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

【玉环灵山寺介绍】

灵山寺为浙江玉环最早的古刹,座落于风光秀丽的楚门镇东西村西岙,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0—874年),唐朝懿宗皇帝李漼赐封“灵山寿圣寺”,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又整修寺庙,殿宇宏伟,名闻四方,宋神宗赵顼赐额“灵山寺”,直至明朝,列为玉环首刹,是浙南有名弘法道场。历朝历代都有关于灵山寺的奇闻。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

【古寺千年话沧桑】

玉环市不仅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东西村古称“竹岗”,是玉环市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的历史古村,灵山寺就座落于此人杰地灵之处。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3)

早在唐朝咸通年间,高僧启爽云游到此,见这里山青水秀,一尘不染,心生欢喜,便在筠岗凤凰山结茅诵经,宣扬《妙法莲华经》。一天,偶而听得山南有钟鼓声响,便循声寻去,只见海潮直抵山下,拍滩击岸,鼓磬之声即由此发出。和尚心想,在这里建一所大佛寺,该是一件好事,可惜陆地太少。他对着大海说:“龙若有灵,潮水不涨没滩涂”,后来海潮果然不复上涨,遂建成佛寺。这件奇事,由地方官奏报唐懿宗李漼,以为实属道德所致,朝廷派人敕封灵山寿圣寺。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4)

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年)法敬、法成师兄弟,发动全寺三百多僧侣,下海涂筑塘造田七顷,自力更生,种菜种粮。这创举感动了宋神宗赵顼,即御赐匾额一块,以示嘉奖和鼓励,并拨库银扩建。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5)

元至治二年(1322年),不幸一场大火焚烧了灵山寺。至顺元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30-1364年),方丈一濂大师,发菩提心化缘三十多年,重建灵山寺。据永乐年间《乐清县志》记载,僧人从芙蓉山求巨木集置于清江渡口,正为如何运回而着急时,风雨暴作,其木漂流,越海过港,直抵山下寺前,一棵不少,成为当时奇闻。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6)


元代名士陈高,曾中进士,当地楚门人,秉性聪慧,博学工诗词,喜淡泊,先住温州松台山,后长住楚门灵山寺二年多,写下了数十首有关玉环风情、世事、民生的诗文。为玉环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据说他夙世为灵山寺僧人,所以来到灵山寺好像故地重游,先世住过的房舍,历历在目,记忆忧新,他欣然挥笔写下了“重修灵山寿圣寺记”,刻于石碑,现保存于寺内。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7)

 

据《玉环古志》(33页)“方外”中记载,乾隆年间,灵山寺慈明和尚,严戒行,通文墨。一日外出,其僧徒私买海螺,去其尾壳煮食之。已煮熟矣,适慈明归,众皆避去,慈明取而撒之前溪,口诵偈言(即真言密咒)送入清溪流水中,嗣后,溪沙中往往爬出螺蛳,缺尾半截,而鲜活如故,而今寺前溪中螺蛳均无尾部。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8)

民国期间,灵山寺常住僧尚有四十多人,仍不失大寺气象,当地名僧见池法师为方丈。解放后,到了文革动乱时期,灵山寺已变为白地。后经华芳尼师买回一部分地基,天台僧人悟尘法师、临海僧人净明法师,陆续修建了大殿和厢房,了相法师重建五间天王殿,目前灵山寺正在逐步恢复往昔规模。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9)


千百风雨,几度兴衰,现寺内仍有诸多文物古迹。灵山古井位于灵山寺内,为宋代掘成,块石叠砌,井栏为宋代原物,井水仍清澈爽口,1990年被县人民政府立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还保存有宋代石鼓1对,宋代小石塔2座,祖师塔塔顶1座、小佛塔1座。明代文人戴乾有诗云:

灵山钟佛国,僧寺胜天台。

七塔当门立,三桥带水开。

黄梅随意熟,紫竹几时栽?

