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沮渠蒙逊灭掉西凉国后,让牧犍娶西凉开国君主李暠(音搞 gǎo)的女儿为妻。后来娶了武威公主,大概是怕这位魏国公主吃醋吧,牧犍就把李氏妻子与其母亲尹氏一起送往酒泉郡,李氏不久就抑郁而逝。牧犍有个守寡的嫂嫂也姓李,这李氏大概是个绝色女子吧,不但牧犍与她通奸,牧犍的两个弟弟也与她有染。武威公主对此怎能容忍?大概是对她有了些不满的言语举动,这守寡的李氏就与牧犍的姐姐合谋,向武威公主下毒。大概那是慢性毒药,又幸亏拓跋焘闻讯,急忙派解毒医生不分昼夜地骑快马来到姑臧,才救下武威公主一条命。

拓跋焘向牧犍索要李氏,牧犍不肯交人,而是给了李氏不少财物,把她送到酒泉居住。拓跋焘久有吞并北凉的志向,永和七年(公元439年)九月,北魏军攻破姑臧,俘获牧犍,北凉灭亡。沮渠牧犍在位6年,北凉若从段业算起,立国42年,而不少史书把沮渠蒙逊看作北凉的建立者,北凉的建立也就从他杀死段业、自己称王的公元401年算起,那就只有38年,而且纯属匈奴人建立的政权了。

逐鹿天下北齐和北周四十年争霸(乱世皇帝劫北凉三王)(1)

再说沮渠牧犍做了俘虏后,起初拓跋焘还把他当妹夫看待,仍然让他当河西王;他的母亲逝世,拓跋焘也用太妃的礼节予以安葬。直到8年之后的公元447年,有人揭发说:姑臧城破之前,沮渠牧犍劈开府库,取走不少金银财宝;牧犍父子还藏有不少毒药,前前后后毒死了上百人;他还与昔日的臣民勾结,妄图谋反。

拓跋焘大怒,逼令沮渠牧犍与其妹沮渠昭仪自杀,又灭掉沮渠宗族,只有牧犍的哥哥有两个儿子沮渠万年与沮渠祖,因为在姑臧城破之前就投降了,暂时没有杀。不过没几年,这两人也同样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斩。在牧犍被杀之前,沮渠蒙逊还有个儿子沮渠秉,被封为东雍州刺史,据说也欲谋反,拓跋焘把他召回平城,命令他的亲兄弟们——不知是否包括沮渠牧犍,把他活活掐死了。牧犍的儿子沮渠封坛与牧犍的另一个弟弟沮渠董来,还有那个曾经当过世子却没能继位的沮渠菩提,显然也都在被灭掉的宗族之中了。

逐鹿天下北齐和北周四十年争霸(乱世皇帝劫北凉三王)(2)

牧犍的女儿倒比较幸运:有个女儿嫁给拓跋焘的长孙、即后来的北魏文成帝拓跋濬,这位沮渠氏还替拓跋濬生下儿子拓跋简,被封为齐郡王;武威公主替沮渠牧犍生下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北魏大将司马金龙;武威公主本人死后,也得以与丈夫牧犍合葬。那个曾经给武威公主下毒的李氏与牧犍之姐,显然是在劫难逃了。当然,牧犍还有几个弟弟,即蒙逊的另外几个儿子:沮渠无讳、沮渠安周与沮渠宜得,他们由于姑臧城破时镇守在外,不但逃过一劫,无讳与安周还率领残余部卒,占据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先由无讳称王,无讳病死后,安周继续称王。直到公元460年,柔然汗国攻破高昌,杀沮渠安周,那儿的沮渠氏宗族,也被柔然杀光了。对于北凉王国的末代君主沮渠牧犍之死,《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沮渠牧犍附传》的记载比较详细:

“是年,人又告牧犍犹与故臣民交通谋反,诏司徒崔浩就公主第赐牧犍死。牧犍与主诀,良久乃自裁,葬以王礼,谥曰哀王。”

临死之前与妻子武威公主诀别,徘徊良久才不得不自杀,“牧犍与主诀,良久乃自裁”十个字,把沮渠牧犍的悲伤痛苦及对娇妻与尘世的依恋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葬以王礼,谥曰哀王”对于连宗族都被灭尽的当事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叹沮渠父子,只有蒙逊、无讳得以善终,宜得不知下落。其余如沮渠政德、沮渠兴国、沮渠牧犍、沮渠秉,全都死于非命,很可能还包括沮渠菩提。第三代死于非命的则有沮渠万年与沮渠祖。女性沮渠氏,除嫁给拓跋焘的沮渠昭仪被逼令自杀外,还有多少女儿、多少媳妇,她们的结局如何,均已不得而知。玄始二年(公元413年),沮渠蒙逊在宫廷中睡觉,宦官王怀祖突然向他袭击,可惜只击伤其足。关键时刻,蒙逊的妻子孟氏与王怀祖搏斗,并将其生擒活捉。王怀祖的结局自然很惨,不但自己被杀,还被灭了三族;而孟氏之勇敢无畏,也不能不令人敬佩。只不知34年后,当沮渠牧犍被杀时,她是否还活着?倘若活着,能不受牵连而侥幸逃过一劫么?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