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圣叹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赞同宋江害死晁盖一说的,或者至少认为是宋江逼死了晁盖。特别是在晁盖临终遗言这一节,会有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晁盖不直接传位给宋江,而是要立下遗言“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宋江长期架空晁盖,所以晁盖忍不下去所致。

金圣叹批水浒批得极为精彩,我也很爱看。但因为他过于不喜欢宋江这个人,所以难免有些以偏概全的视角。虽说我也不喜欢宋江的不择手段,但是我们应该从《水浒》一书的立意和内涵来看这个问题,即水浒通过对梁山三代领导的描写,渐渐从一个个对朝堂的反抗者的点的描写,怎么样汇集和形成反抗世道不公的政治势力的面的描写。如此一来,再看晁盖之死和临终遗言之谜,其实没那么复杂和那么多所谓的隐喻笔法。

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1)

这个问题,我们从《水浒》所塑造的晁盖形象去理解就比较清晰了。晁盖虽然在正面上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江湖大哥,性格和品德都很高尚,但是作为领导者的政治眼界和政治智慧都不够甚至是比较幼稚的。这是很多人忽视的,也是晁盖之死和临终遗言之谜的真正原因。

晁盖在小说中的主要事迹有四个:劫生辰纲、火并王伦、江州救宋江、打曾头市。

劫生辰纲是晁盖带资本上梁山的第一桶金,但作者就已经开始着笔削弱晁盖的作用了。劫生辰纲的信息和想法是刘唐和公孙胜带来的,然后吴用也是主动参与进来并全程策划,三阮兄弟是吴用拉进来的,其后被官兵追讨,通风报信的是宋江,然后朱仝雷横放水,公孙胜做法打退追捕官军。这些过程里,晁盖虽然是领头的,但更多地是以其地方豪强加江湖大哥的身份在带领团队,作为一个杰出领导人应有的主观意愿和决断力都不强烈。

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2)

在火并王伦一节,晁盖的政治不成熟就更显露出来了。在王伦接待晁盖的宴会过后,晁盖全然没察觉王伦的无心收留,还跟其他六人说要对王伦的收留感恩图报。这里作者则直接借吴用之口,说晁盖“兄长性直,只是一勇”。当然,晁盖只是作为一个山寨的头领,其领导才能是够的,所以很快在吴用、公孙胜、林冲等人的帮助下,整顿梁山兵马战船,积极备战,并打败了前来征剿的黄安官军。

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3)

其后,小说便转入了宋江的描写,从晁盖到宋江,也可以视为是一场“你以为的江湖大佬”和“真正的江湖大佬”的对比长镜头。其后,宋江在杀了阎婆惜后,跑到江湖上走了一遭,展示了过人的领导魅力和能力,结识了很多江湖好汉,还给梁山送去了秦明、黄信、花荣、燕顺、郑天寿、王英、吕方、郭盛、石勇等一干人才和人马。

到了晁盖率领众人千里迢迢孤身前往江洲劫法场救宋江,一方面可以说把晁盖作为江湖大佬的义薄云天写到了极致,而一方面也把“真·江湖大佬”宋江与晁盖的统御众人的能力对比写照了出来。在两三波将近三十个好汉救出宋江后,宋江提出要打无为军杀黄文炳,晁盖认为太过冒险,而宋江却坚持要打,而且还得到了众多好汉的支持。有人认为这是宋江架空晁盖的开始,这个解读角度虽然未尝不可,但却并不是小说立意之所在,小说此处其实就是要对比出宋江对战略目标的坚持和策划调度能力,而这个能力实际上在清风山上用计对付秦明时已经展现过了。

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4)

而从这一段开始,小说便开始不断描写宋江的统御能力和政治格局,对比之下晁盖的几次出场则开始描写晁盖作为领袖的不足。先是打祝家庄的前戏杨雄、石秀、时迁等人投奔梁山这一段,晁盖听说了他们是打着梁山名号在祝家庄偷鸡而被抓的,第一反应是因为他们偷鸡摸狗的行为败坏梁山名声而要斩了他们。

晁盖此时的发怒,从道德层面来说好像没问题,其实是一种政治幼稚。梁山的好汉并不像晁盖说的个个“忠义仁德”,实际上很多人在走上梁山的过程中,是或被迫、或主动做下过许多不道德行为的。晁盖身为梁山之主,竟然没意识到梁山其实最大的道德是对抗朝廷和世道的不公平,而不是纠结于有没有偷鸡摸狗的行为。

于是宋江和吴用等人赶紧劝阻,而且宋江还当场提列出了打祝家庄的具体四个好处。此后的几次领兵出征三打祝家庄、打高唐州、打青州,宋江都表现得战略思路非常清晰,而且不断收纳钱粮、人马、将领上山。而实际上在宋江上山之前,晁盖是没有过领兵出征的经历,或者说没有过这方面念头的。这实际上要写的就是晁盖与宋江在政治眼界和格局的差距,而非写宋江利用征讨架空晁盖这么一说。

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5)

到了这些笔墨铺展完了,梁山已经完成了提升为一股政治势力的过程,而小说也就面临到了必须让晁盖退场,让宋江接管梁山的地步了。而《水浒》作为一部高明而成熟的小说,在设计让晁盖攻打曾头市的剧情时是充分考虑过其人物性格的。

先是戴宗带回来曾头市的消息,提到了曾家五虎和史文恭放出话要“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这种指名道姓要剿除晁盖的口号,激怒了以江湖大佬思维经营山寨的晁盖。随后不顾宋江的劝谏,点了二十一个将领,五千多兵马下山。这些将领里有林冲、呼延灼、徐宁这样的虎将,还有穆弘、黄信、燕顺这几个宋江引上梁山的头领,实力并不弱,所以至少在将领这一块,宋江没有如有人分析的那样架空晁盖。

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6)

而在这次出征中,小说实际上是有意突出晁盖在行军打仗方面的短板,这是导致他在曾头市中计和中箭的直接原因。先是风吹折了大旗,吴用和宋江又出来劝晁盖另择时间出征,晁盖不以为意。到这里,实际上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晁盖不带吴用、公孙胜随征曾头市,因为晁盖对行军打仗的理解,偏向于前文提到的“兄长性直,只是一勇”的。晁盖此番出征显然是来快意恩仇的,而不是抱着什么战略目标的。而在他心中,梁山如今势力壮大,打一个小小的曾头市还不是信手拈来。正是这个心态,使得他不带吴用,而是点了一群武将。也正是这个心态,是他听不进劝说,轻易地中了埋伏,最终中箭身亡。

最后再来看晁盖临终遗言的问题。通读前文,应该是晁盖最大的局限是,他始终还是把梁山视为一个江湖好汉的聚集地,大家被逼得没路走了,就来这边打家劫舍,过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论称分金银的日子,而没意识到梁山已经上升为一股为江湖人寻安身立命之路的政治势力了。正是这种认识的局限性,使得他在临终时,想的是得有人给我报仇这种江湖草莽的思路,而不是想着梁山这个群体接下来应该怎么走这种大格局的问题,所以,他劫生辰纲是江湖快意恩仇的思维,他江洲劫法场救宋江也是江湖快意恩仇的思维,他出征曾头市时是江湖快意恩仇的思维,他临终说能给我报仇的人就让他接我的位子还是江湖快意恩仇的思维。

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水浒札记晁盖之死并非因为宋江架空)(7)

这样的快意恩仇,从个人情感上而言,比宋江的权谋心机当然要可敬可爱不知多少倍,但是当梁山这个群体已经有了更进一步格局和思路需求时,就得让位了。这一点,在人类的历史上不断地上演着,今后还会不断地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