运会应恢复,师携锡杖来。


【别具一格晒经节】

据资料介绍,六月六这天古称天贶节。在明代,“浣濯什器、沐发、浴猫犬。”俗传这天是太阳生日,寺庵僧尼集信众,把收藏经卷翻晒一遍,所以民间还称六月六为“晒经日”。传说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不慎将所取的经书丢落到水中,急忙捞起晒干,才得以完好地带回,由此寺院都在六月初六把所藏的经书翻检出来暴晒,以利长期库藏。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0)

灵山寺的佛教经典系清龙藏版共计168册。每年逢六月初六日,全寺僧众结集在法堂内,由维那师组织指挥,随着三声磐响,齐声吟唱杨枝净水赞,接着齐声念诵“大悲咒”等,后由监院持着经橱钥匙,打开经书橱,僧众各拿着一只盘子排队,依次将经书宝卷放列盘中,顶在头顶上拿到外面事先搭好的晒书架上进行翻晒。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1)

东西村的不少村民自发到寺中做麦饼、烙麦饼,中午举行麦饼素斋宴席。下午三四点钟时,用同样的方法,用盘子将经书顶在头顶上送回来,依次核对,按编号入橱。整个节日既严肃又隆重,充满着晒经学经、珍惜法宝的传统佛教文化气氛,近些年灵山寺又创造性地将佛教晒经节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保护和弘扬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了玉环市别具一格的佛教传统节日。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2)


【灵山寺俚歌】

灵山寺俚歌是由乾隆皇帝游灵山寺的传说中流传而来。乾隆皇帝游江南,有一次他慕名想来朝拜灵山寺,走到对面山时,天色不早,向一牧童问路,这个牧童比较顽皮用牛鞭向山深林茂处一指,说了一连串顺口溜:“山连山,岙连岙,天马山里东西岙。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3)

东西岙里石马坦,石马坦下黄泥坎,黄泥坎下三板桥,三板桥里石牌坊,石牌坊下七支塔,七支塔里九株樟,九株樟下卷洞桥卷洞桥外十八踏,十八踏里石狮子,石狮子里灵山寺。”其实这些都是灵山寺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皇帝以为路还很远就打道回府去了。事后,主持为未作迎接请罪于当朝,乾隆皇帝也算幽默,说不知者情有可愿,既然有二朝敕封,我干脆凑个热闹,来个三朝敕封,赏赐给灵山寺一对石鼓墩永镇山门,从此,灵山寺就有了文官到此落轿,武官到此下马的规矩。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4)


灵山寺俚歌


山里山,岙里岙,天马山里东西岙。

东西岙里竹岗寨,竹岗寨里花园街。

花园街里石马坦,石马坦里白石滩。

白石滩里花柳池,花柳池里尚书祠。

尚书祠里石马槽,石马槽里三板桥。

三板桥里石狮子,石狮子里石牌坊。

石牌坊里石牌廊,石牌廊里九株樟。

九株樟里七枝塔,七枝塔里十八踏。

十八踏里石香炉,石香炉里石擂鼓。

石擂鼓里山门殿,钟楼鼓楼列两边。

山门殿里金刚殿,金刚殿里是大殿。

大殿里面讲经堂,讲经堂里藏经房。

两横边,都厢房,第一透是迎客堂。

随后观音地藏殿,僧房斋堂方丈房。

殿里殿,堂里堂,房屋连片山里藏。

木鱼钟磬日夜敲,香烟袅袅红烛烧。

皇帝赐额灵山寺,寺院名声传四方。


【灵山寺传说】

凤凰山自灵山西折,层峦叠嶂,群山绵延起伏如凤凰展翅腾飞。南坡绿树成荫,翠竹成林,人称竹冈。南麓幽谷连环,水转清碧,造化出东西两个钟灵毓秀的宜居山岙。这里哺育了几代威震朝野的名臣良将,如南宋户部侍郎戴明,明朝吏部文选司郎中陈钝、刑部左侍郎陈璋,清代澎湖总兵戴宪宗等。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5)


灵山寺坐落于楚门东西村西岙,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间(860~874年),得懿宗李漼赐名“灵山寿圣寺”,又得宋神宗赵顼赐额“灵山寿圣寺”。直至明朝,列为玉环十大寺院之冠,是浙南有名的弘法道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灵山寺的故事传说。

<闻潮开山>

时光上溯到唐朝咸通年间(860~874年),灵山南麓西岙隘口还是一片无际的大海,海岸曲折,激流奔涌,惊涛拍岸,浪花飞溅。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6)

启爽禅师从台州云游到灵山,被灵山秀丽的风景、静谧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住了,便在灵山西面山坡的荆棘丛中开辟出一片平地,搭建茅屋,朝夕念诵《妙法莲华经》,钟磬之声在山谷林间回荡,尤其是清晨和傍晚让人听得更加清晰。附近乡民感到惊奇,循着声音找到了启爽,并商量决定,由启爽选择合适的地方建造寺院。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7)

