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界

作者:暗子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1)

——瘟疫肆虐数个月后,人们挖坑埋人的速度已经追不上新尸体产生的速度,而原本繁华的君士坦丁堡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很多人临死前情绪癫狂,跑到大街上肢体乱舞,然后暴毙倒下。运尸车用鲜花盖在尸体上遮掩尸臭,烧尸的灰烬漂浮在空气中。

7月5日,巴彦淖尔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号发布通报,称4日由乌拉特中旗医院上报的疑似鼠疫病例经专家组确诊为腺鼠疫病例。

7月6日,该患者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目前在传染科病房隔离接受治疗。对于其周边密切接触者的跟踪调查工作也还在进行中。北京疾控发出重要提醒,去草原不接近、不食用野生动物,不在草原露营过夜。

鼠疫的特点及症状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是由啮齿动物和蚤类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为甲类传染病。鼠疫潜伏期一般为1至6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

根据传染方式不同,常见的鼠疫可表现为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本次巴彦淖尔市的患者即为腺鼠疫类型。腺鼠疫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鼠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淋巴结。

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携带鼠疫菌的宿主动物主要是鼠、旱獭等啮齿类动物

1.鼠蚤叮咬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形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经呼吸道飞沫形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大流行。

3.经皮肤传

接触传播。健康人破损的皮肤黏膜与病人的脓血、痰液或与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血液接触可发生感染。

巴彦淖尔市7月5日起启动鼠疫防控Ⅲ级预警期,预警时间持续到2020年底

1个病例,至于让全市“小题大作”地进入警报状态吗?

这完全不夸张,毕竟活在现代的我们,未曾经历过鼠疫在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洗礼”,不懂它的恐怖之处也无可厚非。这三次瘟疫被后人称为“查士丁尼瘟疫”、“黑死病”和“云南鼠疫”。

历史无法被抹去,因为它实在影响人类太多——根据历史学者的统计和估算,鼠疫一共杀死过至少一亿八千多万人。

542年始:天灾、神罚、无计可施

患者总是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还会经常发生自残和自虐

在医学还完全不发达,甚至依靠萨满祭司、巫医、炼金术来治愈疾病的年代,传染病简直与天灾无异

公元542年,鼠疫在非洲开始暴发,然后沿着地中海的贸易路线,播散到了整个欧洲和西亚。当时的场面就像死神降临一样,医生压根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从哪里来,更不用说如何治疗了,人们能做的只有祈祷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2)

这次大瘟疫发生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患者多表现为神智不清,精神不振。患者在接受到瘟疫影响之后,与正常人相比,感觉眼前总是呈现出一种虚幻的景象,总是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受此影响还会经常发生自残和自虐的事情。

第二:患者大腿处的淋巴发肿且呈现出腐烂的表象。这些表象的人大腿往往会变得清瘦如柴,且头部高烧不退,腹泻不止。

第三:患者身体上多出现一些红斑。刚受瘟疫影响之时,只是身体的某些部位表现出红斑的迹象,待一段时间之后,先前出现红斑的地方开始溃烂,最后患者应身体溃烂,精神失常而死。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3)

而对于瘟疫所造成的众多的无人认领的死尸,皇帝采取了就地掩埋的方式,由于死亡的人数过于庞大,因此掩埋尸体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而为了解决城内尸体的臭味弥漫,查士丁尼还命人在金角湾的加拉塔地区深挖了几十个巨大的深坑,用其来掩埋死尸,在这些大坑中为了尽可能的保持充足的空间,所有的尸体都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相互的堆叠在一起。据称每一个大坑能够掩埋大约70000具的尸体。

尽管这种掩埋尸体的方式在今人看来未必是一种控制瘟疫的有效措施,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方式的确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效用。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4)

连当时最强大的东罗马帝国,也损失了1400万人口,连皇帝都卧床不起。

根据历史学家估算,大约有一亿人在这场灾难中丧命

1348年始:持续70多年的黑色噩梦

瘟神无孔不入、没有国界、不分种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别想豁免

布拉格以东约70公里的小镇库特纳霍拉有一座著名的“人骨教堂”,里面的烛台、吊灯等装饰品全部由人骨的不同部位拼凑而成,见者头皮发麻。在欧洲,类似的“人骨教堂”不值得惊讶,多个城市都有。这些人骨大多来自于14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在几年时间内夺走约2500万人(将近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一半),以至生灵涂炭,尸骨遍地。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5)

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卡发城——当时热那亚共和国在黑海上的一个商业殖民地突发瘟疫。正常人一个个倒下,死亡人数很快超过活人。政府用木杆把无处掩埋的尸体就近推入大海,港口为之废弃。

被感染者面部、颈部、腋下、腹股沟长出大肿块,皮肤出现黑斑,大多会在感染48小时内死去,当时的人给这种瘟疫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黑死病(The Black Death)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6)

