的黑腹果蝇在不同的饮食中,尤其是在高糖饮食中,其存活率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变异;③ 遗传分析和功能验证确定了几个调节宏量营养素耐受性的因子,包括CG10960/GLUT8,PKN和EIP75B;④ 此外,实验证明JNK信号通路在糖耐量和脂质新生的重要作用,还发现孤儿核激素受体tailless可通过影响胰岛素样肽分泌等调节糖代谢。

【主编评语】

人们普遍认为饮食构成对人体健康有重大影响。然而,对于什么是最健康的饮食还没有明确的共识,这可能与个体对营养物质的生理和代谢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有关。近期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研究在果蝇中确定了与宏量营养素耐受相关的几个基因调控因子,而个性化营养作为一种预防保健战略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将为个性化营养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临床营养陈彬林)

【原文信息】

Genetic variation of macronutrient toleranc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022-03-28, doi: 10.1038/s41467-022-29183-x


南方医院:膳食叶酸摄入较高与慢性肾病风险降低相关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7.045]

① 纳入4038名在基线时无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的18-30岁的美国成年人,在平均30年的随访中,共有15.9%参与者发生了CKD;② 在服用或不服用叶酸补充剂人群中,膳食叶酸与CKD的发生率呈显著的L形关联,而通过测定本队列中子集(n=1462)血清叶酸水平,亦发现血清叶酸与CKD发生率的L型负相关;③ 与叶酸摄入量最低的五分位组相比,第2-5分位组的多变量校正风险比分别为0.69、0.35、0.34和0.39;④ 此外,不同基线特征的参与者有上述相似结果。

【主编评语】

近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秦献辉和侯凡凡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年轻时较高的叶酸摄入量与后期慢性肾病(CKD)发病率较低相关,在调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后,此负相关依然存在,提示叶酸的益处至少部分独立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潜在的机制包括抗炎、抗氧化以及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直接相互作用。注: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其良好的食物来源有肝脏、肾脏、蛋、梨、蚕豆、芹菜、花椰菜、莴苣、柑橘、香蕉及其他坚果类。(@临床营养陈彬林)

【原文信息】

Folate intake and inciden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30-y follow-up study from young adulthood to midlife

2022-04-23, doi: 10.1093/ajcn/nqac109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圆圈儿,章台柳,临床营养陈彬林,orchid,晨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4-28 | 今日Nature双发:江西农大历史性成果 生酮饮食抑癌突破

04-27 | 胡少华等高分突破:破解躁郁症背后失调的菌群-肠-脑轴

04-26 | Treg细胞疗法: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希望?

04-25 | 《自然·医学》重磅综述:如何利用菌群更好地防治癌症

04-24 | 9文一览营养研究新进展,国内RCT登上NEJM

04-23 | 菌群生信分析,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工具?

04-22 | 眼馋某些食物,是肚子里的菌在呼唤?

04-21 | 贾伟 郑晓皎等NC:节食减肥易反弹,有种肠菌很关键

04-20 | 郑浩团队又连发二文:蜜蜂“菌群-肠-脑轴”再突破

04-19 | 免疫细胞促进肌肉再生,菌群作用不可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