寺院建在哪里合适呢?启爽便在山的周边四处踏勘。有一天,启爽听到灵山南面传来钟鼓之声。难道附近还有寺院?启爽随即循着声音找去,只见灵山南麓隘口惊涛拍岸,发出的声音酷似钟鼓齐鸣。启爽听来,这就是佛国梵音。于是决定,就在这里建寺院。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8)

可海湾是成片随时都有可能被海潮淹没的滩涂,陆地面积太少了。启爽跪在海滩上,对着大海祈求海龙王不要使潮水淹没滩涂。说来也怪,海潮果然不复上涨。得众乡邻支持和帮助,一座颇具规模、气势恢宏的大寺院便展现在眼前。这件事被地方官奏报给了唐懿宗李漼。平常游宴无度、沉湎酒色的李漼却笃信佛教,听说启爽以佛法感化龙王,龙心大悦,赐名“灵山寿圣寺”。


<围垦自给>

懿宗与僖宗交替时期,中原地区发生了连年旱灾,民不聊生。乾符元年(874年),僖宗继位后,王仙芝揭竿而起,次年黄巢奋起响应,农民起义气势冲天,将僖宗从长安赶到了四川,前后持续了10年,使李唐王朝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受禅,建国号为梁,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19)

就在李唐王朝气运每况愈下时,中原百姓为避战祸纷纷南迁,其中不乏僧侣。偏居海角的灵山寺僧人骤增,到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年),常住僧人300多人。人多吃饭的嘴多,如果光凭灵山南麓几亩耕地种的粮食,根本解决不了大家的吃饭问题。这让住持法诚和监院法竟犯了难。

傍晚,法诚、法竟师兄弟迎着凉爽的海风在海湾漫步。海浪每次都是以不可一世的张狂奔突而来,最后以粉身碎骨的结局告终。法竟若有感悟地对师兄说:“要是我们也能制伏汹涌的海浪,那这一片海湾将化沧海为桑田,不就成了我们的粮仓吗?”法诚马上接过话题:“师弟跟我想到一块去了,围海造田。”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0)


说干就干。法诚和法竟择定日期,带领全寺上下300多僧人,有的开山取石,有的挖土筑塘,同时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两个多月的齐心协力,一条坚固的海塘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将7顷滩涂从大海边缘剥离出来,揽入了灵山寺的怀抱。

此后,灵山寺僧人将滩涂化为良田沃土,种菜种粮,自食其力。到了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赵顼闻报,御赐“灵山寿圣寺”匾额,并拨库银扩建灵山寺。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1)


<巨木浮海>

元至治二年(1322年),一场大火将灵山寺化为一片灰烬,一夜之间夺走了灵山寺往日的辉煌。住持一濂和监院惠宜与众僧商议重建寺院,相当一部分僧人没有信心。一濂鼓励大家说:“凡事不付出努力当然不会成功,事情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有没有尽力而为。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朝着重建寺院的目标去努力,何愁办不成大事?”大家听后,都觉得有道理。

于是,僧人四出化缘,香客闻讯乐助,大家都以重建灵山寺为己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募捐所得1700多贯钱,又变卖土地150多亩,作为寺院日常费用。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2)


至顺元年(1330年),一濂主持修建了三门和两庑。元统元年(1333年),惠宜、善来主持修建了大雄宝殿。至正十五年(1355年),一淮主持修建了演法堂和观音殿。至正二十年(1360年),可兴主持修建了藏经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明释主持修建了多宝法藏。在智康、一沂、德昌、寿贤、惠超他们任住持时,或募捐资金,或扩建工程,使钟楼、僧庐、庖湢众屋次第完美。室庭雄敞,甍宇绵联,丹雘炫耀,辉映林壑,不仅规模恢复,而且更加壮丽。晨钟暮鼓,法音梵呗,寒暑勿替,庄严大方,确实胜过一般丛林。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3)

其间发生的一件事在民间传得神乎其神。灵山寺派了一位僧人到芙蓉山里采购建寺院用的巨木,采购到的巨木堆积在乐清清江渡口,正想办法运回玉环,却偏偏遇上了台风。刹那间,狂风骤起,巨浪汹涌,将整堆巨木卷入大海。僧人望洋兴叹,连夜含着伤心的眼泪返回灵山寺,向住持诉说了事情的缘由。可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僧人发现在芙蓉山里采购的巨木随风浪漂流到灵山南麓西岙隘口,而且一棵不少。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4)