一位热那亚人到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去看亲戚,被禁止进城,当时下着雨,他在城门外哭着恳求到天黑,他的亲戚实在不忍心,偷偷打开城门,带他回家过夜。第二天早上,那位亲戚上街去……几天之后,皮亚琴察城里就没有活人了。几周之后,黑死病挺进米兰、都灵、维罗纳、佛罗伦萨……意大利全境遭殃,佛罗伦萨最严重,城里的9.5万人死掉了5.5万人。

“佛罗伦萨突然一下子成了人间地狱: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被誉为中世纪文学三杰的意大利作家薄伽丘亲历了这场黑死病,他在小说集《十日谈》中如是写道。

1348年,瘟神兵分多路,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除了被海峡阻隔的不列颠群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英格兰也没能撑过1349年春天,黑死病突然从加莱进入海峡群岛,然后长驱直入大不列颠,到5月,伦敦原有的5万居民只剩下3万。英国商船又把病毒带到斯堪的纳维亚,连格陵兰岛都遭了殃。

人们闻黑死病色变,黑暗的中世纪欧洲陷入至暗时刻。

瘟神无孔不入、没有国界、不分种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别想豁免。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7)

跟第一次大流行的时候相比,这个时期的医学不光没有进步,甚至还因为战乱,卫生条件下降了。

此后的15-16世纪,鼠疫折磨了人类300年,疫区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还不如原始人,欧洲大陆丧失了将近一半的人口。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8)

“通常的传染源是黑鼠,有时又被称为老英国鼠。这种动物与人关系密切,是一种有着黑绒毛的很漂亮的小家伙。与棕鼠不同,它喜欢住在房屋、船上,而不是住在农庄、下水道里。与人关系亲近使得跳蚤很容易就从老鼠身上跳到人身上,也就会传播鼠疫。这种病不管是对鼠还是人,一旦传染上就有很高的死亡率。”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和迈克尔.比迪斯所著的《疾病改变历史》中这样描写。

许多长痈和腺肿胀的人都活过来了,但吐血的无人生还。”该描写来自卡尔.莱希纳的著作《德意志大瘟疫:1348—1351》。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9)

“吐血的人很快就死去了。有些人本来身体健康,但突然就吐血,然后便死去了,无药可医。”文字出自多明我修士约翰.德科尔纳扎诺的《皮亚琴察及帕尔玛史》。

据拜占庭皇帝约翰.坎塔库津的记录,这种疾病是无法治愈的。无论是有规律的生活还是强壮的身体,都无法抵御这种疾病。不管你是身强力壮,还是弱不禁风,都会被疾病击倒。衣食无忧的贵族和一无所有的穷人一样难以避免死亡。这年没有其他类型的病,所有的疾病都是这种流行病的样子。医学在疫情面前无能为力。病人生病的过程不尽相同,有的突然死去,有的病情持续了一天,还有的仅仅持续了一小时。那些病情能持续两三天的人先是高烧。接着疾病侵入大脑,病人失去了语言能力,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毫无知晓,看起来像沉睡一般。如果病人能苏醒并且想说话,他的舌头也动不了,只能发出几个模糊不清的音节,因为病人的神经已经麻痹了。接着。病人便突然死去。

另外一些病人不是头部出现症状,而是肺部,呼吸器官很快发炎,胸部剧痛,吐血。病人呼出的气变得的恶臭,喉咙和舌头因高烧变黑充血。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10)

感染了这种病的人,多半都难逃死亡的厄运。除了祈祷和逃走之外,人们不知如何是好。在极度恐惧之下,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烟熏房间、用尿洗澡、烧灼淋巴块并放上干蛤蟆……然而这些都不见效。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强制性的汇报、隔离病人、焚烧黑死病死亡者的物品,并颁布禁止医生离开传染区的相关法令。

瘟疫医生(专门救治瘟疫患者)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带病毒的“毒气”感染,只能穿着“奇装异服”。这种防护服通常是由一大块皮革或蜡染帆布、大块的水晶玻璃、长长的鸟喙所组成的连体衣。鸟喙内部塞满了香料(比如樟脑、薄荷、丁香、没药)、干花(比如玫瑰、康乃馨),乃至沾了醋的海绵。因为防护服无法防御携带病毒的毒气,瘟疫医生只能寄望于这些散发出强烈气味的物品能冲淡毒气。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11)

瘟疫医生通常还会带着手杖。据学者G.L.汤森(G. L. Townsend)记载,这种手杖用途广泛,比如:下达指令,让患者那晦暗且蟾蜍、蜘蛛遍地爬的房子“通通风”、让患者“吸点瓶装空气”,用尿液洗个澡、吃点泻药或兴奋剂;测量患者脉搏、脱下患者衣服,还能把过于接近自己的患者给推开。

瘟疫医生会与市政府签订合约,合约规定他们必须穿戴这种防护服。要是这种“人形鸟”出现在门口,那就意味着死亡也不远了。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12)

17世纪德国/奥地利的瘟疫医生头套。于柏林的德国历史博物馆

即便有了瘟疫医生,可感染的人还是太多、死亡太快。墓地不再够用,于是人们挖了沟,将数以百计的尸体像船上的货物那样排成行。每层尸体中间稍微撒上些泥土,直到沟被填满。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13)

“医疗队”?

