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西江悦鱼,喜欢一个人发呆,看书,行走。让我们一起去山水田园,烟火市井里,体验红尘的活色生香,感受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百态人生。

四川10处清幽古镇(米仓古道唯一申遗古镇)(1)

AAAA级景区巴中市恩阳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的十大古镇。

南北朝北魏国,魏太宗拓跋嗣常泰四年(420年),在这里设置义阳县南北朝梁高祖萧衍普通六年(525年),梁国设置义阳郡义阳县

隋大业二年(607年)义阳改成了恩阳县,是清化郡辖地,恩阳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历朝先后在此设置郡、县机构达758年,是六朝郡、县之故城,实至名归的千年古镇

四川10处清幽古镇(米仓古道唯一申遗古镇)(2)

恩阳古镇始于南北朝,兴盛于明清时期。古镇因水而兴,水运发达,上行可到达南江,旺苍,往下可达重庆,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物资集散交易中心,繁盛时常住人口上万,大小商号一百多家,仅盐店就有19家。食店,客栈,茶馆等上百家。

千盏桅灯照恩河,只见船帆不见波。”恩阳河上常常停靠着上百只商船,商人,小贩,力工往返穿梭,一派繁荣景象。有“小上海”、“小重庆”的美誉,早晚恩阳河也成为当地有名的独特风景。

四川10处清幽古镇(米仓古道唯一申遗古镇)(3)

诗仙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让大家对古代的巴蜀交通有了深刻印象,自汉唐以来,长安经由汉中翻越巴山到巴蜀地区主要有三条道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道,最主要的也是最为有名的金牛道最早米仓道

根据《辞海》记载,米仓古道由巴方人在夏末商初时开通,由古巴国的今巴中出发,翻越米仓山向北到达陕西古梁州(后来延伸到汉中)。

秦末时,米仓道成为官道,古称“大行道”,又称“巴岭路”,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国道,因为翻越米仓山被称为米仓道

米仓古道金牛道没有开通之前,是唯一往来川陕的通道恩阳古镇是米仓古道上最繁华的集镇。

四川10处清幽古镇(米仓古道唯一申遗古镇)(4)

恩阳地处水陆要冲,吸引了大批外地商人汇聚,古镇的会馆很多,都是同籍贯的商人共同集资修建的,比如江西人的万寿宫山西人的三圣宫(王爷庙)湖广商人的禹王宫等等,主要用途是同乡聚会,休闲,另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商谈生意。

万寿宫也就是江西会馆,修建于1828年,清朝道光年间,坐西向东,砖木结构,穿斗抬梁,硬山屋顶,小青瓦屋面,对称排列出戏楼、厢房、天井、前殿、正殿,形成四合院落。

万寿宫装饰华丽,雕梁画栋,称得上是古建筑艺术精品,现在这里是非遗文化项目体验基地非遗文化传习所民俗剧场,经常会有文艺演出。

四川10处清幽古镇(米仓古道唯一申遗古镇)(5)

历蜀道秦关行商坐贾早晚都是恩阳河,履南车北马文治武功荣辱不辞大栈房。大栈房恩阳古镇明清建筑中的代表性独特建筑川东北民居结合了徽派风格,砖木穿斗,雕花窗棂,锦嵌梁柱,神形兼备的鱼虫草木,极有意趣。

大栈房米仓古道上最大的客栈,是由雷氏家族清初建造,后来又陆续改建增建,面积有2400多平米,能同时接待两三百客人,有通铺,也有包房,还有专供富贵人士的天字号

1933年,红军进驻恩阳后,便将此设为“川陕省苏维埃恩阳县政治保卫局”。

四川10处清幽古镇(米仓古道唯一申遗古镇)(6)

胡家大院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现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青瓦白墙的二进式四合院,后半部分是原来的老建筑,前半部分是2013年重新修复的,有前后两个天井,穿斗梁架结构,属于川北干栏式建筑。

胡家大院的镇宅之宝,是第一进院内的一副木雕艺术品,木雕的中间雕刻着五只活灵活现的蝙蝠,蕴含“五福临门”的意思,在蝙蝠的四周雕刻着十二朵月季,寓意“月月吉利”,左右两边是“双喜窗”,双喜窗里四方四正的格子称为“如意格”,两横两竖构成“井”字,寓意“好事井连不断”,和井字格相嵌的是佛家的反旋万字螺纹,有“万事如意”的美好寓意,这些与中间圆形的“大福”遥相呼应,构成整体的“万福”图!

四川10处清幽古镇(米仓古道唯一申遗古镇)(7)

恩阳古镇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根据地腹心地带,1932年12月,红军从通江县的两河口入川,1933年6月,在恩阳成立了川陕省仪阆县委1933年8月改为恩阳县委

红四方面军恩阳建立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13处,比如工农旅馆(恩阳县革命法庭),比如列宁模范学校,家喻户晓的“人民好战士”张思德就曾经在这所学校学习过。比如红军经理处(也就是军需处),是红四方面军后勤工作的重要机构,主要负责各种军需物资的征集、制造、运输和分配。

四川10处清幽古镇(米仓古道唯一申遗古镇)(8)

老场街是明朝民居风格一条街,是恩阳建制以来兴建的第一条街,街上有民居大约50家,房屋大多是两层的,下面是防火墙,上层全为木质建筑,有木质走廊和镂花窗棂,雕花阁楼。

老场街曾经遭到过毁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老场街是重新修建的,所以有人说老场街是古镇最老同时也是最新的一条街。

四川10处清幽古镇(米仓古道唯一申遗古镇)(9)

恩阳河上的起凤桥,始建于南宋时期,桥面多次被洪水冲毁,之后经过清代,民国时期两次重建,整座桥长45米,宽2.5米,每块石头重5吨左右。

恩阳河水静静流淌,早已没有只见船帆不见波的旧日盛景,但纵横古镇的十八条古街老巷,旧迹可寻的商铺,会馆,清晰可见的石刻标语,都在叙说着古镇经历过的沧桑过往

往事并不如烟,我们仍然可以从那些沉默的建筑中,找到斑驳的时光印迹,触摸到久远的历史尘埃

四川10处清幽古镇(米仓古道唯一申遗古镇)(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