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博会已经结束5天了,我还在聊摩博会,因为有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摩博会之前我就开始关注和酝酿,这些天关于摩博会的相关报道和分析中几乎都没有看到有人说这个,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难道大家都忽略了?还是觉得不重要?

我要说的就是发动机,摩托车最核心的部分。

车友看摩展,一是关心有什么新车,二来看有什么试驾活动,三是看车模漂不漂亮,四是看有哪些部品装备可以选择。

我最关心是发动机。看着参展的厂家不少,看着新车也不少,但是扒皮去骨,只看心脏,其实没有多少新鲜的玩意儿。

为什么今年参展的整车厂少了很多,发动机平台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次摩展的发动机部分,我总结下来有这么几个特点:

1、一机多品。不论是隆鑫的KE500、宗申的TC380还是力帆的V缸,除了自家用之外,不少展台上都看得到。KE500出现在凯越、摩瑞、飞翎上,TC380出现在台荣、诺马上,力帆的250V缸出现在凌治、飞翎上,甚至隆鑫的RE发动机还在发挥余热,无极300上的发动机也不只是自己家用。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1)

TC380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2)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3)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4)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5)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6)

力帆250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7)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8)

2、春风动力。单独聊聊春风动力,春风也开始对外销售发动机了,新长江750搭载的就是春风650的发动机,飞翎有一款街车用了250NK的发动机,奔达的400是和春风有合作关系,这次展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叫作“汉擎”的展台,展出了不少发动机,这个是春风的发动机事业部,目前只是承担对外合作和销售职能,今后可能会将整个发动机的设计、开发、布局、销售囊括其中。做整车的春风为什么要对外销售发动机呢?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个人分析主要还是目前整车的销量不足以消化发动机的产能以及摊销成本,对外销售发动机可以增加营收和降低成本,毕竟是上市企业,股东还是要看盈利的。另外,连贝纳利都在对外销售发动机了,主机厂对外卖发动机会是个常态。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9)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10)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11)

3、新平台。从全世界摩托车企业看,车型变化每年都有,发动机却往往很多年都不会有大的改进,一个全新的平台更是要长时间的研发和打磨。为什么说0、90年代是摩托车发动机的顶峰,至今都很难超越呢,那个时候的摩托车市场火爆和竞争之激烈,几乎将传统发动机的机械能力全部压榨,现在的发动机基本都是在当年的基础上根据新的环保要求和成本要求进行小修小改。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做一个全新平台的发动机远比造几款车难的多。

隆鑫一款仿本田的KE500做得风生水起,宗申的一款NC250装遍国内越野厂,金城的一款200发动机装完圣甲虫装欧宝路,装完欧宝路装草蜢,装完草蜢又装在倒三轮上,豪爵在GW250基础上开发的DR300发动机又能吃好多年,ESS的踏板发动机平台也是花费数年心血。环顾摩展,走遍展位,拿得出手的心发动机平台屈指可数。

不过,在台荣的展位上,我们看到了之前就有报道的搭载自主研发水冷4气门发动机的大踏板—探路者。谁能想到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台州企业,居然也开始自己搞发动机了,还是难度较大的踏板车发动机,这个在几年前是没有办法想象的。浙江板块早年间就是以踏板为主,春风、贝纳利之前都有大踏板在做,目前几乎都停掉了。王野、金浪、中能这些以踏板车为主的企业似乎也没有像样的大踏板发动机(贝纳利银刃的发动机来自于金浪)。倒是台荣不声不响弄了一款水冷四气门发动机,据我了解,这款发动机的整套技术资料来源于台湾一个比较成熟的平台。有自己的发动机,会增加很多底气,不过,从台荣的展车来看,整车需要优化的地方还是不少,但是这款发动机倒真是值得关注。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12)

4、改进的发动机。全新的动力平台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但是改进的动力平台还是不少的,比如优化后的NC250,比如整改之后的NC450,还有宗申的一款水冷四气门小排量发动机,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改进的。关于本次摩博会发动机技术部分的解读,请关注今日推文第二条-----摩托牛仔聊发动机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13)

现在哪款摩托车发动机好(聊聊国产摩托车发动机)(14)

回顾摩博会,发动机的发展和推新并不多,原创性的发动机技术还是很薄弱,这部分是国产摩托车最大硬伤。日本摩托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只剩下四家,那么若干年后国内的摩托车企业也将只会剩下很少的几家,谁能持续发展,关键还是技术的积累和不断的创新,这里的关键就是发动机技术。且不说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即便是有,如果性能和可靠性上没有把握,也会是死路一条。

感谢阅读,麻烦点下文末广告,嫌麻烦就直接打赏哈。

,