当时的另一位意大利作家评价:“父亲会躲避自己病重的儿子,哥哥会躲避得病的弟弟,妻子会远离染病的丈夫。健康的人会非常小心地避开病人。神父和医生甚至害怕而不敢靠近病人。所有人见了尸体就跑得远远的。”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14)

最终,这场鼠疫的第二次大流行持续了长达七十多年,波及到了欧、亚、非三大洲,总共夺走了整个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还一度导致欧洲社会崩溃,进入混乱无序的状态。“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数约7500万,其中欧洲死亡人数2500万以上。

如果要说真正意义上第二次鼠疫大爆发的结束,那则要等到十七世纪,甚至1800年。

1855年始:罪魁祸首终于出现

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尸体、建立医院收治……

这次的流行的爆发起源地有不统一的说法,但主流认为是1855年于中国云南。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相较于前两次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传播速度之快和波及地区之广远超前两次,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就相继波及到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

其次就是死亡人数虽然到达了惊人的1200万以上,但比起前两次和范围的广大来算,死亡率明显降低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15)

波韦利亚岛上带瘟疫头套的男人(1899年)

此次鼠疫大流行一直持续到1959年才算结束,而相较于两次世界大战,其历史影响明显下降了。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16)

此次鼠疫大流行最大的影响就是,找到了鼠疫的真正病因——鼠疫杆菌:1894年,法国著名生物学家耶尔森成功发现了鼠疫的病原体,并于第二年研制出抗鼠疫的血清,从此人类有了科学防治鼠疫的方法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17)

值得一提的是,在1910年到1911的时候,在北方又有从俄国传入流行于东三省的鼠疫,此次鼠疫造成六万多人死亡,一度出现“全村绝户,重病必死”的惨状。

为了应对东三省发生的鼠疫蔓延,清政府立即成立“京师防疫事务局”,并在山海关设立其检验所,进行海口检疫。

此外,清政府还在当时的奉天(今日沈阳市)设立了“万国鼠疫研究会”,1911年的时候,又在哈尔滨建立了“鼠疫研究所”。在这两个机构中,由著名的医学家伍连德博士担任研究会会长和研究所所长。

四十多年前的鼠疫(鼠疫血清的背后)(18)

伍连德

他采取了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尸体、建立医院收治等有效防治措施使得这场震惊中外的瘟疫仅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控制。清政府为了表彰伍连德博士扑灭鼠疫大流行的功绩,还授予他陆军蓝翎军衔以及医科进士,甚至被称为“鼠疫斗士”。

现在,鼠疫已非常罕见,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仍然会在鼠类之中传播,一有机会还会传播给人。

在20世纪80年代,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每年都有发生鼠疫的报道。1996年印度爆发的鼠疫还成了世界性的重大新闻。目前,每年大约有1000到2000人感染鼠疫。即使在美国,平均每年也会有10多人从野外鼠类感染鼠疫,1/7的患者死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鼠疫防控工作,发病数明显下降,至80年代平均每年报告约20例病例,90年代,我国南方鼠疫疫情曾出现过短暂上升,自2010年以来每年仅有零星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部分省份。

就在不久之前的2019年11月,北京也确诊了2例肺鼠疫病例。

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瘟疫从未离去。

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提醒广大公众:严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报”的要求,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1、“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2、“三报”:发现病(死)旱獭及其他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  

3、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就诊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  

4、若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5、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瘟疫会不断改头换面,始终与人类发展进程共生。

尽管鼠疫已非不治之症,也容易控制,但是历史惨剧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阴影却难以消除,它仍然被许多人视为最恐怖的疾病。

本文部分内容自:

科技日报、央视新闻、维基百科、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中心、世界之最网、maigoo、看点快报、新京报、华尔街日报、

@利维坦、@流星观天下、@姜洪军、@冷炮历史、@欧罗巴上的公牛、@野谈历史

参考文献:

《十日谈》、《欧洲中世纪史》、《崇祯实录》、《明史纪事本末》、

publicdomainreview.org/collection/plague-doctor-costumes

https://mp.weixin.qq.com/s/Tk_5i8cjQqfwd3CAgMy3nQ

https://www.maigoo.com/citiao/2278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