<无尾螺蛳>

乾隆年间(1736~1795年),慈明任灵山寺住持。他原是个好学的读书人,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和好字,让寺院里的僧众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处事精明能干,将寺院修缮一新。平常待人和善大度,德高望重,管理寺院宽严相济。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5)


灵山寺僧徒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家庭贫困、生活无着才削发为僧的,感觉整天吃素斋很乏味,也想吃些荤腥的,清规戒律不允许,就暗地里悄悄地偷着吃。

有一天,几个僧徒见慈明外出,悄悄地溜出寺院,向讨小海的村民买了一竹篓海螺,聚在寺院外的小角落里,钳掉尾壳,放在临时搭建的土灶上煮海螺。刚刚煮熟,才灭了柴火,还没来得及尝上一口,便发现慈明从外面回灵山寺。几个僧徒心慌意乱,撇下锅灶拔腿就跑,躲得远远的,但已被慈明发现了。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6)

慈明来到土灶前,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便捧起铁锅,将煮熟的海螺倒在竹篓里,来到灵山寺前面的溪坑边,口诵偈言,将海螺撒在汩汩流淌的溪流中。从此以后,灵山寺附近的溪坑里经常发现爬行的无尾螺蛳。


<牧童戏主>

相传乾隆皇帝在梅龙镇(今乐清虹桥)得了爱妃后,兴致十分高涨,问纪晓岚还有哪里可游。纪晓岚说玉环有灵山寺可游。于是,收拾上马离开梅龙镇,朝玉环而来。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7)

到了竹冈,太阳快要下山,又迷了路,便向归村的牧童打听。牧童扬鞭指了指山村晚雾深处,说起了一连串顺口溜:


山里山,岙里岙,天马山里东西岙。

东西岙里竹冈寨,竹冈寨里花园街。

花园街里石马坦,石马坦里白石滩。

白石滩里花柳池,花柳池里尚书祠。

尚书祠里石马槽,石马槽里三板桥。

三板桥里石狮子,石狮子里石牌坊。

石牌坊里石碑廊,石碑廊里九株樟。

九株樟里七枝塔,七枝塔里十八踏。

十八踏里石香炉,石香炉里石擂鼓。

石擂鼓里山门殿,钟楼鼓楼列两边。

山门殿里金刚殿,金刚殿里是大殿。

大殿里面讲经堂,讲经堂里藏经房。

两横边,都厢房,第一透是迎客堂。

随后观音地藏殿,僧房斋堂方丈房。

殿里殿,堂里堂,房屋连片山里藏。

木鱼钟磬日夜敲,香烟袅袅红烛烧。

皇帝赐额灵山寺,寺院名声传四方。


其实,牧童说的顺口溜都是灵山寺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乾隆皇帝不知内情,见说得这么复杂,以为道路还远,加上太阳快要落山,游兴全无,便问牧童附近有没有客店。牧童说没有,但随后又说:“你们进村问我爷爷吧!”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8)


牧童的爷爷是当地名医,陈参的后人。陈参是明朝景泰朝吏部文选司郎中陈钝之父。这个家族先后受到明朝景泰、正德和嘉靖三朝25道圣旨敕封。至清代,其家族销声匿迹,大多以农为业。此名医满头鹤发,医术高明,大家都敬称他为陈家太太公。陈家太太公没有亲生子女。牧童的父亲是陈家太太公从本家房族领养的。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29)

乾隆皇帝进村入室后,陈家太太公便热情接待。陈家太太公严守祖训,不肯响应清廷招贤的申令。然而,对康乾盛世带来的安适日子,仍然崇扬不止。他对乾隆皇帝游江南一事也有耳闻,也早料到乾隆皇帝游灵山寺那么一天。他知道眼前两人非等闲之辈。但他没有点明,丝毫不敢怠慢。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30)

留宿后,乾隆皇帝受了风寒。陈家太太公精心治理,乾隆皇帝很快见效。几天接触,陈家太太公与乾隆皇帝交情加深,看出乾隆是个求贤若渴的皇帝。他搬出家藏的25道前朝圣旨给乾隆皇帝看,看看乾隆皇帝有什么反映。乾隆皇帝夸奖了这个家族对前朝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贡献。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31)

与乾隆皇帝分别不久,陈家太太公便接到乾隆皇帝让当地官员转送的赠品:一顶红缨帽、一件马褂和一双朝靴,十分欣喜。陈家太太公后来活到八九十岁高寿无病而终。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32)

灵山大佛珍宝馆和梵宫(佛国梵音)(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